教育心理学提纲整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791374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提纲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心理学提纲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心理学提纲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心理学提纲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心理学提纲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提纲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提纲整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复习题整理陈成忠(2010 级在职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第一章 成长为优秀教师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Thorndike, 18741949)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这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2、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类型:(一) 描述性研究特征研究;(二) 相关性研究关联研究;(三) 实验性研究真正的因果研究;(四) 行动研究法行为改进研究4、(1)描述性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观察法、个案法、访谈法(2) 相关性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问卷法、测量法(3) 实验研究: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

2、验(4) 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情境中,教育实践工作者为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经过系统的反思、探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改进实践的行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 法。目的:教师行动研究目的不在于创建新理论,而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5、教育心理学作用(一)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用:(1)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 (2)对教学论、课程论、品德论有重要意义;(3)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二)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 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 学生的认知

3、发展第一节 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1、认知发展(cognition development):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 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2、认知发展的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1) 一般领域发展(domain-general development):发展几乎同时在多个领域发生。(2) 特殊领域发展(domain-specific development):发展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速度发生。(3) 不同的认知发展理论往往在涉及发展的一般领域性或特殊领域性时有分歧。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杰(J. Piaget, 1896-1980):瑞士生物学家、心理学家 (一)认

4、知发展的机制:平衡、同化、顺应。1、平衡: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机制是平衡。儿童诵过组织来识别已有图式与 遇到的知识情景是否一致,一致时认知发展处于平衡状态,不一致时认知发展处于不平衡状 态。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儿童感觉不舒服(强弱与组织倾向的强弱有关),于是通过同化和 顺应实现新的平衡。从平衡到不平衡,再从不平衡到平衡,儿童的思维会因此而改变并不断 向前发展。平衡:是指认知结构(图式)与环境需要之间达成的平衡。 认知结构:皮亚杰将儿童对世界的理解或观念看成一种认知结构。 组织: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知识经验融入认知结构(图式)的倾向性,这种组织倾向是 人通过遗传获得的基本倾向之一(个人认为:组

5、织可以理解为先天遗传得来的能力,这是儿 童先天聪明不聪明的重要方面)。图式:皮亚杰用图式来命名认知结构,所谓图式是思维的结构基础框架,它们组成动作 或是思维系统,这些系统使我们能在心理上表征或思考物体和事件。不平衡状态:当儿童现有的图式无法充分理解或解释新情境或新事件时,称为认知发展 的不平衡状态。2、同化:以与现有图式(认知结构)相一致的方式处理物体或事件的过程。3、顺应:当儿童无法用现有图式来解释新信息时,他们就必须要么修改现有的图式, 要么创立一个新的图式来组织这些信息,适应:儿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调整,是人类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基本倾向。(二)认知发展的阶段: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6、阶段理论。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是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分期,提出了 著名的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6、7 岁)、具体运算阶段(7、 8-11、12 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 岁以上)。这些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1)每个阶段一般都与特定的年龄段相联系,每个阶段 都以行为的质变为特征;(2)各阶段的出现遵循一定的顺序,从低到高,不能逾越,也 不能互换。但是由于社会文化、教育及个体自身等方面的原因,这些阶段可能提前也可 能推迟;(3)每个阶段都是下一个阶段形成的必要条件,下一个阶段的结构要以前一个 阶段的结构为基础;(4)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两个阶段之

7、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 定的交叉。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教育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2)教学内容应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3)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生活,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缺陷(1)皮亚杰的理论仍然存在着论证不足的特点(2)皮亚杰的认知操作图式说对于人的社会性以及个体的能动性注意不够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 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2、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教学应当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2)实施“支架式教学。搭脚手架、进入情境

8、、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3)教学过程应实行过程性评价和动态评价。3、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不足(1)我们与生俱来的认知工具可能远比维果斯基所想的要多(2)维果斯基没有详细阐述发展变化潜在的认知过程哪一个认知过程能使学生独 立参与到更高级的社会活动中去 ?(3)维果斯基理论的最大局限在于它多数是由一般概念构成,其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也多是由后人开发 (英年早逝)第三章 学生个性、社会性和道德的发展埃里克森出生于德国,在奥地利维也纳受过精神分析的培训,后移居美国,成为美国著 名的心理学家,也被看作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简答埃里克森个性发展的 8个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性的发展应包

9、括机体成熟、自 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他根据这三个过程的演化,把个性分为八个阶段。 如下表:阶段大致年龄发展危机如何帮助个体顺利度过本阶段101岁基本信任对 基本不信任婴儿的主要照顾者(一般是父母)应积极、前后 一致地满足婴儿的需求213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家长或教师应多给儿童提供独立完成任务的机 会,对儿童的尝试行为和成功举动加以表扬,对失败 行为不要羞辱336岁主动对内疚教师或家长应多给儿童提供自主做决定的机会, 不要横加干涉或包办代替4612岁勤奋对自卑教师应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与自 己作纵向比较而非与他人作横向比较5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教师应鼓励青少年进行

10、自我认同,并以身作则给 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62025岁亲密对孤独教师鼓励学生广交益友,多参加群体活动或兴趣小组72565岁繁殖对停滞教师可以自己为榜样,也可邀请专家做指导865死亡自我整合对失望教师应在最初几个阶段里多鼓励学生记日记,或 者针对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母次选择做评价,教师自 身也希望桃李满天下,获得整合感。2、简答布朗芬布伦纳学生的微观系统概念 微观系统指儿童成长中直接接触和产生着体验的环境。家庭与学校都是儿童的微观系统 环境。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同伴群体、同伴文化,学校和 班级风气都是影响儿童的微观系统环境的重要因素。第四章 学习者的差异与教学1、简述斯

11、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认为适当的智力理论应该考虑智力与外在世界、内在世界、 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他认为智力行为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1)成分智力。指个体在问题 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 (2)情景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所需适应、选择所要的环境,及有效的改变、塑造环境的能力;(3) 经验智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 的能力。2、简述能力的个体差异理论 研究表明,人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能力的个体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所表现出来的能 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水平、结构、表现早晚和性别等方面的

12、不同。(一)能力的水平差异。能力水平有高低之分,大致来讲,在全世界人口中,能力高 低人口比例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及中间大,两头小。(二)能力的结构差异。能力有多种成分,他们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能力 的结构差异。如人的想象、记忆、思维有结构差异,感知方面有结构差异,特殊能力也存在 结构差异。(三) 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即能力的年龄差异,是指个体能力的 发展有早有晚。有些人的优势能力早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来,这叫能力的早期表现,或叫人 才早熟;有些人的优势能力在较晚年龄时期才表现出来,属于大器晚成;大多数人的才能在 中年表现出来,叫中年成才。(四) 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性

13、别差异不是表现在能力的总体水平上,而是表 现在能力的不同方面,能力性别差异的总趋势为:总体平衡,各有优势,存在一定的年龄倾 向。3、能力有性别差异吗?是何差异?为什么? 研究表明,能力存在性别差异。性别差异不是表现在能力的总体水平上,而是表现在能 力的不同方面,能力性别差异的总趋势为:总体平衡,各有优势,存在一定的年龄倾向。具 体讲:(1) 发展水平差异。研究表明,高一之前,女生智力发展水平整体略高于男生,学习 成绩整体略好于男生,高一之后,男生智力发展水平整体略高于女生,学习成绩整体略好于 女生。(2) 结构差异。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女生在计算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这种优势 只表现在中小学阶

14、段,解决问题方面初中阶段女生略好,高中、大学阶段男生有优势。言语 能力的性别差异:女生言语能力普遍比男生好,语词流畅性女生有优势,而语言推理男生有 优势。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在空间知觉、空间旋转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而在空间想 象力测验中男女差异不明显。4、什么是学习风格?怎么理解这一概念?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 和。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的某一 步骤可称为学习方法)而学习倾向指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 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学习风格可从以下 4 个方面来理解:(1

15、)学习风格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并影响学习效 果。(2)学习风格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映倾向或习惯方式。(3)学习风格具有稳 定性、独特性。(4)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4、什么是认知风格?它与学习风格有什么区别?认知风格是个人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其主要特点是:(1)持久性。 即时间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2)一致性。即在完成类似的任务时是中表现出这种稳定 性,因此是与个性相关的。认知风格与学习风格是本质不同的概念:一方面学习风格包含认知风格。认知风格主要 是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探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偏好的认知方式,而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信息 加工过程,还包括学习者生理、社会、情感和意动方面的因素,因此,将学习风格等同于认 知风格,缩小了学习风格的外延。另一方面,认知风格具有更多的先天成分,学习风格更多 是后天养成的。5、简述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认知风格差异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根据认知风格差异,将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种。场 独立型指学生认知时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的学习风格。场依存型指学生认知时受环 境因素影响大的学习风格。场独立者的特点:(1)对外在线索不敏感,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较少的受暗示性。(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