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1.1 数一数第一课时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791033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1.1 数一数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1.1 数一数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1.1 数一数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1.1 数一数第一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1.1 数一数第一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1.1 数一数第一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1.1 数一数第一课时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年级一年级学科参观法教师 单位 课题名称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1.1 数一数第一课时教案学情分析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学校大门,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合,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容易疲劳。并且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尽相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能够利用准备课第1课时了解学生数数认数情况,是否能利用点数的方法数数。同时通过数数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所思所想的水平,渗透点数方法和集合思想。教 学 目 标1了解学生数数认数的情况;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2通过数一数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会唱数、一一对应点数;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初步用数表达物体个

2、数的多少;在连线的练习中,让学生能快速将数与物体的数量建立起联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语言表达水平和倾听水平,初步建立课堂常规。教 学 过 程一、导入可爱的孩子们: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小学生了,你会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会数数吗?你知道你的画用了几种不同的颜色吗?你知道一些卡通人物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吗?你会看钟表吗?这些都是你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你们想学吗?数学能够协助你解决很多问题。从今天起,就让我们共同来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吧。【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一数(一)唱数:谁会从1数到10?先自己数一数。(二)看图数数。 1出示插图,边出示边说: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

3、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 2按数量观察:(1)数数量是1的事物。图中有几面国旗?有几位老师?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能够用数字“1”表示。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2)数其他数量是15的事物。刚才我们数了数量是1的事物,你还能按照顺序接着往下找吗? 在学生数数汇报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得很好,你能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数量的?3从主题图中抽取出的各个事物的相对应的数。(1)出示数过的15各数的物品,出示数字。 (2)还有用其他数字表示的物品吗?谁来给大家数一数。 (3)出示刚才数过的610各数的物品,出示数字。 4教室里都有什么东西,各有几个,

4、你能数一数吗? 【设计意图:在整体观察主题图之后,教师突出新的问题,学生围绕老师的数学问题实行有序观察和思考,经历有条理、有步骤的学习数学的过程。】 三、课堂练习(一)看图连线。(二)看数画图。 画出数量是4的( )。 画出数量是7的( )。 (三)请同学们实行判断,数和图中的数量一致吗,能够说以说理由。 (4)数字儿歌今天我们数了很多物品,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处处都要用到数学,希望同学们都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持续地去发现,去寻找我们身边的数学。【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能够利用课堂上学习的经验实行简单的数学思考,进入数学学习的世界中。】 四、总结哪些同学能一个一个地

5、数物体?在数数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三点:眼睛看着,手指点着,口中数着。这样数数才能准确,大家要记住啊!准备课同步试题 一、数一数、把数量相同的连在一起。考查目的:实物点数与点子图点数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答案:略 解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起实物个数与点子图点数(15)的一一对应关系。 二、数一数、把数和图连在一起板 书 设 计(1)看图,在( )中画出与数量相等的。 (2)比一比,填一填。 (3)比一比,填一填。课堂练习同步试题 一、数一数、把数量相同的连在一起 二、数一数、把数和图连在一起自我评价这节课从总体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重点理解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4、的分与合,而

6、且要让学生多练习。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很多,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游戏或是练习,都很注重说。课上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说完整。这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学知识的迁移,从4分成1和3想到4分成3和1。对于难点的把握我觉得到位了,我认为所有的分与合不一定要借助学具,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成对的意识。举个例子,看到4可以分成3和1,就应该想到4也可以分成1和3,而在这个时候,前面4分成3和1,可以借助圆片来摆,4也可以分成1和3,就不需要学生摆圆片,这是借助学生的推想,属于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思维的深度提高了,如果再让学生借助小圆片来摆,有把他拉到了形象思维阶段,反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其次,像2和3的分与合,可以尝试让学生看图写出分与合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导师评议: 单位:姓名: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