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部教师述职报告_0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78907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部教师述职报告_0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培训部教师述职报告_0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培训部教师述职报告_0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培训部教师述职报告_0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培训部教师述职报告_0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训部教师述职报告_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部教师述职报告_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训部教师述职报告4 培训部教师述职报告能成为 xx 培训的一份子,我知道我是幸运的。虽然没有和出的同志们一起经历培训的精彩,招生的艰辛,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是收获颇多的。转眼大半月过去了, 教学的这些日子让我学会了很多。 作为补习班,毫无疑问是给个孩子补习功的,家长把孩子送,就是想让孩子补差,改一些毛病的, 希望我们能够让孩子有个好的改变。大部分孩子要升新年级的, 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特点, 让他们完成好过渡也是我们补习的目的之一。 另外,学习是一方面, 对孩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也是必要的。作为补习老师, 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有大提高, 就必须抓重点。了解学生弱点, 重点补习是

2、必须的。 比如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反映作写不好,阅读理解这一块比较弱,我就用两个星期给他们补习这两点。分析如何写作,开头结尾,中间内容,结构,辞彩,技巧等等,并作训练。阅读理解方面,给他们分析几种类型的短,常见题型,做题技巧,并结合题做训练。在过渡方面,比如三年级, 除了扩大词汇外还有作。 教他们作初步的写作。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在阅读时,叫他们分析,加强理解。提高理 1 解能力,引导他们概括中心思想,培养他们概括能力。其实,在授的时候,我也总结了一些方法。首先,我把教学看得很重, 如何备好、 上好一直是我心里的重头戏,任何时候,都不肯懈怠。细细想,我最在意的是堂上学生对我的呼应程度,为此,我竭力

3、回避那种自说自话的讲方式,对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自觉, 从而点燃他们对语的兴趣,表现出了由衷的热情。其次,牢牢把握“读”的环节, 让语教学的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古语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说的就是“读”的重要性。上的时候,我着重于读, 但也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 那种“南郭先生吹竽”式的“读”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从方式方法上说,我把“读”分为个人“读”, 小组“读”, 带“读”, 抢“读”,竞赛“读”, 其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竞赛“读”了。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以组为单位, 然后进行朗读比赛。一组在“读”的时候,其它组就听,等到这组读完后,其它组就

4、指出这组在“读”的过程中读错的字。错一个扣10 分,然后把这组的最后得分记入他们的学期总分, 学期末进行奖励。 由于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竞争机制, 学生上的参与热情相当高, 他们大多能把别人读错的字找出, 并且轮到自己读的时候也相当认 2 真。事实证明,这种“读”的效果是不错的。再次,注重提问技巧。教师在上的时候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大、太泛、太难, 都很难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 我在每一节上之前,都做了认真的准备,把要在上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要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 分别叫不同的学生回答。 由于问题设计得比较合理, 学生接受起就

5、容易多了。 为了调到学生上参与的积极性, 我常常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做法和前面介绍过的朗读竞赛的方法是一样的,学生对这种方法相当欢迎,为了给自己这一组争光, 可以说个个都积极地思考, 小组讨论的气氛也相当热烈。 学生上参与的积极性高了,上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适当地安排一些小组活动, 就好像饱读诗书后的下笔为, 是一种很好的练兵方式。一方面可以在组内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一方面又能在组与组之间产生竞争意识; 另一方面还大大活跃了堂气氛, 并且暗喻着自主学习的生机。 通常我会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两个组作为一个单元, 接受一项工作, 比如一个找典讲古、一个划出写景层次、一个品味词语的形象色彩,如此,单元之间,各个不同,又互相补充;单元之内,两个小组各显神通,都试图让全班大多数接受自己的意见。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讲 3 效率也重节奏。 尤其是学生在其间表现出的非凡的创造力令人振奋。除了教,我在集体中也体会到了温暖,得到了快乐。 我很感谢 xx 总监和 xx 校长对我的指导和信任, 也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谢谢!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珍惜这次难能可贵的机会!4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