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佛法心态炒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78841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佛法心态炒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佛法心态炒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佛法心态炒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用佛法心态炒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用佛法心态炒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佛法心态炒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佛法心态炒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佛法心态炒股炒股心态远比技术重要本文来自:鼎砥投资论坛 作者:赵方 问:佛教讲究修行,从事投资活动岂不是与修行相违背?答:修行不能局限在打坐、念佛、诵经、闭关等名相的修行,而忽略发心、弘法、利生等善行义举的修持,而这才是佛教的真谛。藉口修行,而逃避弘法利生的责任,实际上是懒惰的代名词。自古以来,禅者都重视生活,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说明禅者重视生活实践。离开了生活,固然没有禅,离开了工作,更无法深入禅心。现今社会分工合作,工农兵商各有所持,我们能以“感恩”、“惜福”的心态专心做好本职工作,也就是参禅。所以佛学中说:“行行卧卧皆是禅,坐坐走走都是法,”又说:“一叶一世界,一花一乾坤。

2、”也就是说:“生活中处处有佛法”、“举手投足可修行”、“即心即佛”,即不必靠形式便可抵达真实,不必靠细节即可抵达禅念。换而言之,也可以这么说,真正的修行是做世间事、无世间意。问:佛教讲究慈悲为怀,这与股票市场的投机,不是背道而驰吗?答:做任何经营活动都有利人一面和损人的另一面。贸易、经商的表面是双赢,背后却是一种相互的利用,或者说是投机。是商品经济就有竞争,就有排他,即使你只是做一个小买卖,多卖出一瓶水,就会是另一个商家少卖出一瓶水,绝对的慈悲是不存在的。但是在商品经济活动中,遵守社会道德、遵守市场秩序;或者随缘应机帮助、支持失败者,也是善心的表现。在股票市场中,不妄言、不惑众、不做恶庄、不行

3、非法手段扰乱市场,同样是保护市场、保护社会秩序的慈悲行为。问:股票投资的目的就是赚钱,佛教也讲赚钱吗?也支持人们去赚钱吗?答:佛学并不排斥赚钱,关键在于你的出发点,你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有些人赚钱是为了自己,自己感官的享受,自己欲望的满足,所以他很在意赚,很在意亏,能得不能失。有些人赚钱为了他人,为了社会,为理想而奋斗,看起来高尚,实际上脱离了人的本性,脱离了社会的物质基础,结果不会有赚钱的动力,变成一种空洞的目的。佛教赚钱是自利利他,既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也是为了回报社会,济救众生。能够赚钱其实是一种福报。有了钱才能使自己生活,有了钱才能保持自己的臭皮囊,没有钱,不去赚钱,怎么能有机会、有基础、

4、有身体、有能力去帮助社会和弘法利生呢?佛教对金钱也持有享有并不拥有的理财观,不去追逐金钱,不去寻找暴利,不去损害别人,不成为金钱的奴隶,相反去方便社会大众、去宣传佛学佛理、去布施结缘,广植福田,也就是要用好钱,让钱流动。拥有金钱是福报,会用钱是智慧。问:如何用佛法、佛理来指导股票投资?答:佛学的许多哲理与炒股中的一些传统理念和原则都十分相通。这本来没有什么奇怪,佛教来自生活,具有人间的社会性,也有时空的普遍性。在禅者眼里,生活即佛,“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而股票市场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炒股如人生”,因此用佛学佛理来指导投资是顺之成理的。我个人体会,在股票投资中主要应该用佛经佛

5、理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规范自己的行为,体验安谧平和的心情。同时用自己清除妄念的心去看待股市中的人和事、涨和跌、赢和亏。比如用宽容心来看待股评,用惭愧心来看待消息、传闻,用忏悔心看待自己追涨杀跌,用慈悲心来看待上市公司的业绩,用精进心来勉励自己寻找股市的规律,用利人心来看待股市的暴涨暴跌。其实,股市的变化而导致的烦恼都是自己的心理在作怪,一切万物不离自性,我们若能认识自性,于无往无执中安好自己的心,就会进退适当,涨跌自如。佛法佛理的教诲使我在股票投资中深受其益,其中自己感受特别深的又有这样三点。其一:平常心是道。佛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说人要回归到生活的自然,不要在生活上添加丝毫的勉

6、强和造作,这样所发出的心智才是真心。做股票其实也是应该持平常心,不要刻意去追求,遵循股市的规律,遵照自己摸索出来的适合自己性情的运作习惯,不要去打探传闻,不要去寻找包赚不赔或百战百胜的技巧和手段,或者去借钱炒股,放大信用炒股,痴想几天就抱个金娃娃。平常心就是随喜随缘随心,高了就抛,低了就买,有赚就赚,看不清就不买不赚;不羡慕别人的好运好彩,四处抓黑马,结果使自己东买西抛,追高杀低,进退失据;不要把炒股当职业,不与别人比,不与过去比,不与高点比,不与曾经有过的辉煌比,平平常常,安安逸逸,轻轻松松。却在平常之中看到行情的变化,在无欲之中对待涨跌赢亏。其二,熄灭贪目真痴。佛教有诗偈,贪是心中火,能烧

7、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股票市场尤需戒贪目真等妄想之心。许多人炒股票叫心烦,叫意乱,又爱又恨,说炒股票苦,苦在哪里?就是苦在有心魔,苦在贪目真二字。贪即贪恋,涨了还想涨,赚了还想赚,名曰拼搏,实为不知足。从8元涨到14元,抛了,又看涨到18元,追进去,40元抛出,60元又追,80元也追,120元还追,指望到200元,大家都知道这是只什么股票。回过头想想,也觉得奇怪,自己迷失了根本,让气氛冲昏头脑,让贪恋迷糊心窍。这就是贪,过分追求。目真。就是目真恚。一遇逆境或不如己意,就发怒、发恨、抱怨,不反省自己。抛了见涨,心里不舒服,买了就套,心里更不舒服,执着、坚持,却不分析、不研究、不安心,任

8、凭自己的思路去一意孤行,或者走极端,走向反面,去信传闻、信专家、信玄学、信庄家、信一些深奥的分析方法、信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分析工具。结果是乱了自己的心境,迷失了自己的判断。其三,不追求园满完善。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世间十全十美的事少有。所以佛学中说,残缺也是美,残缺是生命的本质,也是世界的实相。股票投资其实也是这样,有格言说,“八成是神仙,”“不卖最高,不买最低,”“鱼头鱼尾留给别人,”说的都是不要刻意去追求一种完美。买了涨的,又想要黑马,骑上黑马,要跑全程,跑了全程,又不愿放过阶段差价,这是许多人在股市的写照。结果大多是高位未走,又从终点回到起点,心态反而被破坏。还有一些朋友,赚了高兴,亏

9、了伤心,口里说,只想赚一点点,实际天天都在算帐,又赚了多少,资产达到几位数,可以买车买房买电器。许多时候,算帐之时,就是大跌之前,十有八九灵验,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经历。问:将佛学哲理与股票投资完满结合,听后很受启迪。最后想问你,佛教讲因缘,缘起缘灭,既然如此何必还在投资上努力?作为一个普通的股民又怎样领会佛学的真谛呢。答:世间对佛学其实有许多误解。佛学的确强调诸法因缘而起,空白自性,但并非说每人前途命中注定。坏的命运也可以藉种种植善而加以改变。佛教并不鼓励人听天由命或乐天知命,而希望人开创命运。同样佛教对世事关心而不干政,对科学知道而不迷信,对财富享有而不拥有。佛教有所取,有所舍,有所舍

10、才能有所得。对于普通的投资者,领悟佛理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心态的安宁和快乐,做一个快乐的投资者。快乐有多种层次,有生理的快乐,有迷恋艺术的精神快乐,还有追求理想、目标、信奉宗教的灵魂快乐。作为一个投资者也有多种快乐,有投资成功赢钱的快乐,有赢亏过程中体验的快乐,更要有涨跌赢亏寻常事,苦乐一念间而带来心态的平和乃至事事圆融的心灵。这恐怕是我们最希望达到而最难达至的快乐。炒股心态股市作为一个周期性市场总是会有高峰有低谷,一年365天都盯着股市买进卖出的人只会为券商和国家财做贡献。如果你无法始终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又不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股市,那只能说明股市投资不

11、适合你,最佳策略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马祖道一的得意弟子大珠慧海问马祖:“如何修行?”马祖答曰,“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大珠慧海问:“人不都是这样吗?”马祖答曰,普通人吃饭睡觉不是修行,因为他们吃饭的时候在想着一千个心事,睡觉的梦里在纠缠着.记得有一个故事,一个人拿着个鸡蛋边走边算计,鸡生蛋,蛋生鸡,越攒越多,接着买房置地,家业越来越大,然后再买几个丫头,娶上几房姨太太,从此过上好日子。一不小心,鸡蛋掉地上了破碎的岂止是鸡蛋?一万个结.投资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的是耐心、坚韧、平和,不要奢望几年牛市能改变自己的一生,更不要奢望一只股票能让人登上天堂。要做的是坚定、扎

12、实地向前走,让资本鸡生蛋,蛋再生鸡,至于生出来的钱干什么,不要急着去想。说个故事,倚天屠龙记里的太极宗师张三丰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张无忌练一回,“忘了一半了”,好!“忘了一大半了”,“太好了”!“全忘了”,大功告成!看来,“忘了”很重要。忘掉你赚了很多钱,把现在当成刚刚入市,杜绝“就算赔一半,我还是赚的”的想法,因为既然赚了,赚的钱就是你的,你就有责任看好它,慎终如始,才能善始善终忘掉你赚了很多,不要害怕失去利润,一只股票即使你已经赚了一倍,不要担心,它可能让你赚两倍、三倍,在上涨趋势没有改变之前不要疑神疑鬼忍股票市场的行情升降、涨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慢慢形成的。多头市场的形成是这样,空头市场的形成也是这样。因此,势未形成之前决不动心,免得进出造成冲动性的投资,要学会忍字。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