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导游词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78629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天坛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北京天坛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北京天坛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北京天坛导游词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北京天坛导游词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天坛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天坛导游词(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导游词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天坛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北京天坛导游词1各位游客,我的介绍就到这里,如在参观巡游的过程中有其他问题,请向我询问,我会再进行讲解。感谢大家!游客们,大家好!现在我们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我想有的挚友已经猜到了,我们的下一个景点就是漂亮的天坛。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光

2、芒耀眼。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的场所。同时,它也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顶峰,全用木材就完成了这一惊世杰作。天坛另一奇妙之处,是奇异的回声。站在中心叫一声,你会听到从地层深处传来的光明而深厚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好像来自天空,所以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充溢神奇色调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约0。9米的围墙,你站在一端贴着墙小声说话,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贴墙面就能听得异样清楚,并且还有立体声效果哦!这就是奇妙的“回音壁”。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游客们,现在请大家参观一小时,然后到门厅集合。北京天坛导

3、游词2我国北京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爱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18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日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日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闻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

4、了旅游者,还有许多健身的人们。北京天坛导游词3女士们,先生们:我是导游小王,现在我们来到了闻名的八达岭山,站在八达岭上望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龙一会儿爬上高坡,一会儿又跌落山谷,连绵起伏,宏伟壮美。请大家往两边看,我们身边的这段城墙都是用质地坚实的城砖和美丽的花岗岩砌成的,这些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只有靠劳动人民的一双双手,才把这么多几千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么陡峭的山岭。为了建筑长城,有很多人就累死在长城脚下。介绍到这里,我要向大家讲解并描述一下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闻。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在新婚之夜被告抓去当修筑长城的奴隶。一年后,

5、范喜良还是杳无音信。孟姜女就带上干粮,背上包袱,去找寻丈夫。经过长途跋涉,她最终找到了丈夫修筑长城的地方。来到这里,孟姜女才知道早在半年前丈夫就死了,而且就赶时髦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失声痛哭,哭了三天三夜。八百里长城就轰的一声,一下了倒下了。这个传闻多么感人啊!我们走过的这段长城传闻就是被孟姜女哭倒过的八百里长城了。下面,我要带你们来看看这两米多高的齿状的垛子,这垛子可以用来挡箭,再看垛子上方有一个了望口,垛子下面还有一个倾斜的口子,这就是射口,用来射击敌人的。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地在长城上走动,去感受长城时代久远的气息,观看长城风景。请大家留意平安,不要乱丢垃圾。北京天坛导游词4各位游客:大家好!

6、我叫xxx,是你们这次天坛之旅的导游。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去天坛的路上,在这里我先简洁地介绍一下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妙的建筑结构,奇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漂亮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宝。好了,我们已经到了天坛公园,请大家跟我动身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径24。2米,是从前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换蓝瓦金顶。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焚烧。因楹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下面我们来到天坛南半部的圆丘坛,它始

7、建 于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子墙内部各有一大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壁门额。内中心处,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圆丘台。咦,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自从我们进入天坛,到处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旁边,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非常肃穆。好了,我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北京天坛导游词5hi,你们好!我是天坛旅游社的导游,我姓徐,大家请叫我徐导游。我们旅游的地方是北京天坛。从北天门进去,先映入眼前的是祈谷坛。祈谷坛是实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

8、圆形建筑,是依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往前走,过了丹陛桥,就来到皇穹宇。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清乾隆十七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其正殿及东西庑共围于一平整光滑的圆墙之内,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的人,能非常清楚地听到,此为回音壁。假如有不信任的挚友,可以试一试。大家再往下走就是圜丘坛。圜丘坛是皇帝实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坛面原来运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圜丘坛有外方内

9、圆两重矮墙,象征着天圆地方。说到圜丘坛,我想起一个故事: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他们对天地特别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特别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备的艺术去建立。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宝。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北京天坛导游词6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公园,很荣幸相识大家,更荣幸为大家导游。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我叫郭玉萍,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挚友,

10、在巡游期间有什么须要帮忙的,或是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的请大家干脆和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力而为,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有一次美妙的巡游经验。今日我们的路途支配是自南向北走,沿着南北轴线依次是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然后由东门出去。现在我先简洁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天坛是通称,它实际有两个坛组成,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

11、,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实行祈谷礼,其次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扇门是北天门,沿着这里进去就是闻名的圜丘坛了。此刻在我们眼前的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它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实行。 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很多奇妙好玩的说法。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阔游人所赞美与称奇。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是九或九

12、的倍数。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是游人最感爱好的又一奇异之处。 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其次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 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立祭坛呢?缘由是:一、据神话传闻,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

13、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祥瑞的数字。现在我们再到这上面来看看这块天心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但站在其次、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为什么呢?信任大家懂得这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非常光滑平滑,声波传到四周等距离的石栏围板后,能够快速地被反射回来。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的人听起来,其共鸣性回音就特别洪亮。封建统治者则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万民对于朝廷的无限归心与一样响应。大家不妨站到上面去亲身体验一下。好,现在我们接着往前走,这座殿宇就是

14、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漂亮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进到这里后不知道大家有没留意我们四周的这圈围墙?这就是享有盛名的回音壁。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 米,厚0.9米。它的奇妙之处并不是在它的外观上,而是在于同刚才的天心石相像的声学现象。假如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

15、打电话一样相互对话,极其奇异好玩,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大家有爱好的就去试试吧。我们现在从皇穹宇的西面出来,在这里有一株古柏,名为九龙柏,是国家闻名的古树之一,树干扭结纠屈,犹如九条回旋而上的蟠龙,故此得名。大家看上面挂着的红色的标记牌,这种标牌的颜色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标记红牌表示一级古树,标记绿牌表示二级古树(100以上国内外稀有的或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据传这棵古柏生长于建坛之前,已有近千年历史,所以挂红牌来呈现它的价值。我们现在脚下的路叫做丹陛桥,这明明是一条笔直坦荡的大道,为何又称桥呢?因为在道路下辟有一个券洞,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故称为桥。这是一

16、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两侧的条石道,分别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 沿着丹陛桥接着向北走,现在在我们左边的是具服台,它位设于丹陛桥北段东侧,为一座凸字形平台。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礼时,更换冕服(祭服)的地方。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坛,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祈年殿采纳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三重檐逐层向上收束,作伞状,祈年殿俗称无梁殿,整座建筑不用大梁长檩及铁钉,完全依靠二十八根擎天柱及众多的枋、木兑、桷、闩支撑和榫接起来。该殿建于明永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