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二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782153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教案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国论教案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国论教案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国论教案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国论教案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教案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中实中学校高二语文组教师学年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 观重点学生活动设 计难点教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过程情境设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内容上理解了苏洵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一个“赂”字,在从“赂者”和“不赂者”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述后,借古讽今,对北宋统治者进行规劝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领略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磅礴的气势。复习归纳:提问:请同学翻译(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

2、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自主探究:提问: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故曰:弊在赂秦也什么句式? 明确:典型的判断句式,也在古代汉语中只是表示判断语气的语气助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实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在古代汉语中用“亦”表示现代汉语中“也”的意思提问:翻译“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明确:“而“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道:原因,联系“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余嘉其能行古道”。教学过程齐读第三小节,思考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提问: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 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比较秦和“赂”之国不同的做法与结局,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对比:数量上,小邑大城

3、;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程度上:得难献易;有限无厌;奉繁侵急中间有形象的描述,如写先人创业的艰难过程,用“暴霜露,斩荆棘”;写成效来之不易,用“以有尺寸之地”,用夸张手法,极言其所得甚微对于“割城”、“赂地”的具体方式,“今日”、“明日”,夸张地说明了“赂秦”的频繁,“五城”、“十城”,用层递的方式揭示赂秦的数量越来越大,换来的只是“一夕安寝”,实在是损失巨大,收效甚微一个“视”字,一个“又”字,用类似漫画的手法刻画出割地求安者的痴态和秦国侵略者的贪婪“起”与“寝”紧紧相应,突出秦兵来得急,苟安已不可得这样描写把历史大事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如身临其境韩魏楚三国君王没有看到长远利益,只为眼前考虑。巩固练习:提问:解释词义 (1)秦以攻取之外(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较秦之所得 (4)其实百倍 (5)则秦之所大欲(6)固不在战矣(7)思厥先祖父(8)暴霜露,斩荆棘(9)以有尺寸之地(10)子孙视之不甚惜(1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板书设计小结与作 业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