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个案分析 - 副本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782023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尔夫音乐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个案分析 - 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奥尔夫音乐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个案分析 - 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奥尔夫音乐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个案分析 - 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奥尔夫音乐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个案分析 - 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奥尔夫音乐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个案分析 - 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尔夫音乐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个案分析 - 副本(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尔夫音乐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个案分析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疗法;重症;孤独症;儿童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生于儿童早期的严重的儿童精神病,其基本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目前我国未对孤独症进行流行病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在2005年我国孤独症儿童3050万,其中有10%属于中度孤独症患者。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原本性音乐教育,这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重视体感,以节奏为基础,以综合性、参与性、创造性和互动性为基本原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互动音乐游戏与戏剧

2、表演、声音造型四方面。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创造性的儿童音乐教育,能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觉的金钥匙。 本研究运用了奥尔夫音乐治疗中的节奏训练、律动训练、即兴演奏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对1例重度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治疗,使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1,临床资料 患儿特点:男性,年龄:5岁,出生日期2010年6月,家庭成员:4人,父亲、母亲、奶奶、患儿。父母都是教师。患儿最早出现症状是语言发育异常迟缓,经常自言自语,且语言重复,与家人不亲,不喜欢人抱,不主动找小朋友玩, 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经常无目的的活

3、动,坐不住,喜欢单调重复的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目光不与他人对视甚至回避他人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示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总是不自觉的摆动手。偶尔攻击他人。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的摆放积木块,天天要吃同样的食物。 在治疗开始前对该儿童的各种行为情绪进行详细的记录,选择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中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好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对患儿进行了评估,得分为40分,确定为重症孤独症。2,治疗方法(1)治疗时间 每周3次,每次3040分,治疗时间从2015年10月开始到2016年1月结束,共3个月。(2)治疗过程 针对患儿回避他人目光,不与他人对

4、视,不主动与他人交往的问题,教师每次在治疗开始和治疗结束的时候,同患儿一起演唱问好歌和再见歌,运用钢琴伴奏,唱歌曲的同时配合动作如点点头、握握手、伸伸脚等,以此来培养儿童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并培养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意向。在活动中要求患儿与教师进行目光接触。但在此之前,教师必须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所采用的音乐素材都是该患儿所熟悉的音乐。真对患儿经常自言自语,且重复性语言多的问题,设计了歌曲配合动作以及一些节奏训练的方法,让患儿参与进活动中,令其转移注意力。教师利用音乐库乞乞,让家长老师扮演成火车经过的大门,期间,要让儿童跟着老师一起兴奋的叫着开门的咒语“库!库!库乞乞! 库!库!库乞乞!”每

5、次儿童都会被调动起发声和大喊的兴趣,在音乐中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声音的音量。当信任关系已经建立良好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你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几岁啦?爸爸叫什么?妈妈叫什么?知道老师的名字吗?”并进行适当的奖惩,如用不正常的语言回答或用乱喊叫来予以回答则对其施以引导、安抚、从而增加患儿的有意义语言。针对患儿的情绪经常异常兴奋,且不安稳的问题,运用了即兴演奏的方法,即兴演奏法会引起儿童的兴奋,并能使其非常投入活动当中,让患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首先让其自行随意演奏,随后教师开始演奏乐器用来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演奏形式是教师跟随儿童演奏,目的是通过模仿跟随儿童,让其意识到有人在关注他

6、,提高注意力 3治疗结果 通过奥尔夫的音乐治疗活动,该患儿从最开始极少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提高到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他的主动语言明显增多,例如问患儿,星期一你要去哪里,他会说:“和老师跳舞”,开始有互动的语言交流意识了,在看到熟悉的人时,会在母亲的提醒下微笑着主动打招呼。 通过奥尔夫音乐治疗活动该患儿从最开始目光游移不定且与他人无目光对视提高到能与他人进行短时的对视,并能对他人的呼唤做出反应,其注意力也得到提高。 通过奥尔夫音乐治疗活动,该患儿由最开始不能控制自己情绪且无明显的正常微笑,逐渐达到能做出情境相符的反应,且微笑次数明显增多。4,讨论(1)奥尔夫的音乐治疗方法来源于奥尔夫音乐教育

7、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中,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由学生亲自参与,即兴地表现音乐内容。该方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因此适用于治疗儿童孤独症。(2)效果本案例中的儿童通过四个月的奥尔夫音乐治疗,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显著地提高,该儿童的目光对视次数、主动语言、参与活动、微笑次数明显增多,自言自语的时间也逐渐减少。(3)方案 本次研究设计了一套针对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方案,并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要看到,通过音乐治疗,患儿的孤独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并没有达到治愈的效果,因此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或结合药物等其它方式的治疗,已取得更好的效果,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能够回归社会,让更多的有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能够重新充满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