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题和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781544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复习题和答案(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农学类)涂国全编写2010年05月微生物学问答复习思考题库题量统计表章节小题章节小题第一章绪论30第六章 微生物营养代谢40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81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及控制61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40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40第四章 病毒与亚病毒53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37第五章 微生物营养与培养基42第十章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28合计452第一章绪论一、复习题(30题)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4.

2、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6.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7.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8.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9.由巴斯德设计的著名曲颈瓶试验,有何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10.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横向扩散”,产生了哪些分支学科.各学科的代表人物是谁.11.微生物学史上的“成熟期”始于何时、何人.试简述本期的特点。12.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中,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六大战役”

3、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的进步起了什么作用.13.在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性的工艺技术.试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对当代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14.什么是生物工程(学).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1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6.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17.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18.在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的过程中,微生物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19.微生物学有哪6类分科.试简述分类依据并各举数例。20.试列举10项起源微生物学研究的特有操作技术。21.试列举

4、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22.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23.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24.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25.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26.微生物界有哪几项特点可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应答10项)27.当前人类正面临哪5大危机.解决危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在解决这些危机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28简述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6大趋势。29.为什么说“2

5、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30.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为什么.二、参考答案(54小题)1.答案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注:也可用表解法解答)2.答案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 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

6、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答案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

7、地观察到了; 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5.答案史前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初创期:(荷兰的)列文虎克;奠基期:(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发展期:(德国的)布赫纳(Bchner)成熟期:华脱生和克里克。6.答案荷兰的业余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贡献:利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首次观察到细菌等多种微生物; 一生制作过400余架显微镜;

8、发表过大量有关微生物的论文。 7.答案提出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认为只有活的微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 建立了消毒灭菌等方法; 自发地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进行科学研究; 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如“酒病”,蚕病,鸡霍乱,牛、羊的炭疽病和狂犬病的防治等。 所以,巴斯德是微生物的奠基人。 8.答案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如用明胶、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和显微镜技术(染色、悬滴培养、显微摄影)等; 分离到多种重要病原细菌,如炭疽病菌,结核杆菌,链球菌和霍乱弧菌等; 提出了证实某微生物确为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所以,科赫是细菌学的奠基人。 9.

9、答案理论意义:彻底推翻了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生命的自然发生说; 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创立消毒、灭菌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实际意义:推动了寻找各种传染病病原菌的研究;对防治人类和动、植物病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促进了外科消毒术的建立;使发酵工业从自然接种发展到人工纯种发酵的新阶段; 推动了消毒灭菌技术的发展。 10.答案医用细菌学:巴斯德,科赫等; 消毒外科术:李斯特; 免疫学:巴斯德,梅契尼可夫,贝林,欧立希等; 土壤微生物学:维诺格拉德斯基,贝叶林克等; 病毒学:伊凡诺夫斯基,贝叶林克等; 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德巴利,伯克莱等; 酿造学:汉森,乔秦森等; 化学治疗

10、法:欧立希等。 11.答案自1953年Watson和Crick发表了关于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起,使整个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新阶段,也是微生物学进入成熟期的标志。 本期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较孤立的应用学科发展为一门前沿基础学科;进入了分子水平的研究阶段;应用研究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人为控制的方向发展。 12.答案“六大战役”是: 外科消毒术的建立;寻找人畜传染病的病原菌;免疫防治法的应用;化学治疗剂的发明;抗生素治疗的兴起;用遗传工程和生物工程技术,使微生物生产各种重要的生化药物。对人类进步的作用有:由细菌性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人类平均寿命大大提高;严重传染病天花已在全球绝迹

11、;生活在文明社会里的人,几乎都获得过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和其他微生物来源的药物的治疗。13.答案关键工艺技术:因绝大多数培养对象都是好氧性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株,所以其关键工艺技术为:高产菌种选育;大型高效发酵罐设计;提高溶氧水平的技术;防止杂菌污染的技术;产品的分离提纯,等等。青霉素生产的巨大影响是它带动了:高产菌种(株)的选育;大型发酵罐的设计、制造;培养基的大规模灭菌;高效通气搅拌装置的设计;产品分离提纯等一系列后处理技术的建立,等等。 14.答案是一门以现代生物学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自觉操纵遗传物质,定向改造物种,大量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微生物独特生理功能的新兴技术。包括:

12、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反应器工程。 相互关系:遗传工程是主导,微生物工程是基础。前两工程主要发挥改造物种的作用,后三个工程主要发挥大量商业化生产的作用。 (注:也可用表解法回答)15.答案构成食物链的主要环节; 污水处理中的中心角色; 生态农业中的重要措施;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关键作用; 环境质量检测中的指示生物。 16.答案贡献: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解决了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争论问题(应举一例); 是分子生物学的3大来源或3大支柱之一; 遗传学研究对象的微生物化促使经典遗传学迅速发展为分子遗传学;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高等生物研究和利用中

13、的微生物化趋向方兴未艾; 微生物学中的一套独特实验技术迅速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共同技术。 原因:(可选择以下任一) 5大共性(见教程第9或11或13页);10个原因(见教程第220页);4个理由(见教程第405页)(1)比面值大;(2)生化转化能力强;(3)快速自我复制;(4)多样性(物种,遗传,代谢,生态)。17.答案在基因工程操作的四要素中,除基因供体原则上可以是任何生物的任何基因外,其余三部分均以微生物为主,即: 基因载体:都是微生物或其某组分,如细菌的质粒,病毒粒子或噬菌体; 工具酶:几乎都来自微生物; 基因受体:现阶段多数选择几种具有遗传背景清楚、生长繁殖快、易培养、无毒性等优良

14、特性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酿酒酵母等。18.答案微生物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最佳生物对象,起到了无法取代的重大作用。原因:生活周期短(代时短);培养条件简便;遗传性状丰富;多数为单倍体;具备多种原始的遗传重组方式;容易引起变异。19.答案20.答案显微镜技术;制片染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选择性培养技术;鉴别性培养技术;突变型标记技术;菌种保藏技术;深层液体培养技术。21.答案显微镜技术:由列文虎克等创始。他制造的单式微镜通过光学放大原理使人眼的分辨率从mm水平提高到m水平,从而使原来无法见到的微生物世界显露其原形。由此开创了微生物的形态和分类方面的研究。无菌技术

15、:由巴斯德等发明,其原理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来杀死、抑制或阻留微生物。由巴斯德设计的曲颈瓶试验不但创立了胚种学说,而且为消毒、灭菌无菌等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纯种分离技术:由科赫等创建。其原理是通过稀释的方法,将原先呈杂居混生状态的众多微生物个体进行分散,然后让每一个分散的个体繁殖成一个个单菌落以达到纯种分离的目的。此法使人类真正认识了各种病原体,并促进纯种发酵技术的建立和微生物学的研究。22.答案一个用以证明某微生物确系某传染病病原体的一个原则。具体内容为:病原菌只在患病个体上发现; 病原菌可离开患病动物体,并得到纯种培养物; 这种纯种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上后,出现特有病症; 自此患病动物中可重新分离到病原菌,它的实验室纯种应与原始病原菌相同。 23.答案有利于缩短发酵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例:生产发面用鲜酵母的酿酒酵母,其繁殖速度为2小时分裂一次,但在单罐发酵时,几乎每12小时就可“收获”一次,每年可“收获”数百次,这是任何农作物所不可能达到的“复种指数”。 或例:500kg重的食用公牛,每昼夜只能从食物中“浓缩”0.5kg的蛋白质,而同样重的酵母菌,只要以质量较次糖液的(如糖蜜)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在24小时内即可真正合成5000kg的优良蛋白质。 (注:上述两例任选一个;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