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778714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景色之美。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能说出作者观察瀑布时的位置变化和所观察到的不同景象。重点难点1.让学生感受景色之美,学习优美的语言,并写出各个小节的意思。2.体会比喻的贴切。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瀑布 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声音。作者通过对声音的描绘,使人感受到瀑布的雄伟气势。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想一想:能不能用一个不超过10个字的句子概括上面这句话的内容?好像叠(di)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怎样的特点

2、?节导读:这一节写未见瀑布,先听到它的声音,并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 表达了作者望见瀑布后又喜又惊的思想感情。不是,这是在强调瀑布景象的奇异。用“白银”比喻的是瀑布,不仅写出了瀑布的颜色,还写出了瀑布的光泽。没有。诗中用“千丈”一词以示瀑布之高,不仅写出了瀑布是高悬着的,而且写出了瀑布的雄伟气势。写了瀑布的声音。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啊”字一般表达感叹的语气,你能说一说本句感叹的内容吗?这般景象没法比喻(y),真的没法比喻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用“白银”比喻的是什么?真的有“千丈”高吗?节导读:这一节写远望瀑布的样子,描绘了瀑布的壮观、美丽。 与“千丈”照应,瀑布高悬,需

3、要仰望才看得见。站在瀑布脚下仰望,请你找一找“仰望”一词与前面的哪个词相照应。 平常我们说:“一座珍珠的屏,好伟大呀!”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突出自己的感受和瀑布的雄伟壮丽。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pn)!这个句子如果按我们平常说话的习惯应当怎么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那水珠轻柔飘逸像“烟”,白茫茫、朦朦胧胧像“雾”,纷纷扬扬像“尘”。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一阵风把瀑布细小的水珠吹散,哪些地方像“烟”,哪些地方像“雾”,哪些地方像“尘”?节导读:这一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1.学习课文,能说出作者观察瀑布时的位置变化和所观察到的景象。2.朗读课文,体会比喻的贴切。3.感受瀑布的“伟

4、”和“美”。瀑布的挂图,本课的配乐朗读录音,投影仪。一揭示课文题目1.出示挂图,展示瀑布的雄奇景象。2.描绘瀑布景象并感叹: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赞美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传世佳句之一。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瀑布的。2.学生思考后汇报。学生甲:作者从“听”和“望”两个方面来写瀑布。学生乙:作者边走边看,观察的角度不断变化。3.老师板书:听望。三学生自学练习(投影出示)填空并讨论。1.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2.远远地望见瀑布,这景象好比。3.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它又如同。4.一阵风吹来,瀑布又变得。四讲读课文1.讲读第一节。(1)

5、提问:作者写“听”,突出了什么?(瀑布的水声大。)是怎样写出来的?(2)小结:从侧面写声音传得远;从正面写声音如浪如风。(3)用上拟声词,说说“叠叠的浪”是什么声音,“阵阵的风”是什么声音;再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是什么声音,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什么声音。(4)个别朗读、逐个评议、集体朗读。(5)背诵指导。(6)概说节意。2.讲读第二节。(1)提问:山路“忽然”一转和“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有什么关系?“这般景象没法比喻”是指什么景象?作者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银”,确切吗?哪个词写出了作者激动的心情?(2)讨论:作者已经把瀑布比作了“一道白银”,怎么又说“这般景象没法比喻”?(3)小结:作者认为这实在不

6、是很完美的比喻,这样写是为了突出瀑布的壮观。(4)个别朗读、逐个评议、集体朗读。(5)背诵指导。(6)概说节意。3.讲读第三节。(1)提问:仰望时,瀑布怎么又像“珍珠的屏”?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好伟大呀”,“伟大”在哪里?“如烟,如雾,如尘”的景象又是怎么产生的?(2)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所观察到的景物也就不同。(3)个别朗读、逐个评议、集体朗读。(4)背诵指导。(5)概说节意。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在背诵中感受瀑布的奇美。投影仪。一复习巩固1.检查背诵。2.认读字词。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2.小组交流,记忆字形。学生甲:这篇

7、课文中有三个生字的偏旁是“氵”,分别是“瀑”“涌”“滩”。学生乙:我提醒大家注意“衬”的偏旁。不能少写一笔。3.学习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瀑布: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仰望:抬着头向上看。比喻:一种修辞手法,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三复习回顾,回答问题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瀑布美在哪里。2.学生思考后汇报。学生甲:瀑布的声音非常好听,像叠叠的海浪不断地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老师播放录音资料:海浪不断拍打岸滩的声音,风吹松林发出的声音)学生乙:远看瀑布非常壮观。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倾泻而下,就像一道白银

8、悬挂在千丈青山上。学生丙:近看瀑布,就像看见了一座珍珠的屏,洁白而美丽。在微风吹拂下,像烟、像雾、像尘一般的轻盈。(播放录像:远看瀑布的资料和近看瀑布的资料)2瀑布如烟如雾如尘听叠叠的浪涌上岸滩整体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仰望一座珍珠的屏1.教学时,先播放瀑布轰隆隆的声音,学生通过听觉感受瀑布的恢弘气势。然后展示诗中所描绘的被多媒体再现的瀑布情境,配上瀑布飞流直下的声音。真实的瀑布,动人的音乐,激情的范读,三位一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拨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主动学习的兴趣。2.教学中,还可利用课件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向学生展示世界知名瀑布:中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世界第一黄色瀑布黄河

9、壶口瀑布;最洁净的瀑布群九寨沟瀑布;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伊瓜苏瀑布欣赏到这些奇美的瀑布,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会争先恐后谈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信息量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3.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首先配乐进行一次诗歌范读,这样一来,又一次把学生带入到了优美的意境当中。把诗歌分为“声、色、形”三方面,每一小节都引领着学生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学习。这样一来,诗歌的层次会更为清晰,学生学起来也不费劲。1.照样子,写词语。例:叠叠的阵阵的密密的细细的2.比一比,再组词。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狗睡觉时,

10、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一有动静,它马上就会醒来,非常警觉。马睡觉时,是站着的。大象睡觉时,爱把鼻子含在嘴里,这样虫子就钻不进去了。猫头鹰喜欢白天睡觉,睡觉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鸭子和鸡睡觉时,总是把头埋在翅膀里面。动物们真是各有各的睡觉姿势啊!(1)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动物们真是各有各的睡觉姿势啊!(2)短文写了哪几种动物睡觉的姿势?狗、马、大象、猫头鹰、鸭子和鸡。一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市人。1912年中学毕业后,叶圣陶因家境清贫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

11、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之一,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二庐山瀑布庐山瀑布,位于江西省星子县庐山秀峰景区,悬于双剑、文殊二峰之间,瀑布之水被二崖紧束喷洒,如马尾,故又名称“马尾水”。庐山

12、的瀑布群最著名的应数三叠泉,它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旧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缓慢流淌一段后,再过五老峰背,经过山川石阶,折成三叠,故得名三叠泉瀑布。古人云:“泰岱青松,华岳摩岭,黄山云海,匡庐瀑布,并称山川绝胜。”庐山之美,素享“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而庐山之美,瀑布居首。三世界著名瀑布世界上最著名的三个大瀑布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尼亚加拉瀑布、非洲赞比西河上的维多利亚瀑布和阿根廷、巴西之间的伊瓜苏瀑布。世界最高的瀑布是委内瑞拉境内的安赫尔(Angel)瀑布,落差达979米。尚有争议的世界最大瀑布是老挝湄公河上的孔南瀑布,虽然落差只有70米,但流量约11600立方米/秒。四赞美瀑布的古诗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