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局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座谈会的交流材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777050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土资源局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座谈会的交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土资源局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座谈会的交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土资源局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座谈会的交流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土资源局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座谈会的交流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土资源局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座谈会的交流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土资源局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座谈会的交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土资源局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座谈会的交流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土资源局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座谈会的交流材料 用完善的体制打造坚实的国土堡垒 近年来,昆山经济飞速发展,土地供应量逐年增加,国土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国土部门如何做到清正廉洁保发展,坚守岗位保红线,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摸索,我局初步形成了一二三四的管理模式,有效杜绝了土地出让等环节中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土地市场环境。 一、紧扣一条主线,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8月19日,国土资源部两整治一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以后,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抓住土地出让这条主线,健全完善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按照岗位、科室、单位三个层面,围绕七个类别

2、、三个风险等级,组织有关部门对以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回头看,再次对风险点进行排查分类,共排查出个人廉政风险185个,制定防范措施202X条;单位廉政风险399个,制定防范措施41条,制定防控流程图118个。四年来,我们以构建完整的国土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为目标,全力推进四个转变,从思想认识、制度约束、整体防范上强化措施,构筑拒腐防变的牢固防线。一是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9月我局引入了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在系统内开展了工作岗位廉政风险点查找活动,要求每个干部职工结合自己的岗位及主要职责查找所在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点,上至领导干部,下至每一个职工都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寻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临界点,制定切

3、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予以公示接受监督。二是实现从个人查找到单位查找的转变。,我局开展的工作岗位廉政风险点查找活动得到了市纪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开展了查找廉政风险,建立防控机制工作,我局成为五个联系示范单位之一。为此,我局在个人自查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工作岗位廉政风险点自我警示回头看活动,进一步查找廉政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在集体查找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的廉政守则,遵照执行并接受监督。三是实现从查找为主向防控为主的转变。开始,我局围绕准、全、深的目标,建立健全了昆山市国土资源局廉政风险信息平台实施意见等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立了土地交易中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等31个廉政风险防控模式,绘制

4、权力运行流程图,制定岗位责任说明书,初步实现了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化。四是实现从风险管理向防控体系转变。今年我们将全面风险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和项目化管理等科学方法引入构建国土资源管理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快构建符合国土资源管理的惩防体系框架,重点健全拒腐防变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源头治理预防机制、纠风治乱长效机制、从严治腐惩戒机制等五大机制。坚持把局机关和事业单位廉政防控工程同步推进。 二、实行两个分离,构建公开公平竞争机制 近两年来,我们通过仔细梳理土地交易的各个环节和深入研究各类土地腐败案件发现,大部分土地出让环节违法违规现象发生的关键就在于土地交易业务人员和领导既

5、收件又办件,权力过于集中,缺少监督,能否依法办事全凭自己的意愿掌控。为此,我局对土地招拍挂出让过程中的竞买受理和竞买现场实施两个分离,加强对土地出让环节的监管。其一是将原土地交易业务人员既收件又办理挂牌手续的模式改为由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前台受理材料、土地交易中心按标准化流程后台审批的模式。同时实行竞买单位多点报名,设立3个分散的受理场所,竞买单位可在各国土分局(所)报名,也可在行政服务中心、土地交易中心报名,这样既方便了投资者,又使报名信息分散化、模糊化,提高了报名信息的保密程度。其二是将土地交易大厅进行改造,分成竞买区和休息观摩区,并对两个区域进行严格分离,中间设置电子门禁,在大厅两侧安装两套

6、声像监控系统,将现场竞价情况实时传送到市监察局监控平台,进行全程监督,在现场竞价活动中每个取得竞价资格的单位只允许三人刷卡进入竞买区,并按序就座,其他人员一律在休息区透过玻璃观摩,防止竞买现场竞买人相互串标等违规现象的发生。通过实行竞买受理管办分离、竞买区功能分离这两个环节的创新,不仅使土地交易市场更透明,也使得土地的真实价值得以体现。两年来,我市拍卖的多宗土地,参与的竞买单位数量明显增加,土地拍卖价格也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三、建立三个系统,构建项目全程监管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配置能力,强化土地利用的全程监管,我们从土地出让开始,建立了三个系统,对项目用地进行全程监管。一是电子监察

7、系统。5月20日,我局与市监察局联合开发的土地交易业务电子监察系统正式启用。我们将将国有土地交易的各个环节按照国家、省、市、县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进行梳理,归纳出相应的监察点。在办理具体业务过程中,电子监察系统从土地出让开始,紧紧抓住挂牌出让、现场成交、鉴定合同、开工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督办理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现象,及时提供预警、黄牌、红牌三种警示方式,真正做到全程监控。通过电子监察系统,一方面,提升工作人员自我监督意识,另一方面,邀请监察部门参与,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土地市场公开、公平、公正。二是gps动态巡查系统。今年,我局引入现代科技,对土地资源进行信息化监管,对

8、发现的问题快速反馈、快速处理,对监察人员和执法车辆即时定位,实现对监管工作的全过程监控。我局动态监管中心利用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将每一个区域的卫星影像、在建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国土资源规划、基本农田、标准农田、基础地理等全部录入国土资源动态监管平台;以区镇国土部门监察员为核心,配备3g无线终端,在执行巡查任务时,我局土地资源动态监管中心工作人员打开动态监管平台,了解实时监察情况,gs立即显示出巡查人员的车辆运行轨迹,巡查人员用3终端手机实时拍摄传回照片,清晰地反映出所巡查的建设用地进展情况,一方面让任何违法用地现象无处藏身;另一方面,有效监管执法人员是否按要求开展执法工

9、作,加强了对土地执法工作的监督管理。三是出让金催缴系统。土地在公平公正出让以后,如何加强出让金征收管理,提高出让金到帐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解决出让金催收工作中催缴难、违约责任追究难等问题,我局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通过两函一单的形式,建立出让金催缴系统。对欠款单位在到期的第一时间,以局名义发放履行合同的函,明确受让方义务及违约责任,督促欠款单位及时履约付款。对函告后仍拒不履行的,以律师函的形式再次向其发放履行合同的函,告知其履行的最后期限,同时告知其逾期将按合同条款约定没收定金,并保留追究违约责任的权利。对有欠款行为的用地单位,建立不良诚信单位名单,并记入系统,停止办理该单位报名竞

10、买、土地登记、土地抵押等一切手续,同时并将该系统和规划、建设、金融等相关部门共享,形成社会综合监管。通过实行该系统,进一步规范了催收工作程序、明晰了工作职责,追究违约责任垫定了有利条件;进一步制约了违约单位,增加其违约成本,主动履行合同。 四、落实四项措施,构建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国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关键在于人。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队伍建设当作核心工作来抓,在总结以往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在贯彻部两整治一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过程中,我们通过落实四项措施,来构建队伍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长效教育基地。我们利用局办公大楼顶楼的空间,建立长效的教育基地,营造廉政文化氛围。通过建立综合教育基地,设立

11、荣誉室、党员之家、国土文化长廊、廉政风险防控宣传栏,内部事务公开栏等,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荣誉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展现团结向上、公正廉明、业务精炼的整体形象,全力打造高效、廉洁、服务型机关,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六个不:不让流转的材料在我手中中断、不让服务对象交办的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来信来访在我手中积压、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发生、不让办事的同志在我局受到冷落、不让国土形象在我这里受到损害。二是建立风险信息平台和风险档案库。我们把干部职工的廉政信息记入职工档案库,为风险防控预警提供个人信息平台,便于对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交易、用地审批、矿权审批以及财务管理等重点岗位、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风险发生、演变

12、形式和内在规律进行及时筛选分析异常信息数据,让每一位干部职工的每一项工作都暴露在有效的监管之下。三是抓好廉情分析预警公告。通过定期召开廉情分析会,对风险防控信息平台、党风廉政报告、政务公开、来信来访等风险信息源中反映出来的作风不扎实、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会诊,及时预警公告,提出限期整改建议。四是推行防控对象三诫勉制度。对各类违规行为进行及时问责,实行诫勉提醒、诫勉督导、诫勉纠错的三诫勉制度,强化问责监控,使少数干部在发生轻微违规、违纪时就有人抓、有人管,防患于未然,实现预防风险机制化堵为疏的功能,让其羞于违规。 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