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八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77552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八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八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八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八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八上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八上期中语文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上语文期中测试(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悼(do)念屹(y)立 蹒( pn )跚转弯抹(m)角B.画舫(fng) 荒僻(b) 交卸(xi) 锐不可当(dng)C.踌躇(ch) 憎(zng)恶 颠沛(pi) 丰功伟绩(j)D.震悚(sng) 粗拙(zhu) 嫉(j)妒大庭广众(t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烦燥蹋败琢磨长途泼涉B.惶恐滞笨遭糕富丽堂皇C.镶嵌愧怍荒谬猝然昏厥D.骷髅恶耗狼籍眼花缭乱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B.通过观看俄罗斯纪念反法

2、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阅兵仪式,使我认识到战争的罪恶、和平的重要。C.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作人看中国书有一条标准十分独特,就是看作者“对待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女人、儿童的态度”。 B.徐悲鸿熟练地运用解剖、透视、和记忆形象的非凡能力,捕捉动物最为传神的瞬间,把猫的娇敏、牛的敦厚、鹰的雄健描绘得淋漓尽致。C.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

3、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对偶)B.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排比)C.天边几颗调皮的星星,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藏。(拟人)D.看着眼前的木槿,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反复)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莫言从“内部” 中国社会,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 一起,令人震撼地挖掘了其中最隐秘的真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

4、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 。 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凡人物“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 沉沦在冷漠与麻木中的人们: 善与美主宰着世界,恶与丑终将被埋葬。 A. 审视 期待 警醒 B. 审查 期盼 唤醒 C. 审查 期待 唤醒 D. 审视 期盼 警醒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79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21

5、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

6、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7.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是第_至_句。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8.对本文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

7、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9.根据文章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东路军和西路军同时发起渡江作战。B.我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所遇之抵抗均甚为微弱。C.三路大军均预计在23日渡完。D.我渡江作战区域不含九江。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012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

8、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0.下面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美池桑竹之属 (类) B. 悉如外人(都)C. 便要还家 (邀请) D.此中人语云(说)11.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豁然开朗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无论魏、晋12.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为了把桃源写成一个似有似无的仙境,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B.

9、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源中人叹惜不已,是因为不知不觉中朝代更替得太快了。C.桃花源中人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和平安宁的生活。D.本文表达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3.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0分)(1)石壕吏诗中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_,_。(2)春望中以乐景写哀愁的诗句是_,_。(3)望岳描写泰山雄奇秀美的诗句是_,_。(4)陋室铭中揭示陋室不陋原因的句子是_,_。(5)爱莲说中写莲生活环境的句子是_,_。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18

10、题。书谢御史【清】吴敏树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注】九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1)莫敢诘 (2)命卒曳下奴

11、(3)汝敢笞我 (4)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可以调素琴B.巡城遇之 无丝竹之乱耳C.遂焚烧其车 既出,得其船D.乃遍游江浙 乃不知有汉16.翻译句子。(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2)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17.这段文字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阅读坚强地担当,回答1822题。 坚强地担当那一年,我在省城打工。弟弟从家里坐半天的车,来给我送冬天的衣服。这是他头一次出远门,如我刚来时一样,对这个繁华城市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好奇,看着他,想起我,突然想流泪,我们这些打工者在城市卑微地生活着,不知

12、道明天会怎样。弟弟第一次到省城,第一顿饭我不会带他在我3平米的小房里吃煮白菜,我要带着他去饭馆,尽管前天我把钱都寄回家兜里只剩80元,除了留给弟弟30元车费,还可以消费50元。当时也想着不去了,但毕竟我在这个城市里已生活了两年,用我们农村的话说,我要有个样儿。弟弟虽然只有16岁,但非常懂事,他说就在家里吃一些。我知道,弟弟对这顿饭很向往,只是我们拮据的家庭让他提前知道节俭对于生活的意义。我们进了一家饭馆,照着50元点了两个菜。这是弟弟第一次进饭馆吃饭,比起山村里每天的土豆、白菜和萝卜,这次应该给弟弟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我想的没错,弟弟吃着可口的菜,嘴角偷偷泛起微微的笑容,那一刻,我心酸无比。我只是浅浅地动了几下筷子,看着弟弟吃着。可他吃着吃着我才感觉到,这两个菜对于他来说是那样的少。此刻,我多想再给弟弟要一个菜,让他吃得再美一些,可那一个菜钱从哪里来?我突然看到了自己的手表,想了想,轻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