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教学设计方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769875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诗教学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诗教学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诗教学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诗教学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诗教学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诗教学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诗教学设计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失败乃成功之母,黑暗之后就是光明!马诗教学设计司徒小学马 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2、搜集有关马的诗句。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一)成语导入 激发兴趣裴娟娟一( )当先 ( )到成功老( )识途千军万( )万( )奔腾快( )加鞭1(二)理解意象失败乃成功之母,黑暗之后就是光明! 出示古诗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

2、马的形象。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1、学生齐读: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四看诵读法)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 李贺的资料?(二)简介作者 酝酿情感。1、学生汇报。2、(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作者资料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

3、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2失败乃成功之母,黑暗之后就是光明!而人们称他为“诗鬼”。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 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交流展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四)分步解读,理解句意1、 自学要求:

4、朗读之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 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小组讨论:品读句子,联系注释理解词语以及诗文意思。2、交流展示:3、理解诗句意思(五)体察诗蕴品悟诗情1、自读第一、二句,思考(1)这两句诗中,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2)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 的意义?3失败乃成功之母,黑暗之后就是光明!师生共议。拓展练习:看图片,仿写诗句。2、品读三、四句。(1)题目是马诗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2)

5、“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 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3)“何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六)整体参读总结写法李贺就是在写马吗?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从马身上表现 的都是人的情绪思想,这种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三、当堂检测。1、补充古诗大漠_,燕山_。何当_,快走_。2 、马诗的作者是 _朝诗人 _ 。诗句“ _,_。”表达 了作者盼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四、诗词拓展。复习托物言志的诗

6、青松。五、作业布置。1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4失败乃成功之母,黑暗之后就是光明!2并且按“四看诵读法”学习所搜集到的诗歌。 六、小结:板书设计:马 诗写景抒情施展才华为国立功马诗教学反思 司徒小学裴娟娟李贺的马诗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 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古诗方法的渗透。“四看诵读法”是我为学生总结的学古诗方法,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

7、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一诗一画一情境”,整体感知诗意,不做逐字逐句的诗句对译,是学习古诗的策略之一。本课我也遵循了这一规律,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用画的形式凸显整首诗的意境,同时通过一个简短的仿写练习, 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审美修养。本课的教学在拓展性方面做得不够,因为马诗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其实还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搜集

8、到的有关写马的诗篇,或者出示一些其 他的托物言志的诗,在交流中开拓思维,增加积累。5失败乃成功之母,黑暗之后就是光明!马诗说课稿一、说教材马诗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 6”中的一首咏物言志五言诗。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 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李贺的马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二、说学情六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课读通古诗可以做到,但古诗语句简练,情感丰沛,现代小学生对马在古代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没有认识

9、,因此难于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心理,同时文为心声,作者的人生经历幻化成的人生感悟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 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是难点。三、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五、说教学过程一、引入。(不仅做到了成语的积累复习,而且让学生感受到马在古代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 要作用)(一)成语导入

10、激发兴趣一( )当先 ( )到成功老( )识途千军万( )(二)理解意象万( )奔腾出示古诗快( )加鞭6失败乃成功之母,黑暗之后就是光明!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先出示方法,然 后进行方法的渗透)1、学生齐读: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四看诵读法)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看诗题明对象)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李贺的资料? (二)简介作者 酝酿情感。(看作者知背景)1、学生汇报。2

11、、(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作者资料李贺 (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 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 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 为祸

12、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看诗文解大意)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7失败乃成功之母,黑暗之后就是光明!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交流展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四)分步解读,理解句意(诗中有画,让学生通过图画理解诗词)1、 自学要求:朗读之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想好 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小组讨论:品读句子,联系注释理解词语以及诗文意思。2、交流展示:3、理解诗句意思(五)体察诗蕴品悟诗情 (悟诗情,入诗境)1、自读第一、二句,思考(1)这两句诗中,把什么比喻

13、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2)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师生共议。拓展练习:看图片,仿写诗句。2、品读三、四句。(1)题目是马诗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 2)“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 “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3)“何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六)整体参读总结写法李贺就是在写马吗?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从马身上表现的都是人的情 绪思想,这种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三、当堂检测。(当堂练习,及时检测)8失败乃成功之母,黑暗之后就是光明!1、补充古诗大漠 _,燕山_。何当 _,快走_。2、马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