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768749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训练五荷 塘月色课前预习 无师自通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踱步() 袅娜()点缀() 蓊蓊郁郁()B.倩影() 羞涩()乍看() 一丝颤动()C.酣眠() 霎时()斑驳() 妖童媛女()D.敛裾() 绽开(z)脉脉() 弯弯曲曲()答案:A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婉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B.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C.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销受了。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刹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答案:B3.根据提示默写有关句子。(1)薄薄的青雾浮

2、起在荷塘里。_;_。(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_,_。答案:(1)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2)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4.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朱自清(18981948),现代_、_,字_,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_、欧游杂记等。答案:散文家 诗人 佩弦 背影课堂巩固 一点即通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有不确定之意,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荷塘

3、的幽僻。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我_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2)(我)_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3)这是独处的_,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A.悄悄 轻轻 妙处 B.悄悄 轻轻 好处C.轻轻 悄悄 妙处 D.轻轻 悄悄 好处答案:A3.选出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 )A.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该会是1921

4、年成立的我国最早的文学社团。B.背影温州的踪迹欧游杂记均为朱自清的散文集。C.西洲曲是南朝乐府中的诗,描写一个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D.“莲叶何田田”,“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出自西洲曲。答案:D4.下面句子中两个“热闹”意思是否相同?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答案:不同。前一个“热闹”指蝉声和蛙声,第二个“热闹”有双关语的特点。课后检测 融会贯通一、基础部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煤屑() 弥望() 参差不齐()B.踱步() 点缀() 纤腰束素()C.缕缕() 倩影() 脉脉含情()D.独处() 颤动() 酣

5、然入梦()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丰姿 袅娜 再接再厉 不胫而走 B.幽僻 嘻游 亭亭玉立 豁然开朗C.掂记 荧屏 川流不息 噤若寒蝉 D.沾染 搏取 历尽沧桑 无福消受答案:A3.填在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_着。(2)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_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3)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_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4)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_了。A.走 受用 留 享受B.踱 享受 映 受用C.走 消受 落 受用D.踱 受用 落 消受答案:D4.下列哪些景物引发了作者由喜悦而哀愁的情绪变化?选择恰

6、当的一项( )无边的荷香月色 幽僻、阴森的小煤屑路 没精打采的路灯光 热闹的蛙声、蝉声江南采莲的盛况A. B. C. D.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的大量木俑,斑驳陆离,为其他出土的古墓所罕见。B.今年夏天被炒得炙手可热的“超级女声”在娱乐圈内引发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超级女声”已经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娱乐品牌。C.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星罗棋布地矗立着十多座白色的油井房,煞是好看。D.那老女人叹了一口气,无精打采地收拾东西,然后慢慢地站起身来,走了。答案:C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

7、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B.安然朝手无寸铁的同班情敌砍下80余刀,制造了去年惊动京城的北大学生杀人案。2006年2月20日,曾经怀有仇恨的安然却害怕进入法庭,害怕接受法官的审理。C.这段公路虽然已经由两车道扩建成四车道,但由于来来往往的车辆实在太多,有时仍难免会拥塞。D.尽管宇宙还要不断探索,可是人们已经能够知道,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答案:A7.下列句中修辞特点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

8、的梦。C.(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答案:D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两句话,最合语境的一项是( ) 朱自清先生笔下江南的“水”,有凌空飘逸的,有汪汪一碧的,有晶莹澄澈的。_A.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B.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C.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D.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答案:C9.下面是荷塘月色中的结尾部分,下列四种分析中,最能确切地反映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

9、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A.作者当时心情不舒畅,写采莲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乡情绪。B.作者喜欢荷塘月色,更喜欢动手采莲。C.作者觉得反抗无力,不如洁身自好,忙中偷闲,避开矛盾。D.作者表示自身纯洁,决不同流合污。答案:D10.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B.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

10、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C.我是怎样思念你呀,银杏!D.广义的散文,包括杂文、随笔、通讯、报告文学、回忆录等答案:D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11.揣摩上面一段文字,选出对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这段内心独白说明作者内心的不平静,有自己所想,

11、甚至是难言之隐,于是按照人之常情设想在这样的景色中可以得到哪怕是暂时的解脱。B.最后一句中的“且”字,写明只是暂得解脱,而又不能立即逃脱现实的心态。C.此情是独行于月光下幽僻宁静的小路上产生的,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既是对“心里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也是作者心底压抑的倾诉。D.“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再次暗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又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它将行文从写心境拉回到游荷塘,流露出作者的无比喜悦之情。答案:D12.请简要阐明“平常的自己”是什么样的“自己”,“自由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另一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答案:“平常的自己”是在白色恐怖的严

12、酷现实中愤激不满而又苦闷彷徨的“自己”;“自由的人”是超脱现实,可以任意想、说、做的“人”;“另一世界”是精神得到解脱的冷静独处的“世界”。13.下列对这段文字分析说明准确的一项是(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记叙和议论的手法,说明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对平时工作生活的厌烦,从而表现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B.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记叙和抒情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满腹忧愁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痛恨。C.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手法,表露了自己淡淡的喜悦和哀愁。D.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记叙和抒情的手法,抒写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答案: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3、成1416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4.“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这里是打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什么?“小睡”又指什么?答案:“酣眠”指满月的状态。“小睡”指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着若明若暗、不能朗照的状态。15.文中画线的句子,可否如下颠倒?为什么?斑驳的参差的黑影稀疏的杨柳的弯弯的倩影答案:不可以。“参差”指高高低低,“斑驳”指颜色不均,这是从大处到细处的描写,如果颠倒了,意思也没有多大妨碍,但有一点无序的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