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VS陶瓷:两类信息与文化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76710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玻璃VS陶瓷:两类信息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玻璃VS陶瓷:两类信息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玻璃VS陶瓷:两类信息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VS陶瓷:两类信息与文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玻璃vs陶瓷:两类信息与文化(一)摘要西方玻璃中的世界是一个注重视觉影像、眼睛观看的外向的、透明的信息文化世界, 借着玻璃的敞亮西方人实现了近代科学技术的革命。不透明的中国陶瓷及其相生的信息、文 化传统使中国人困顿于神秘”思维,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进化的要求恰恰相反。一定意义上, 西方玻璃与中国陶瓷的生产、使用体现了西方与中国的两类不同的信息和文化传统;中国近 代科学技术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信息度的进化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关键词玻璃;陶瓷;信息;“李约瑟难题”一、西方玻璃与中国陶瓷西方玻璃技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国际考古界逐渐确认了公元前20-15世纪,古巴比伦和古 埃及为世界玻璃制造的发源

2、地,公元1-4世纪罗马时的吹制玻璃器皿已很完美。显然中国 是陶瓷大国,中国瓷器发展经历三次飞跃。中国古代玻璃无论相对瓷器还是相对西方玻璃都 处于弱势地位或从属地位。一定意义上,玻璃仪器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没有玻璃的 生产与使用就没有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我们知道,西方丹家及炼金术士很早就在实验室中普 遍使用玻璃仪器,显微镜发明的事实使人类的眼界走入微观世界,它的发明对生物学发展的 作用不可替代。望远镜的发明有革命性意义。“日心说”的胜利归功于伽利略的直接明证,而 他的证据的取得就在于自1609年后他首先使用望远镜对天体加以观测研究。伽利略的观测 结果使哥白尼的理论得到

3、同代人的认可,如,开普勒将哥白尼的圆周运动改为椭圆轨道后提 出行星运动三定律,接着牛顿在此基础上将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于数学公式,完成 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二、玻璃与陶瓷中的信息、文化世界在玻璃与陶瓷的生产和使用及其不同作用中,笔者以为,生动地体现着西方与中国的两类不 同的信息、文化传统。从信息论角度说,人与其工具系统存在着全息统一、相协进化的关系。因为人类越来越依 赖于进化着的体外的物化工具的中介而展开、来完成,在新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方式的进化 中集中体现着新的物化工具的进化水平,而在新的物化工具水平上也直接凝结着新的心理和 行为活动方式的进化。这也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中国的文化就像

4、陶器一样,中国陶瓷作为 体外的物化工具”就是从华夏大地上生长出的有代表性中国文化,同时,陶瓷反过来又塑造 着中国文化。因为,从认识论看,人,作为一个高级的智能系统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怎样把外 部世界存在的客体信息转变成为知识(认知广。而显然正是“信息”在多重意义、层次和尺度上 构成了人的认识发生和过程展开的中介环节,或者说,信息”是认识构成一个现实的过程的 主客体之间的“中介”。我们同样认为,人类的信息认识活动有其共同的特征和普遍规律,但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 民族乃至每个人都自有其特点。这是由于同一信息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中传递,而人的感官功 能的特异化,恰恰可以对自身统一的混沌客体的不同

5、方面的特征进行相对于某一感官的抽取; 这种抽取产生的固然是对客体某一方面特征的映象,但是,它却是依赖于感官结构的相对映 象。这个相对映象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感知对象的哪一方面的特征依赖于特定的感官结 构,如眼睛看不到气味,耳朵听不到颜色;二是就某一感官映象的状况来看,它也不能不受 到产生这一感觉映象的感官结构的限制,如人的视觉不同于青蛙和猫头鹰的视觉,有色盲的 人的视觉也不同于正常人的视觉。由于主体的这种参照系作用,客体的映象是在主体状态对 客体信息的整合和规范下在主体中建构出来的,主体对这个建构出来的客体映象并不是一个 纯粹外在的观察者,而是一个直接内在的建构者。所以,我们创造的世界既是真

6、实世界的影 子”,也是我们的特定”精神世界的影子”。通常的共识,我们中国人所把握的特定世界的特征,如表现在文化方面,中国文化是人的文 化,西方文化是物的文化;中国文化是内省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外求的文化;中国文化是重 情的文化,西方文化是重理的文化;中国文化注重直觉体验,西方文化注重逻辑分析等等。 显然,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中国陶瓷中的信息、文化世界与玻璃中的信息、文化世界的区别。 陶瓷中的信息、文化世界更注重悟、内省”与心智”的力量,它更多地表现为真实世界的 多级间接存在的信息、文化世界。而西方玻璃中的世界更是一个注重视觉影像、眼睛观看的 一个外向的、透明的信息文化世界。应当说明,一方面,眼睛并

7、不是单独工作的,而是作为复杂的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工作的,眼 睛看什么、怎么看,都受整个身心系统的制约;另一方面,眼睛只是人的感官的一种,除了 视觉,人类还可以利用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来感知外在世界。但是,视觉,作为一种 特殊的思维方式和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人类的认知方面则具有特别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人对视觉的依赖感是很强的,正如视觉思维”研究开创者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视觉是人 类活动中最有效的感官。”因为,在人类所有的认识器官中,眼睛最敏捷,人脑获取信息, 来自它的信息比例最大。如此,通过具体的有所侧重的信息活动方式,或者视觉中的影像信 息、文化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探悉认知主体是如何思考与理

8、解世界的。这正显示了不同国家、 民族乃至每个人的不同的信息、文化特征。三、信息度与“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的一般表述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 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对李约瑟难题”,李约瑟本人的破解”是 因为中国是官僚体制”,欧洲是贵族式封建体制”。我国学者对于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可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李约瑟本人的回答可以说是一种政治决定论”,与此相似 的还有“科举制和激励结构论”等。用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的不同特征与不同方向予以解答 李约瑟难题”是可以接受的,但这是一个宏观的视角,还没有回答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的不 同特征与不

9、同方向之所以发生的根源,从而以更微观视角分析这种现象。在笔者看来,科学 技术可以视为一种信息、文化现象。它是把握、创造和实现信息、文化的过程,而就科学技 术表现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方面来看,它是人所创造的信息、文化的实现了的形态。在 科学技术中,创造和实现信息、文化的过程和这一过程所达到的结果直接地统一着,人的心 理和行为的过程和这一过程的产物直接统一着。因此,从信息、文化的不同传统来回答“李 约瑟难题”是一个有效的思路,而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活动方式与其赖以展开和完成的物化工 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必然的相互作用、影响与规定,所以,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国陶瓷 与西方玻璃作为实例分析是问题破解的一个突破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