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MC包衣经验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76702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PMC包衣经验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HPMC包衣经验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HPMC包衣经验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HPMC包衣经验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HPMC包衣经验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PMC包衣经验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PMC包衣经验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验方:成分及用量(1kg片芯)羟丙甲基纤维素15g聚乙二醇400 5g二氧化钛15g乙醇530ml水加至750ml我用过,不错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39包衣一般应用于固体形态制剂,根据包衣物料不同可以分为粉末包衣、微丸包衣、颗粒包衣、片剂包衣、胶囊包衣;根据包衣材料不同分为糖包衣、半薄膜包衣、薄膜包衣 (以种类繁多的高分子材料为基础,包括肠溶包衣 )、特殊材料包衣(如硬脂酸、石蜡、多聚糖);根据包衣技术不同分为喷雾包衣、浸蘸包衣、干压包衣、静电包衣、层压包衣,其中以喷雾包衣应用最为广泛,其原理是将包衣液喷成雾状液滴覆盖在物料(粉末、颗粒、片剂)表面,并迅速干燥

2、形成衣层;根据包衣目的不同分为水溶性包衣、胃溶性包衣、不溶性包衣、缓释包衣、肠溶包衣。包衣的作用包括:防潮、避光、隔绝空气以增加药物稳定性;掩盖不良嗅味,减少刺激;改善外观,便于识别;控制药物释放部位,如在胃液中易被破坏者使其在肠中释放;控制药物扩散、释放速度;克服配伍禁忌等。包衣材料一般应具有如下要求:无毒、无化学惰性,在热、光、水分、空气中稳定,不与包衣药物发生反应;能溶解成均匀分散在适于包衣的分散介质中;能形成连续、牢固、光滑的衣层,有抗裂性并具良好的隔水、隔湿、遮光、不透气作用;其溶解性应满足一定要求,有时需不受PH影响,有时只能在某特定PH范围内溶解。同时具有以上特点的一种材料还不多

3、见,故多倾向于使用混合包衣材料,以取长补短。片剂包衣应用最广泛,它常采用锅包衣和埋管式包衣 (高效包衣机包衣),后者应用于薄膜包衣效果更佳。粒径较小的物 料如微丸和粉末的包衣采用流化床包衣较合适。薄膜包衣比糖包衣有许多优点:缩短时间,降低物料成本;重量无 明显增加;不需要底衣层;坚固,耐破碎和开裂;可以印字,也不影响片芯刻字;可以有效保护产品不受光线、 空气与水分的影响;对崩解时间无不利影响;产品美观;为使用非水性包衣提供了机会;过程和物料可以标准化。现在研发的制剂新产品包衣一般采用薄膜包衣,薄膜包衣处方的基本组成包括成膜剂(包衣材料)、溶剂、增塑剂、着色剂,还可以添加致孔剂、不溶性填料等。薄

4、膜包衣处方组成对包衣成败很关键。目前常用的薄膜包衣材料水溶性的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叱咯烷酮(PVP),肠溶性材料包括肠溶型 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 (HPMCR)醋酸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CAP)、虫胶,不溶性材料包括乙基纤 维素(EC)、玉米肮。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39从前做过的薄膜衣配方:羟丙甲纤维素(需溶涨过夜)纯化水95亚醇吐温-80 65ml丙二醇65ml葭麻油75ml滑石粉适量制备过程:将羟丙甲纤维素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中,溶涨过夜。次日,分别加入吐温-80、丙二醇、葭

5、麻油和滑石粉后,搅拌混合,过胶体磨后,过筛备用。不过,现在大家都用现成的包衣材料,很少再自己配制了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41确实95%的能直接买到,不用现配,不过,有的处方中含有乙醇溶液的实没有必要用这么高的浓度,95%的有些浪费的嫌疑,本人做过一种片剂,原料药黏性较大故采用湿法制粒,小试的时候,用70%的乙醇溶液和95%的乙醇溶液做润湿剂,制得的颗粒和压片后药片性能无明显差别(因为要用一定数目的筛整粒),如果确实需要这么高的浓度,那无可 非议,但如果只因为95%的乙醇溶液不用现配的话,那不应该成为使用它的理由,因为合理安排的化,配液这点时间还 不至于占用太多的

6、时间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42哈哈,欢迎交流!你说的是实验中的心得,我个人非常同意你的观点。我所考虑的是你的这句话直接的放在那个位置,容易引起楼上留言同志的误解!你看那个处方羟丙甲纤维素(需溶涨过夜)纯化水95亚醇吐温-80 65ml丙二醇65ml葭麻油75ml滑石粉适量其中是有纯化水的,您怎么看待不好意思,如果我说话不合适,请不要介意,无心的。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42gowind:为什么都喜欢用95乙醇呢HPM施水中溶解很好,但在乙醇中不溶啊,用85%f是更好吗?junlin:80%、70%勺我们都用过。安奇迩:车间大生产时,

7、买到的药用乙醇的浓度一般是95%&右。一场误会,大家都钻到乙醇浓度里边了,我希望大家应该对帖不对人,来这里都是提高水平的,我对因我的帖造成的误导道歉。直到现在我才明白blackmouse的意思,原来也顺着gowind主任的思路走了。也有yunwendf朋友类似的想法。现在恍然大悟。为了他们的认真负责,建议给二位奖励一下哈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43不用谢我,我都不好意思了。其实大家争论问题的越激烈,问题也就越清楚,就越能符合丁香园的创办意图,我想就是帮助、提高、收获。来这里1个月了,收获真是不少,感谢 blackmouse,交个朋友吧。ultra_sonic 发表

8、于 07-4-24 19:44大家好!我今天才到这里来,这里的学风真不错,很令我感慨!,问题能讨论到这个程度,大家也都明白了 .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44其实自己去设计一个水性包衣处方不就行了,略微介绍(因涉及企业机密,具体参数需自己考证)HPMCE5)为什么大家都不写具体型号,晕!PEG400丙二醇士温-80滑石粉二氧化钛上述占14-16%,余下为水。该处方根据郑俊民翻译的书修改得到的,已用于大生产。实验过程:用上述处方液(过胶体磨)在玻璃板上制得膜(象做薄层分析板一样后过夜自然干燥),然后测试膜性能。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我

9、记得看过一次资料,HPM谑E6的做包衣最好,现在的问题是国内的15CP以下的分的不是很清楚,质量差,毕竟低粘度的是最难做的,而国外的这个规格又是价格最高的,不少厂家还是用25,以至更高粘度的来代替。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45水溶性薄膜包衣的成膜材料现多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纤维素(HPC)、乙基纤维素(E。 等。HPMCES E6)都可应用于薄膜包衣,相对 E6应用的多一些,溶剂选用80%U下的乙醇溶液或水都可以。PVA的配 方则用全水作溶剂。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48PVA为水溶性包衣材料,各位

10、有用过吗用量一般多少呢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50水溶性薄膜包衣的成膜材料现多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纤维素(HPC)、乙基纤维素(E。 等。HPMCES E6)都可应用于薄膜包衣,相对 E6应用的多一些,溶剂选用80%U下的乙醇溶液或水都可以。PVA的配 方则用全水作溶剂。对不起,乙基纤维素(E。是醇溶性材料,不可溶于水。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50非常感谢pencil主任的帮助与鼓励!我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零的突破!争取在园中帮助更多的同仁,同时也提高 自己。PVA为水溶性包衣材料,而且很好用,至

11、于用量应涉及机密,请自行设计实验吧。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pva可用到40%但要注意喷片的温度 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51heaven_falcon77 wrote:其实自己去设计一个水性包衣处方不就行了,略微介绍(因涉及企业机密,具体参数需自己考证)HPMCE5)为什么大家都不写具体型号,晕!PEG400丙二醇士温-80滑石粉二氧化钛上述占14-16%,余下为水。该处方根据郑俊民翻译的书修改得到的,已用于大生产。实验过程:用上述处方液(过胶体磨)在玻璃板上制得膜(象做薄层分析板一样后过夜自然干燥),然后测试膜性能请问heave

12、n兄的包衣时的片床温度是多少,如此大量的水份是否对片芯有影响?另请各位大侠谈谈水性包衣技术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这种技术在国外应用非常普遍,但国内应用好像还不太多是因为我国对劳动条件、环境污染和生产安全重视不够,还是因为其他技术方面的原因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52水性包衣对设备的要求稍高一点, 这两年随着高效包衣机的普及也开始普遍了,05药典也提出如果是有机溶剂包衣需测溶剂残留,这也会成为一个推动力吧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54用HPM5般都用E5包衣的,增塑剂PE的以不加。用部分热水配制的话不用溶胀过夜,直接可以用了。ultr

13、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54penghao1234567 wrote:用HPML般都用E5包衣的,增塑剂PE的以不加。用部分热水配制的话不用溶胀过夜,直接可以用了。不加增塑剂PEGt果不好,用冷水也能配啊,均匀的慢加。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55水溶性薄膜包衣(着色,掩昧为目的)大多用HPMC(291,或称E型)(3-15厘泊),加10-20%(相对于HPMC勺重量,下同)PEG或1,2-丙二醇为增塑剂,加0-50%着色剂(色淀,氧化铁,钛白粉,加水匀浆后加),必要时加25-50%滑石粉为抗粘剂 以全水为分散介质。不推荐用乙醇。可能大家接触国

14、外制剂包衣文献的机会不多,这方面(包括包衣工艺其它方面)国外已有较充分的研究。建议参考“片剂包衣的工艺和原理” (G. Cole等著,郑俊民译)(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北京)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57我来说一个配方,成膜剂为 Kollicoat IR-PVA-PEG共聚物(BASF)Kollicoat IR 13%二氧化钛3%滑石粉4 %水80 %总固含量20%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PVA包衣片床温度应该控制在50-55度较好 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58我想请高手解答!先谢您了!PE磕水

15、包衣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用PEG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对液体内粘度的影响(相对表观粘度而言)?选用PEG6000 PEG40O勺场合使用原则分别使用量?多和少对成膜的负面影响:增塑剂在规定范围内多少的影响过多或者过少产生的负面影响?成膜快除与固含量有关系外,与增塑剂有何关系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19:58guangmingtan wrote:panzhuang 您好!您说pva包衣时要注意喷片的温度。怎样注意温度?注意温度过低,容易粘片,过高片面粗糙,可以控制在40度,转速要根据喷速来及时调整ultra_sonic 发表于 07-4-24 20:01我想请高手解答!先谢您了!PE磕水包衣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用PEG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对液体内粘度的影响(相对表观粘度而言)?选用PEG6000 PEG400勺场合使用原则分别使用量?多和少对成膜的负面影响:增塑剂在规定范围内多少的影响过多或者过少产生的负面影响?成膜快除与固含量有关系外,与增塑剂有何关系ultra_sonic 发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