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765806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定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根据被测量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波段范围(150800 纳米)单色辐射的吸收或反射强度来进行物质的定性、定量或结构分 析的一种方法; 分子荧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较短波长的光能后发射较长波长特征光谱 的性质,对物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从发射光谱或激发光谱进行 分析。组成部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辐射源。必须具有稳定的、有足够输出功率 的、能提供仪器使用波段的连续光谱,如钨灯、卤钨灯(波长范围 350 2500纳米) ,氘灯或氢灯(180460纳米),或可调谐染料激光光源等。单色器。它由入射、出射狭缝、透镜系统和色散元件(棱镜

2、或光栅)组 成,是用以产生高纯度单色光束的装置,其功能包括将光源产生的复合光 分解为单色光和分出所需的单色光束。试样容器,又称吸收池。供盛放 试液进行吸光度测量之用,分为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前者适用于紫外到 可见区,后者只适用于可见区。容器的光程一般为0.510厘米。检测器,又称光电转换器。常用的有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显示装置。这部分装置发展较快。较高级的光度计 ,常备有微处理机 、荧光屏显示和记录仪等 ,可将图谱、数据和操作条件都显示出来。单光束双光束分1.苣光光度法激发光源、单色器、样品池、锦i器和记录显示部分。 源 能发射紫外到可见区波长的光、强度大、稳定。常用的有溴钨灯、高压汞灯、氙灯

3、。 2. 单色器,两个单色器。 3. 样品池 通常用石英制成。4.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检测器伞 J八狭缝发射单色器I狭缝狭缝狭缝常见类型:1扫描纫卜可见分光光度 吸光度或透光度,发般不能作全波段光具有很高的稳定性。2双光束自动记录,快速全波段扫描。可消除 光溉源不稳定、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特别适合于结构分析。 仪器复杂,价格较高 )快束交替通过同2参比池。 =12nm。两波长同时扫描即可获得导数光谱。 分子荧光光度法:1.光电荧光计 用滤光片作单色器(激发滤光片单光束。适于在给定波长处测,要求光源和检测器高。3.双波长。将不同波长的两束单色光(人、人 一吸收池而后到达检测器。产生交

4、流信号。无需和荧光光片),溴钨灯或高压汞灯作光源,光电管为检测器。 2. 荧光 分光光度计 用氙灯作光源、光栅作单色器,光电倍增管为检测器。可连续扫描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原理: 紫卜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卜 - 可见吸收光谱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宽吸 收谱带组成。最大吸收波长(入max)表示物质对辐射的特征吸收或选择吸收,它与分子中卜层电子或价电子的结构( 或成键、非键和 反键电子 )有关。朗伯-比尔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的基础。这 个定律表示:当一束具有 I0 强度的单色辐射照射到吸收层厚度为 b, 浓度为c的吸光物质时,辐射能的吸收依赖于该物质的浓度与吸收层 的厚度。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的A叫做吸

5、光度;10为入射辐射强 度;I为透过吸收层的辐射强度;(1/10)称紫藤为透射率T; 是一个常数,叫做摩尔吸光系数,值愈大,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灵敏 度愈高。分子荧光光度法:分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第一 电子激发态或更高电子激发态的不同振动能级(这一过程速度很快,大约10-15 s),成为激发单重态分子。激发态分子不稳定,可以通过 以下几种途径释放能量返回基态。 1. 振动驰豫 。这一过程只能发生 在同一电子能级内,即分子通过碰撞以热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从较 高振动能级下降到该电子能级的最低振动能级上。由于这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而不是以光辐射形式发出,故振动驰豫属于无辐射 跃

6、迁。 2. 内转换 。即激发态分子将多余的能量转变为热能,从较 高电子能级降至较低的电子能级。内转换也属于无辐射跃迁。 3. 荧 光 较高激发态分子经无辐射跃迁降至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 能级后,仍不稳定,停留较短时间后(约10-8 S,称作荧光寿命), 以光辐射形式放出能量,回到基态各振动能级,这时所发射的光称为 荧光。当然也可以无辐射跃迁形式返回基态。 4. 系间窜跃 有些物 质的激发态分子通过振动驰豫和内转换下降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 低振动能级后,有可能经过另一个无辐射跃迁转移至激发三重态,这 一过程伴随着自旋方向的改变,称为系间窜跃。对于大多数物质,系 间窜跃是禁阻的。如果分子中

7、有重原子(如I、Br等)存在,由于自 旋-轨道的强偶合作用,电子自旋方向可以改变,系间窜跃就变得容 易了。荧光的检测: 光源发出的紫外可见光通过激发单色器分出不 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到样品溶液上,激发样品产生荧光。样品发出 的荧光为宽带光谱,需通过发射单色器分光后再进入检测器,检测不 同发射波长下的荧光强度F。由于激发光不可能完全被吸收,可透过 溶液,为了防止透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常在与激发光垂直的方向 检测荧光(因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 激发与荧光光谱的形成: 任何荧光物质,都具有两种特征光谱,即激发光谱 (excitation spectrum)和荧光发射光谱fluorescence

8、 emission spectrum)。荧光光谱,又称发射光谱。保持激发光波长不变(即固定激发单色 器),依次改变荧光发射波长,测定样品在不同波长处发射的荧光强 度F。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F为纵坐标作图,得到荧 光发射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上荧光强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就是最 大发射波长。灵敏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灵敏度很高,达 0.00001-0.0000001mol/L; 分子荧光光度法:由于分子荧光是从入射光的直角方向入射,因而灵 敏度要比紫外可见高2-4个数量级,它的测定下限 在0.1-0.001ug/mL。选择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个物质若含有生色基团,它就会产生紫外和 可

9、见吸收,反过来根据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便可判断某些官能团的存 在,即进行官能团的鉴别,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获得是建立在测定出 物质对不同波长光(单色光)吸收的基础上的。选择性较高。分子荧光光度法:一个物质只要能产生荧光,则可以根据荧光光谱判 别物质的种类(前提是量子产率达到要求),因而选择性较高 ,但由 于不是所有物质都有荧光光谱,应用有一定限制。影响因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共轭效应,共轭效应越强,能量差越小, 最大吸收波长想长波方向,吸收强度也增大。 2.立体化学校应,包括 空间位阻和跨环效应,均有影响。 3.溶剂的影响,在溶液中物质是溶 剂化的,影响了溶质分子的自由转动,引起光谱结构

10、精细结构的消失。4.体系PH的影响,无论是酸性碱性,体系的PH对紫外可见光谱的影 响 是普遍的现象。分子荧光光度法:1. 跃迁类型,物质必须在紫外可见区有强吸收和高 荧光效率才能产生荧光。具有 *跃迁的分子才有强吸收。兀 跃迁的s大。2.共轭效应:大多数能产生荧光的物质都含有芳香环或 杂环,具有共轭的兀兀*跃迁。其共轭程度愈大,荧光效率也愈大, 且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都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如苯、萘、蒽三种物质。3.刚性平面结构:当荧光分子共轭程度相同时,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 性越大,荧光效率越大。有些物质本身不发荧光或荧光较弱,但和金 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如果刚性和共平面性增加,就可以发荧光或增 强

11、荧光。如 8-羟基喹啉是弱荧光物质,与 Mg2+、Al3+ 等金属离子形成 的配合物的荧光增强,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间接测定金属离子。4. 取代 基团 。荧光分子上的各种取代基对分子的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都有很 大影响。给电子取代基如 NH 、OH、OCH 、CN、NHR、NR2 3 2等,能增加分子的n电子共轭程度,使荧光效率提高。而-COOH、一NO、 C=0、一F、一Cl等吸电子取代基,可减弱分子n电子共轭性,使 荧光减弱甚至熄灭。还有一类取代基则对荧光的影响不明显,如一R。5.温度。温度对被测溶液的荧光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 介质粘度减小,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碰撞几率增加,从而使分

12、子无 辐射跃迁增加,荧光效率降低。故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荧光效率及荧 光强度。 6. 溶剂:同一种荧光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其荧光光谱的位 置和荧光强度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别,尤其是那些分子中含有极性取代 基的荧光物质,它们的荧光光谱易受溶剂的影响。6溶液的酸度(pH 值)对荧光物质的影响可以分两个方面: 1若荧光物质本身是弱酸 或弱碱时,溶液pH值改变,物质分子和其离子间的平衡也随之发生变 化,而不同形体具有其各自特定的荧光光谱和荧光效率。例如苯胺。2.对于金属离子与有机试剂生成的荧光配合物,溶液pH值的改变会 影响配合物的组成,从而影响它们的荧光性质。例如Ga3+离子与邻-二 羟基偶氮苯,在pH3

13、4的溶液中形成1:1配合物,能产生荧光。而在 pH67的溶液中,则形成12的配合物,不产生荧光。误差来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偏离比尔定律、仪器本身的测量误差。偏离 比尔定律的原因:1,比尔定律本身的局限,仅在单色光下成立。 2, 非单色入射光引起的偏离。比尔定律仅在入射光为单色光时才成立 事实上单色器很难将光源的连续光色散成其正的单色光,而是具有较窄波长范围的复合光,光通量为0.015nm。还有溶液的化学偏离。 由于被测物质在溶液中发生缔合、离解、互变异构,生成逐级配合物 等化学原因造成对比尔定律的偏离。分子荧光光度法:荧光熄灭:由于荧光物质分子间或与其它物质相互 作用,引起荧光强度显著下降

14、的现象叫做荧光熄灭(quenching)或 猝灭。引起荧光熄灭的物质称为荧光熄灭剂,如卤素离子、重金属离 子、氧分子、硝基化合物、重氮化合物和羧基化合物等。 注意事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显色温度,显色时间,溶剂的影响,合适的PH。 分子荧光光度法:激发波长的选择,激发时间的选择,常闭物质的选 择等。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根据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数目,用经验规则计算A 与测定的A 比较;比较未知物与标准 物质在相同化学环境与测量条件下的紫外卜-可见吸收光谱,若吸收光 谱的形状、吸收峰的数目、 (人)、人 完全相同,就可以确定 maxmax未知物与标准物质具有相同的生色团与

15、助色团,但并不能断定两者为同一化合物。结构分析:根据官能团特征波普来判断。定量分析:比 尔定律,可利用工作曲线求解,多组分同时测定时,可用吸光度加和 性求解。 分子荧光光度法:定性分析:荧光物质的特征光谱包括激发光谱和荧 光光谱,因此用它鉴定物质比吸收光谱可靠。定量分析:标准曲线法 和直接比较法。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无机阴、阳离子的测定利用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有机显色剂,与被测无机离子发生配合或氧 化还原反应,可测定周期表中绝大多数元素。两组分的同时测定 例:临床中麻醉剂:普鲁卡因丁卡因注射液 它含有两种成分:盐酸普鲁卡因和盐酸丁卡因这两种化合物结构相似,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91和312n

16、m。但盐酸 丁卡因的毒性比前者大 10 倍,因此配制时应严格限制其含量,可采 用双波长,利用吸光度具有加和性来测定和求解,以减少二种化合物 吸收峰重叠而产生的测量误差。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直接法。若有机化合物本身在结构上含有双键或芳环,即含有共轭电 子,则可直接测定其含量。如微量氨基酸的测定。氨基酸的吸收波长 在280nm左右,且8较小,低含量的氨基酸很难用直接法准确测定。 可用茚三酮与各种氨基酸反应,生成无色还原型茚三酮,过量的茚三 酮又与还原型茚三酮和氨缩合生成紫蓝色产物,称为 Ruhemann 紫, l =570nm,利用此反应可测微量的氨基酸。 分子荧光光度法:有机物的荧光分析:由于荧光分析的高灵敏度、高 选择性,使它在医学检验、卫生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