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和教育数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765763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育和教育数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育和教育数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育和教育数学(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学教育和教育数学 国家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历史地看,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往往本身就是数学家。最著名的如柏拉图和达芬奇。晚近以来,爱因斯坦、希尔伯特、罗素、冯诺依曼等文化名人也都是20世纪数学文明的缔造者。然而时至今日,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数学文化的意识,而是把数学当作一门颇具负担的必修学科,甚至让孩子们陷入难题、怪题、偏题周而复始的磨练当中。这种方式只能是孩子们逐渐厌倦数学

2、,从未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数学和文学的思考方法往往是相通的。举例来说,中学课程里有“对称”,文学中则有“对仗”。对称是一种变换,变过去了却有些性质保持不变。轴对称,即是依对称轴对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那么对仗是什么?无非是上联变成下联,但是字词句的某些特性不变。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明月对清泉,都是自然景物,没有变。形容词“明”对“清”,名词“月”对“泉”,词性不变。其余各词均如此。变化中的不变性质,在文化中、文学中、数学中,都广泛存在着。数学中的“对偶理论”,拓扑学的变与不变,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文学意境也有和数学观念相通的地方。徐利治先生早就指出:“孤帆远

3、影碧空尽”,正是极限概念的意境。 我们知道:数学的思想、精神、文化对于人类历史文化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正是在这一意义下来学习、讨论、研究数学文化的。学校里的数学。优秀的数学文化,会是美丽动人的数学王后、得心应手的仆人、聪明伶俐的宠物。伴随着先进的数学文化,数学教学会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外壳。数学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就是把数学溶入语言之中。“不管三七二十一”涉及乘法口诀,“三下二除五就把它解决了”则是算盘口诀。再如“万无一失”,在中国语言里比喻“有绝对把握”,但是,这句成语可以联系“小概率事件”进行思考。“十万有一失”在航天器的零件中也是不允许的。此外,“指数爆炸”“直线上升”等等已经进入日常语言。它们的含义可与事物的复杂性相联系(计算复杂性问题),正是所需要研究的。“事业坐标”“人生轨迹”也已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 今天,数学教育的传统地位陷入严重的危机.因此,我们要真正理解数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科学思考与行动的基础。了解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是美的载体。所以他是美育根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