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第三章 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教案 教科版必修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765726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三章 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教案 教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三章 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教案 教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三章 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教案 教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三章 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教案 教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三章 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教案 教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三章 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教案 教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 第三章 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教案 教科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第一节 信息加工概述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算法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以及算法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用高级语言编程工具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提高其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内容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设计 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编程加工信息的工作过程和基本特征;2教材作用与地位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信息的

2、编程加工”通过操作和剖析已经编好的计算机程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析并了解其工作过程,这种通过问题分析形成算法、再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做法,对学生帮助很大。 同时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对于选修中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也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算法设计的理解。 2尝试编程的主要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在自然数中有很多数都是有规律的,比如 1991这个数,从左向右读与从右向左读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数我们称之为“回文数”。过了1991年,又过11年,我们又碰到了第二个“回文数”2002。试问,再过多少年,我们才能再碰到一个“回文数”的年份? 生:110年。 师

3、:请大家思考:两位的“回文数”有几个?三位的“回文数”又有几个? 生:分别有 9个和90个。 师:很好。除了刚才讨论的回文数,还有一类数也很有特色:首先它是一个三位数;其次,它的各位数字的立方和就是这个数本身,这类数,有个好听的名称:水仙花数。请大家思考并写出所有的水仙花数。 生:(思考)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结论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写不出, 3个未知数,但是只有一个方程,所以计算不出来。 师:那就请你说出方程。 生: 师:我们来共同讨论如何求出这个方程的解? 生1:我们可以用数学中的穷举法和排除法,也就是首先取数字100,那么对应的a,b,c分别为1、0、0,判断这个方程是否成

4、立;然后再取数字101,再进行判断如此反复,一直判断到数字999。 师:确实是个很好的方法,但是我们要进行多少次的验证才能够得出所有的水仙花数? 生:900次。 师:如果一个数字验证需要 1分钟,那900次就要15个小时? 生:(抢答)可以让计算机去验证啊。 师:对,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优势:高速度和大容量来帮我们快速解决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事先编写好的小程序:(打开并运行) 图1 图2 界面(如图 1)很简单,也很明白,在提示语的下方有一“运行”按钮,直接单击“运行”按钮,出现如图2所示界面。该界面上显示出所有的水仙花数,很显然,计算机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大大缩短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时间,瞬间就

5、得出了结果。虽然计算机能快速地求出问题的解,但它却没有思维、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告诉它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在程序设计中我们称之为算法。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算法的应用。 设计意图:课本上使用的是“冒泡排序”的示例,考虑到学生目前的知识基础对于这个示例还不能透彻的理解,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数字示例,同时“水仙花数”这个动听的名称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水仙花数”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规律,从而引出可以通过编程解决问题。 2.算法设计 师:其实算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我们小学时曾学过一篇课文,里面提到过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烧水泡茶”

6、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 生:第一步:烧水;第二步:烧水过程中,洗刷茶具;第三步:水烧开后沏茶。 师:从这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算法的设计分两个内容:一是寻找一种方法;二是描述一下实现这个方法的步骤。刚才这位同学很好地用语言描述了“烧水泡茶”的算法。那么在求水仙花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找什么方法?请同学们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现这个方法的步骤。其中要包括:从何处着手、解题步骤以及结果处理。 生 1:首先确定水仙花数的范围:是一个三位数,也就是从100到999;判断表达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就是水仙花数;如果不成立就不是水仙花数。 生 2:还要把所有的水仙花数显示出来。 师:生 2补

7、充得很好,如果我们只进行判断,而没把符合条件的数字列出来,那么这个算法就不算完整了。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或者说有没有需要细化的? 生:(思考) 师:(提示)生 1说的等式中a,b,c的值是从哪里来的? 生:是从一个三位数中分离出来的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值。 师:对于一个三位数,计算机是不知道怎么分离出各位上的数字的,所以还得说明如何分离。请思考如何分离出一个三位数的各位上的数?(提示)以数字 123为例,如何分出1、2、3? 生:123除以10的余数,就是个位上的数。123除以100的商就是百位上的数 师:细化后的算法已经很明朗了,下面再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刚才说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 生:让计

8、算机从 100到999依次进行百位、十位和个位数字的分离,然后对表达式的成立与否进行判断,如果成立就显示出这个数。 师:既然是让计算机完成这项任务,我们直接对其发出口头命令,计算机懂不懂,能不能直接去执行你的命令?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必须把它转换成计算机能够执行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通过编程实现。 师:说到程序,大家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行行代码,其实不然:用户界面是一个应用程序最重要的部分,界面是应用程序呈现给用户的外观,也是实现人机交互的接口。刚才演示的界面中因为有了提示语,所以我们才知道怎么操作这个程序;因为有了按钮,所以单击程序才会运行。 而 VB语言,提供的可视化设计工具,

9、可以直接使用窗体和控件设计程序的界面,大大地提高了程序设计的效率。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华罗庚“烧水泡茶”的示例,让学生明白算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说出求“水仙花数”的算法,通过学生的分析、说明、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从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强调学与教的合理分配。 3.编程实现 师:请大家启动 VB,观察VB界面,尝试利用窗口左侧的工具箱里的控件设计刚才的界面。 生:(根据投影幕上显示的界面自行操作) 师:巡视并给予适当指导(3分钟)。 师:总结:刚才大家操作得不错,都能找到相应的控件,并将其添加到界面上。但是只有这个界面,是不是就可以帮我们求出所有的水仙花数了呢? 生:不是,程序还没写呢

10、。 师:刚才我们在对象窗口中设计好了界面,那代码应该在哪里写?请大家在视图菜单中寻求答案。 生:代码窗口。 师:下面我们就把用 VB语言描述的算法写到代码窗口中,并且调试,看看能不能正常运行?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Dim c As Integer Label1.Caption = For i = 100 To 999 a = Int(i / 100) b = Int(i / 10) - a * 10 c = i Mod 10 If a * a * a +

11、b * b * b + c * c * c = i Then Print i End If Next i End Sub 生:(根据投影幕上显示的程序,在代码窗口中书写) 设计意图:Microsoft中不同软件具有基本相同的风格和界面,甚至不同功能的操作方法也有共通之处,为我们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中创造了条件和可能。在界面设计中,学生可以将Word、Excel中窗口操作、文件处理等知识迁移到VB中。通过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拓展与延伸 师:刚才我们是从 100到999将每个数,都重复如下操作:分离出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值,并判断表达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就输

12、出,再取下一个数字进行同样的操作。 请大家讨论除了这种算法还有没有其他算法? 生:(讨论) 师:(提示)刚才是从数字出发分离出 a,b,c,能不能换个角度从a,b,c拼出数字? 生:作为百位上的 a可以取19之间的任意数,而b和c可以取09之间的任意数,从已知的a,b,c求出100*a+10*b+c,看是否等于它们的立方和,如果相等就输出。 师:请大家根据这位同学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修改程序,看能不能得出正确结果。 生:修改程序,存盘,运行。 师:在上这节课之前,大家对“编程”总抱着一种很“神秘”的态度观望,这节课我们通过“求水仙花数”这个实例知道了编程也不是那么的深奥,它也是有章可循的对于一

13、个问题,首先列出它的算法、然后设计界面,根据设计好的算法和界面,用编程的语言将你的思想体现出来。通过学习和探讨,我们也能利用计算机编程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课后利用 VB 的帮助系统了解VB的其他功能,争取编出更多更好的程序。 设计意图:在已经用了一种算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另一种算法,让学生知道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途径;在学生利用第二种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两种算法的比较,体现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为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算法的设计”奠定基础。 第二节 信息的编程加工一、内容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内容处于本章的前沿,体现的是计算

14、机加工处理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学习起来比起后面的文本加工、图像加工等内容来讲是更有难度的。但是本节内容却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及早引导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编程加工信息”的精髓,对以后的学习是非常好的铺垫,很多“为什么”的问题将会一应而解。 2本节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即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 策略设计 我们认识问题的过程一般都是像课本那样:从概念到案例。即从事物的原理出发,以实例来验证原理。这样的方法虽然对阐述问题的整体性是有益的,但是却并不容易突破难题,给人以就事论事的感觉,没有鲜活的体现。 所以本节采用的策略是:从案例到概念。即从事物的表象出发,根据现象去探索原理

15、。这样的方法更符合青少年的求知心理,也更容易在用技术实现软件模型过程中体验到程序的本质意义和巨大价值。 软件的界面实现(举例)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实施流程:首先介绍软件的“智慧”来源 ,然后介绍软件的构成和来源。 本节课的教学环境是具有电子投影和计算机设备的普通教室,教学过程以讲解、讨论为主,以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为辅助,上机练习时间安排在下一节课。 二、教学流程 1课堂引入 (1)问题引入 教师先向学生提问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答案:硬件与软件);再提问软件的作用(答案:程序是计算机的灵魂);然后引申提问计算机的灵魂是谁赋予的(答案:人)。 (2)深入讨论 从同学们以前使用过的软件(图、文、表、声、像等软件)分析,我们之所以能够使用计算机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是因为有相应的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合适的工具。那么,这些软件是用什么来制作的呢? 2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 观察软件内核,认识程序。 依次观看一个函数图像绘制软件、一个小的游戏软件的外观和功能。 打开源代码,让学生针对其中的某一点(如函数中的绘点命令或游戏中的击中判断)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软件的内核(程序代码)。 第二环节 上手模拟软件外观。 教学工具:以 VB为例进行本环节学习。 认识算法: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