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76524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路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路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路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路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设计说明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说明书一、公路设计依据: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年 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设计资料及采用规范: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4年2. 交通部.3. 交通部.4. 交通部.5. 杨少伟. 6许金良.二、沿线自然地理情况:山岭重丘区地貌特点

2、:山丘连绵,岗拗交错,此起彼伏,山于迂回 曲折,岭低脊宽,山坡较缓,丘谷相对高差下大,与山区不易划出明确界线,包括了缓峻颇 为悬殊的地形。其地形决定了通过丘陵重丘区区的路线特点是:局部方案多:且为了充分适应地形,路 线纵断面将会有起伏。丘陵区地形型态复杂,布线方法应随路线行经地带的具体地形而采用不同的布线方式。 山岭重丘区的软土路段多分布在一些山涧谷地、河流两侧的平缓地段以及沿海山区的滨海路 堤。由分布范围可知这些软土大都属于间断性,范围较小,设计阶段不易发现,且有以下特 点。(1) 不均匀性,即软弱层厚度的不均匀性。往往在较小的范围,如20m30m内软土厚度 急剧变化;(2) 和地下水的隐患

3、同时存在,这些路段一般泉水较发育,地面有间断性流水;(3) 软土底部往往有一倾斜面,且有时可能与路线平行,有时又可能与路线斜交,增加了 处理的难度。由于软土分布在路线低洼处,公路通过时,多为高路堤或半填半挖 路堤,而这些路段一般交通极不方便,大型机械很难进场,在选择处理 方案时受到限制。三、路线方案选择:公路选线要综合考虑路线通过地区的地理位置、社会情况、自然 条件和工程的难易,以及路线的性质、使用任务、等级和投资等因素。根据当地地形 状况与经济发展状况情况可知为适应丘陵区地形、地势的特点,平面线形应以舒顺的曲 线为主体,避免使用过长的直线;纵断面线形以平、缓坡型为主,允许轻微起伏。丘 陵区路

4、线一般可最大限度地做到平、纵、横三面协调,平、纵线形舒顺且配合得当, 横断面布置合理。横山越岭路线要克服很大的高差。因此选越岭线须从纵坡设计入手, 路线的平面位置及长短主要取决于纵坡的安排。越岭线的布设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选 择垭口;选择过岭的方 式;选定垭口两侧山坡的展线方案。选择垭口 要考虑越岭方案 的重要控制点,应在符合路线基本走向的较大 范围内加以选择。选择过岭方式应考虑因素较多。就过岭方式来说,主要有三种形式:浅挖低填, 适用于岭宽脊厚的垭口。深挖垭口,适用于山脊瘦削,地质情况良好的垭口。深挖程 度视地形、地质、气象等条件以及两侧展线的要求决定。垭口越瘦,越宜深挖。但地 质条件差时,应

5、以不危及路基稳定为度。隧道穿越,当挖深较大,采用隧道比明堑 经济,特别是垭口瘦薄,用不长的隧道穿越能大大降低路线爬 升高度,缩短展线长度, 提高线形标准,减少运营费用,技术经济指标都比较优越时,应该采 用公路隧道穿越 方K。选定垭口两侧山坡展线方案是为了克服越岭的 高差。所谓展线,就是利用有利地 形,人为地展长路线,使路线 在允许的坡度范围内逐渐从山 脚上升到山顶。越岭展线 的方式主要有三种:Q自然展线。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绕山 嘴、侧沟来展长路线,克服 高差。优点是路线走向和基本方向一致,行程和升降统一,路线最短,线形简单,一般 技术指标也较高。如无地形或地质障碍,布线应尽可能选用这

6、种方式。Q回头展线。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回头曲线,使路线在山坡上来回盘绕的展线形 式(图2)。其关键是选择回头曲线的位置,一般多利用直径较大,横坡较缓的峁形 山包或宽坦山脊,或利用地质、水文地质良好 的平缓山坡和地形开阔的山沟 或山坳。 回头展线设在同一坡面上,对行车、施工、养护都不利,甚至破坏山坡的稳 定。应尽 量把路线拉开,分散回头曲线,减少回头次数。Q螺旋展线。地形特 殊地段,路线回转360形成环状的展线形式。 可使上、下 线以隧道或跨线桥的形式穿过。螺旋展线在某些地形条件下可代替一对回 头线。它比 回头展线有较好的线形,但须建隧道或跨线桥,造价较高。因此,在选定螺旋展线方 案时,应根据路线

7、标准、地形条件和回头展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以决定取舍。山脊线 大体上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方向顺直,岭宽脊厚,横坡平缓,纵向起 伏不大的分水 岭是布设山脊线的理想地形。高山地区的分水岭常常是山峰、垭口相间 排列,起伏较大。这种地形的 山脊线受低垭口的控制,路线须沿分水 岭侧坡在垭口之 间穿行。平面线形随山势弯曲,纵断面多有起伏。山脊线在一般情况 下地质和水文情 况良好,路基工程量小,桥涵构造物少。但高山地区山脊线 的线位较高,远离居民点; 海拔高时空气稀薄,有云雾、积雪、结冰等现象,对行车不利。山脊布线,基本上是沿 分水岭走行,路线走向明确,选线主要是选好控制垭口,以及控制垭 口之间利于布线

8、 的山坡。一般是在初选控制垭口的基础 上,再在侧坡布线过程 中比较优劣,决定取舍。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应争取走山岭的阳坡。除此之外还应做好道路实地勘测调查,道路勘测包括以下内容:工程地质调 查。调查沿线土和岩石的种类、性质、结构特性和含水状态,地质构造、岩石风化情 况等。 路基路面调查。收集道路沿线的气象资料,进行路基水文调查;道路经过路 线如为沿江、沿河或 滨海地区,应调查河、海的水文资料,河流变迁,冲淤情况,确定 路基标高时应考虑是否需要设置防水墙和合理布置排水等设施;查明沿线筑路材料, 包括城市筑路材料来源和工业废料等的质量和 产量。新建道路应测算交通组成和交通 量;改建道路观测现有和预

9、计发展 的交通情况,了解原有路面结构的宽度、类型、厚度、 标高、养护等情况,并对老路基作出鉴定,作为利用、改善和重建的依据。路面设计 还应根据土基 状态,综合气候、水文、筑路材料、交通性质、道路纵 断面等因素通过 计算论证道路路面结构类型和厚度,材料用量和工程造价,还可根据道路性质分段提 出不同的路面结构。桥、函、灌溉渠道调查。调查收 集河流水文资料,包括水位、 流量、流速等,根据勘定的桥、涵、灌溉渠道位置方案选定桥位、桥型和孔径(包括 涵洞和灌溉渠道的连通管)和确定必要的调治构筑物。经济调查。查明影响路线 修建性质、用途、运量流向、车辆组成等因素,论证采用的交通量、技术指标和设计 依据的合理

10、性以及道路建成后所取得的经济效果。综上所述,根据当地地形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共拟定三条路线方案,具体道路 走向参见图纸部分。四、路线方案的比选:拟设计 道路位于山岭重丘区,公路等级为三 级,设计车 速为40KM/H。各方案具体情况如下:Q方案一:该方案起点桩号为K0+000,道路总长度为2628.109m,路线大部分为沿 山腰走向,跨越垭口数量为7个。在桩号为K1+258.343与K1+836.741之间连续跨越多个 山岭与垭口,需填挖工程量大,施工难度较高,但其线路较其他方案较短。Q方案二:该方案起点桩号为K0+000,道路总长度为2735.878m,该方案整体线形 良好,跨越垭口数为3个,且

11、道路部分沿旧路走向改建潜力较大,整条道路高程较低,施工 难度低,工程数量小。Q方案三:方案三起点与前两方案相同,道路总长度为2906.414m。该方案路线总长 度最长,但能在起点与终点间连接多个村庄。道路大部分处于山岭间,占用田地较多,施工 难度一般。根据各方案的工程经济技术指标(具体参见设计说明书表格部分)包括道路长度、交 点个数、最小半径、最大纵坡及土石方数量,经过比选可知推荐线确定为方案二,该方案具 有线形良好,工程数量小,占用耕种用地少等优点。故推荐线路为方案二。五、公路路线平面线形:公路平面线形要素是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的,通常称 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是曲率为零的线形;

12、圆曲线是曲率为常数的线形;缓和曲线 是曲率逐渐变化的线形;三要素是公路平面线形最基本的组成。Q直线的特征是:1、直线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目的地,具有路线短捷、缩短里程和行 车方向明确的特点。2、直线具有视距良好、行车快速、易于排水等特点。3、由于已知两点 就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因而直线线形简单,容易测设。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 过长的直线,线性呆板,行车单调,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也容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行 车时驾驶员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行车时,双方车容易产生眩光等。5、直线虽 然路线方向明确,但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以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6、笔直 的公路给人以简捷、

13、直达、刚劲的良好印象,在美学上直线也有其自身的视觉特点。直线运用注意问题:1、直线应特别注意它同地形的关系,在运用直线并决定其长度时, 必须持谨慎态度,并不宜采用长直线。2、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面曲线,除曲线半径、超高、 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3、直 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为长直线在陡坡下行时很容易导致超速行车。长直线上的纵坡一般应 小于3%。4、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 或改善。5、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种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不同风格的建筑物、雕塑等 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6、“长直线”的量化问题。综

14、上所述,公路线形应该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不强求长直线,也不硬性去掉 直线而设置曲线。Q圆曲线:圆曲线是公路平面设计中最常用的线形之一,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在 转折处均应设置平曲线,而圆曲线是平曲线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圆曲线具有易与地形相适应、 可循性好、线形美观、易于测设等优点,故使用十分广泛。圆曲线的几何要素” JD 、图2-2圆曲线几何要素圆曲线的几何要素如图2-2为a兀切线长:T=Rtan2曲线长:L=180 a Ra夕卜距:E=R (sec 2 -1)切曲差:J=2T-L【式中T切线长,m;L曲线长,m;E 外距,m;J切曲差(或校 正值),m;R一圆曲线半径,m;a 一转角,

15、(0)。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力的平衡式得到V 2R= 127 (卩士 丿2-1式中【R一圆曲线半径,m;V行车速度,km/h;卩一横向力系数;b超高横坡度,。u在指定车速V下,最小R min决定于容许的最大横向力系数max和该曲线的最大超咼ib (max) 0规范对各级公路最大超横坡度的规定见表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大超高值公路等级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般 地区/%108积雪冰冻地区/%6我国标准中所制定的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是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 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能轻易采用。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横向力系数P max0.100.120.130.150.150.160.17超咼值b (max)(%)8888888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650400250125553015圆曲线能较好地适应地形的变化,它在路线遇到障碍或地形需要改变方向时需设置,适 应范围较广而灵活。圆曲线半径选用得当,可获得圆滑舒顺的平面线形。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2. 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曲线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