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76520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综合检测(四)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木直中绳,以为轮(中:合于)B居是州,恒惴栗(恒:一直)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解释经书的著作)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舍:停止)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快、速,引申为洪亮)【解析】B项,恒:经常,常常。【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攀援而登,箕踞而遨B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解析】A项,“箕”是名词作状语,其他三句中的加点字皆为名词用作动词。【答案】A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其隙也,则施施而行D挟飞仙以遨游作师说以贻之【解析】C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之:指示代词,这些/助词,的。B项,焉:兼词,“于之”/语气助词。D项,以: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连词,表目的,作“用来”解。【答案】C4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浩浩乎如

3、冯虚御风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攒蹙累积,莫得遁隐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ABC D【解析】“生”同“性”。“冯”同“凭”。“尊”同“樽”。“趣”同“趋”。“受”同“授”。“不”同“否”。和没有通假字。【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自私自利者的心目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莫名其妙的。B天赋发展到七十分的,从古以来少有,发展到一百分的恐怕更是千载难逢。C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D无论学习哪一门知识,都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解析】A项,“莫名其妙”没有人能

4、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B项,“千载难逢”形容机会难得,不能指人。C项,“触类旁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这里望文生义。D项,“一挥而就”是指写文章、作画速度快。适用对象错误。【答案】A二、阅读鉴赏(40分)(一)课内阅读阅读江南的冬景文段,完成69题。(18分)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

5、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

6、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6这段文字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作者以怎样的心境写出了江南冬景的迷人?(4分)_【答案】悠闲愉悦。7“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_【答案】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8指出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7、(4分)_【答案】运用反问和引用的修辞手法。突出江南冬景迷人之处,强化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9这两段写江南的雨雪,并没有作过多的实景描绘,说说作者写法上的特点。(6分)_【答案】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像描画、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方法来表现,巧借想像和诗句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意象丰富,带有很强的作者个体性情的印记。(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2分)白马湖之冬夏丏尊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

8、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

9、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整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着深蓝色。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

10、。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10白马湖的冬天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5分)_【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

11、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文题目为“白马湖之冬”,实则主要描写白马湖冬天的风。阅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对白马湖冬天风的总结主要集中在文中第段,找到答题区间,可以很容易地筛选出有效的信息:“白马湖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再进行整合即可得出答案。【答案】风多、大。因为“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11文章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真和暖得不像冬天”,这是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方面吗?这几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5分)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承接上

12、题我们已经知道作者描写白马湖之冬实则主要是写风,因而作者对白马湖太阳的描写实则是运用衬托的手法表现白马湖冬天风的厉害。【答案】文章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真和暖得不像冬天”,并非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方面,而是为了衬托“忽然寒风来了”天地变色的情形,两相对照,更能突出白马湖冬天的风的厉害。12你觉得作者通过描写白马湖的冬天想要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6分)_【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回忆白马湖的冬天,特别是白马湖的风,“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及作者如何在这样的大风中“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显然其中蕴涵了作者达观的人生态度。【答案】着力写“风”来表现“冬”,表达了作者那时远离尘嚣、居于山野的落寞思绪与心境,体现了他对白马湖真切而朴实的怀念之情,流露出作者处世自然、达观的人生态度,使全篇充溢着一种深沉的、撩人心怀的情思。13本文不论在结构、语言、情感还是写作手法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试选择其中一方面进行赏析。(6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