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哪些行为会造成孩子粗暴性格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765136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哪些行为会造成孩子粗暴性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父母哪些行为会造成孩子粗暴性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父母哪些行为会造成孩子粗暴性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父母哪些行为会造成孩子粗暴性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父母哪些行为会造成孩子粗暴性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父母哪些行为会造成孩子粗暴性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哪些行为会造成孩子粗暴性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母哪些行为会导致孩子粗暴性格?父母盼望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只要谈到孩子,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任性。但是与孩子们聊这个话题,却常常得到相反的回答,孩子们觉得爸爸妈妈才任性呢。某些专家也觉得,孩子的任性往往是父母任性导致的。在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中,家族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子女性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某些独生子女身上的任性自私、好吃懒做等性格和行为,在很大限度上是父母导致的。 一位心理专家告诉记者,某地一高中毕业生由于父母私下改了她的高考志愿而跳楼自杀了。这位心理专家分析,之因此会产生这样的悲剧,正是由于父母的任性培养了孩子的任性。在孩子还只有岁时,她的妈妈一定要她在

2、蹦蹦床上玩,在她看来,这是在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当她看到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终于变得“勇敢”,并因此奖励她玩具汽车时,儿子却把玩具汽车摔在了她的身上。 孩子幼小时的举动是一种信号,是孩子仇恨的反映。如果那时妈妈能敏感地结识到儿子的怨恨,如果她在后来能多和孩子沟通,多关注孩子的感受,遇事多听听孩子的见解,或者在某些时候不妨向孩子妥协,后来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然而,当孩子长大后,她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约束孩子的行为。儿子明明已经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将来的道路,但妈妈却要违背孩子的意愿去变化它。 专家觉得,任性的父母,不仅教育出任性的孩子,并且还会对孩子的其她人格特性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在父母不分

3、青红皂白、忽视孩子个性的过度管制下,有的孩子变得软弱,有的孩子变得缺少责任心,尚有的孩子变得依赖性强、推卸过错等等。这些性格特性均有也许成为一种人的人格缺陷,并最后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郑玉华教师觉得,目前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盼望太高,又忽视了孩子们的需要,再加上与孩子沟通时缺少方式措施,必然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固然,也不排除社会上其她因素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孩子的压力重,慢慢地就会对什么都不感爱好,或者不乐意与人沟通,甚至变得任性并且偏激。 郑教师觉得,父母最佳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与孩子多沟通,理解孩子的心理知识,这会较好地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固然,孩子与父母健康、和谐关系的形

4、成还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父母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不同的教育态度导致不同的性格特性。下面是常用的六种教育态度及其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宠爱、娇惯型 独生子女是很容易受父母宠爱的,其成果是使孩子容易养成依赖性,难于离开父母,缺少对环境的适应力,后来也难于适应社会。宠爱还容易养成娇惯蛮横,过度欲求,放肆任性,为我中心等悲观性格。 放任型 有的父母借口工作忙,或觉得孩子很乖而不加管束,此类孩子常常独自玩耍,想干啥就干啥,容易形成自由散漫、目无她人的悲观性格,又由于孩子缺少社会经验,一旦遇到坏人引诱,很容易上当被骗,走上犯罪道路。 严肃粗暴型有的家长信

5、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封建教育,对孩子实行苛刻的手段。虽然家长的愿望是好的,但这种压服专制的措施不仅不能奏效,反而使孩子对家庭产生敌意,对父母产生对抗,形成粗暴性格。由于家长过度的羞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自卑心理的产生。 忽视型 由于不和睦或父母离异等因素,孩子往往成为“被遗忘的人”。此类孩子容易形成妒忌的心理,情绪不稳,自制力差,甚至有厌世轻生情绪。此类孩子也容易浮现我行我素,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坏人引诱下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矛盾型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口径不一致,甚至父母中一方包庇孩子的错误,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或有恃无恐,以致助长她的不良行为。或者使孩子形成优柔寡

6、断,好说谎话以致两面讨好的性格。 民主和谐型 一种民主和谐且讲究教育方式的家庭,容易使孩子形成勤奋、勇敢、诚实、自信、快乐、进取等性格,这是应当倡导的教育态度。 父母的表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的研究表白,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朴,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浮现的反映为主,在行动上的摹仿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她成员品德崇高,行为文明,性格良好,孩子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摹仿她们,天长日久就会成为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形成一系列优良的性格。反之,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气暴躁,冷漠厌世,虚荣浮夸等也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对自己的悲观性

7、格和行为要加以控制。 父母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过度宠爱:予以孩子多种礼物、特权和服务,但从不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孩子悲观被动,无聊冷漠,丧失自动性和创新尝试;盼望毫不费力地获得一切,把成人视为快乐和舒服的供应者。过于顺从:一味顺从孩子的规定、脾气和一时冲动,看待孩子像看待老板,自己像个仆人和奴隶,不敢对孩子说“不”。这样,孩子会坚持自己的规定被满足,爱发脾气,专横跋扈,像个皇帝,忽视她人的权利,缺少界线感,孩子较为冲动,富有攻打性,并且规定较高。 完美主义者:只承认孩子的成绩,设立高原则,对孩子的成就永远感到不满意;孩子永远是个行者,总想走得更快,永无休止。父母设定的终点线总是在运动,孩子不断

8、地想做得更好,做过度的追求和努力,专注于获取成就,但历来达不到规定,孩子没有价值感,有也许会放弃,或产生身体疾病如溃疡。 忽视:父母总是不在家,总是很忙,或是很穷,或很富,酗酒,离婚,或生病,对孩子的忽视一般都是情感方面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天还在外面游荡,哆哆嗦嗦地将鼻子贴在别人家温暖的玻璃上,孩子有一种被放逐的感觉。孩子缺少与别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历来没有被人关爱的感觉,死去或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往往会被抱负化为一种神圣的形象。 过于逼迫:不断地指引和监督孩子,无穷无尽地批示和不断地提示,过于严格,倾向于训练而不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像条驯服的狗,或固执的驴子,父母和孩子会进入到一种逼迫和抗拒

9、的循环。这样,孩子要么顺从别人的批示,最后形成温顺窝囊的性格,要么积极反对,公然挑战,与父母言语对抗,要么悲观抵御,磨蹭,做白日梦,健忘,阳奉阴违。 惩罚:常常同过于逼迫和完美主义的养育风格密切有关。父母把体罚视为必要的纪律和训练,把自己的个人敌意和攻打性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有犯罪感,觉得自己是坏人,怨恨父母,为了逃避惩罚而也许说谎,常恐惊自己会报复父母,感到无助和受到不公看待,并为报复的念头所煎熬。 对健康过于关注:家庭笼罩着一种焦急和紧张的氛围。孩子会由于很小的问题而被规定呆在家里和不上学,还可因此不做家务和作业。孩子盼望从父母那儿获得同情和宠爱,总是紧张健康,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和器官功能上,夸张自己的病状,借以逃避正常的任务。 规定孩子承当过多的家庭责任:由于经济的因素,个人问题,或父母其中一种病故或生病,父母会规定孩子做过多的家务,规定她们照顾弟妹。孩子承当过多责任,只懂得责任和劳作,忽视了其她的方面。孩子会心怀怨恨地承当责任,会错过正常的和无忧无虑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