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全国大联考广东专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76378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全国大联考广东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1全国大联考广东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1全国大联考广东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1全国大联考广东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1全国大联考广东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全国大联考广东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全国大联考广东专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大联考(广东专用)2007届高三第八次联考化学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中化学全部内容。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K 39 Fe 56第卷 (选择题 共67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3F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关全氟丙烷的

2、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B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C相同压强下,沸点:C3F8C3H8 D全氟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2在搪瓷和陶瓷器具表面的釉质中含有极微量的Pb、Cd、Sb等重金属盐类,为防止慢性中毒,不能长期用搪瓷和陶瓷器具盛放的物质是 A酱油 B食醋 C蔗糖 D食盐3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 B氢气球升到高空发生爆炸 C石灰石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泡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4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而LaCl3、La(NO3

3、)3都溶于水。由此判断下列几组反应中,不能直接用来制LaCl3的是 ALa2O3+HCl BNaCl+La(OH)3 CLa(OH)3+HCl DLa+HCl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强酸与1mol强碱发生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B用渗析法可除去鸡蛋白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杂质 C冰的密度比水小可以用氢键来解释 D蔗糖无醛基而麦芽糖有醛基6下列叙述中指定粒子数目一定大于NA的是 A11.2 L N2和NO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 B12g 14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C28g铁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时,失去电子的数目D1 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所含的分子总数7下列实验

4、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浓、稀HNO3分别与Cu反应比较浓、稀HNO3的氧化性强弱B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C测定等浓度的H3PO4、H2SO4两溶液的pH比较磷、硫的非金属性强弱D用等浓度的盐酸、碳酸氢钠两溶液混合反应比较盐酸、碳酸的酸性强弱8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并在300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4)2SO4与BaCl2溶液 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固体 D在NaBr溶液中通少量Cl2 9将21.6g FeC2O4隔绝

5、空气加热,分解得到10.8g铁的氧化物,则所得气体产物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为 A0.15 mol CO B0.3 mol CO2 C0.15 mol CO和0.15 mol CO2 D0.25 mol CO和0.25 mol CO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10拟晶(quasicrystal)是一种具有凸多面体规则外形但不同于晶体的固态物质。Al65Cu23Fe12是2000年之前发现的几

6、百种拟晶之一,具有合金的某些优良物理性能。有关这种拟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Al65Cu23Fe12的硬度比金属Al、Cu、Fe都大 BAl65Cu23Fe12中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均可看做零 CAl65Cu23Fe12不可用做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材料 D1 mol Al65Cu23Fe12溶于过量的硝酸时共失去265mol电子11对室温下pH相同、体积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加水稀释10倍,两溶液的pH仍相等 B温度下降10,两溶液的pH均不变 C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D用盐酸中和,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7、 A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H2 C氨水中滴加稀盐酸:NH3+H+=NH4+ D亚硫酰氯(SOCl2)剧烈水解生成两种酸:SOCl2+2H2O=H2SO3+2H+2Cl 13TiO2在光照射下可使水分解:2H2O2H2+O2,该过程类似植物的光合作用。右图是光照射下TiO2分解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也能转化为化学能 B铂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C该装置工作时,电流由TiO2电极经R流向铂电极D该装置工作时,TiO2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大14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

8、中正确的是A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B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SO42存在C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Cl存在D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O32 15“K”粉,在医学上称氯胺酮,是一种白色粉末,属于静脉全麻药品,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目前,该药物已被我国药检部门列为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其结构简式如右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K”粉的化学式为C13H18NOCl2 B“K”粉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C1 mol“K”粉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

9、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K”粉分子中最多有7个C原子处于同一平面16按下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 体,则X气体可能是AH2 BCO和H2 CNH3 DCH3CH2OH(g)17在373K时,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物质的量的NO2和SO2,发生如下反应:NO2+SO2NO+SO3,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O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NO2和SO2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开始时总的物质的量DSO2、NO2、NO、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18向含1mol HCl和1mol 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molL1的Ba(

10、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n/molV/L121 2n/molV/L121 2V/Ln/mol121 2n/molV/L121 2A B C D19已知NaHSO3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后加热煮沸能产生CO2气体。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则两溶液中各粒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R表示S或C)Ac(Na+)+c(H+)c(HRO3)+c(RO32)+c(OH)Bc(H+)+c(H2RO3) = c(RO32)+c(OH) Cc(Na+)c(HRO3)c(H+)c(OH)c(RO

11、32)Dc(HRO3)c(H2RO3)c(OH)c(RO32)c(H+)第卷 (非选择题 共83分)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20(9分)(1)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方法或现象有误的是 。(2)Fe(OH)3胶体外观与Fe(SCN)3溶液相似,请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且不破坏它们: 。(3)如何检验Fe(OH)3胶体中是否混有Fe3+,简述实验方法: 。21(15分) (1)背景:2003年抗“非典”、2005年抗“禽流感”中,“过氧乙酸”是广泛用于医院、禽舍等方面的消毒液。“过氧乙酸”的消毒液成分和消毒原理引起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关注。 (2)查询资料: 资料一:H2O2是极弱的电

12、解质,在酸性介质中才能稳定存在,是一种强氧化剂; CH3COOH是弱酸,也能使蛋白质变性,是一种消毒液。 资料二:过氧乙酸消毒液是由H2O2、H2O、CH3COOH及少量H2SO4混合后,反应生成过氧乙酸(CH3CO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H2O2CH3COOOH+H2O。CH3COOOH容易放出原子氧,它与空气中微生物机体作用,达到灭菌目的,是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3)实验研究:兴趣小组找到过氧乙酸商品,下面是市售过氧乙酸的商品、标签。过氧乙酸 本品包括甲、乙两种溶液,体积各500mL,把甲、乙溶液各1份在玻璃容器中混合后,放置24h后,产生过氧乙酸浓度不少于10,应用5

13、0倍纯水稀释(浓度为0.2),稀释后才能使用。研究过程:提出假设:略。实验探究:取甲、乙两种溶液少许,分别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前者的现象为先变红后褪色,后者的现象为变红后不褪色。得出结论:。 甲溶液的主要成分为 。 乙溶液的主要成分为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的方案(不需详细的操作过程)。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乙,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a)用酚酞作指示剂。(b)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外还缺 。(c)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测到的有效成分含量 (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d)请简要说出测定另一有效成分的方法(不需详细的操作过程): 。(4)请你为本实验拟一研究报告题目: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2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