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文学类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6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762830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自考文学类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自考文学类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自考文学类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自考文学类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自考文学类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自考文学类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自考文学类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自考文学类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6)名词解释:辋川集一。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二。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二。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

2、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一。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二。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三。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如采莲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四。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一。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

3、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

4、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诗盛唐诗人,在他第一次北上归来后,创作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作燕歌行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如下:一。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二。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三。具有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四。此诗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

5、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岑参两次创作大量边塞诗,素有写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他的边塞诗艺术特色有:一。岑参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二。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三。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

6、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如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等,句式长短不齐。试论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在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表现内容上的不同: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上的不同

7、: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第三章李白简述李白绝句佳作独坐敬亭山的创作特点。一。独坐敬亭山写独做时寂寞的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人与自然相亲近,刹那

8、间灵性相同,浑然一体。描绘出片刻的超然意趣。二。诗人信口说出心领神会的感受,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的无限情思,韵味无穷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自然明快:一。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涵丰富。如独坐敬亭山“众尿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二。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自然明快。清新俊逸: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二。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

9、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

10、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第四章杜甫简述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盛唐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兵车行的创作特点:一。此诗讽刺唐玄宗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标题不用从军行一类乐府旧题,而是自创新题,直接针砭时弊。二。在写法上,一开始记事,叙述送别悲惨情景,继之纪言,为征夫的诉苦,采用客观纪实描写手法。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雕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沉郁顿

11、挫”可以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体风格。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由于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起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不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一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以诗人身世飘零,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作为基调,每一乐章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艺术特色这是杜甫诗中最有名

12、的一首七律。登高的艺术特色有:一。此诗八句皆对,一气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相融和。二。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飞动,悲怆而不消沉。三。风格深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即写实手法的特点)杜甫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写实手法的特点有:一。杜甫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人生,取材多是当代时事和自己经历。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一“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如兵车行。二。写自

13、己的真实见闻、感受,也就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不管自己多苦,也踏踏实实地在忧国忧民,所以才会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由于有对乱离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血泪写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杰出诗篇。三。形象的画面中包含对祖国、人民、亲人深切的感情。如无家别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民不聊生,则国将不国,他对于国家的命运的真挚关心,对于人民灾难的深切同情,全融入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里,具有感人的力量。四。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观察仔细,能融入个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国事、家事、人事的融合。杜诗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家事诗”,如月夜月夜忆舍弟里。家愁与国

14、恨互为因果,国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将国恨具体化了。纪行诗,如旅夜书怀里,使山水草木都充满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迟暮飘零之感。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一。这组诗共八首,是杜甫居夔洲时思念长安之作,以家事的兴衰为主题。八首犹如一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内容在第一首的“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已概括了。二。杜甫有组诗中一次有一次忆长安,其盛衰之慨、沦落之哀回环往复。诗即景抒情,直诉悲愤,皆古喻今,沉郁悲慨,极尽顿挫之致。三。这组诗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身世飘零和暮年多病,特别上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为基调,从不同角度表现其凝重感情,抑扬顿挫,如多重乐章组成的抒情曲。试论杜诗的

15、集大成。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所谓“亲风雅”,实际是重兴寄,表现为写时事的写实倾向,把文学从侧重抒发个人情怀引向写民生疾苦,开拓创作视野。二。在艺术上“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前辈作家,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对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追求,因而成为诗歌的集大成者。三。杜诗集大成的体现:1. 不簿今人爱古人,虚心学习前人和时人经验。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具体表现为对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词语的直接运用和影响在五言诗上由受到王粲、曹植、陶渊明等人的影响。2. 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并能推陈出新。3. 功力深厚,能融会贯通,自铸伟辞,是杜甫集大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抒中“语不惊人死不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