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是教学的魂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761595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责任是教学的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责任是教学的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责任是教学的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责任是教学的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责任与习惯培养占据了素质教育的制高点。“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习惯”,这已经被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所验证,并被教育理论家所一致推崇。但个人良好习惯的培养,还应受社会责任感的支配,才能很好地在服务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换言之,一个人能以服务社会、发展社会为己任,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才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个人发展的空间。这就是火炬率先于全国教育领域,把培养责任与习惯做为孩子未来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素质价值来追求之所在,也是所以能被确定为教育部规划课题的价值之所在。十年来,无论是世界局势的变化,还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新课程标准,新修订的教育法,也都应

2、时代要求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而火炬育人目标的这一价值取向,不仅没有悖时而遭遇淘汰,反而越来越被认可、被肯定,越来越凸显其发展社会与发展个人高度统一的价值和意义。“责任习惯”培养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一是符合了一切孩子的发展,所有的孩子未来可持续地生存与发展,都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习惯,所有的孩子也都能通过责任与习惯的培养获得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质。二是符合了孩子的一切发展。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人生短暂,不可能学完所有的知识,让孩子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学什么能够一生都受用呢?我们在孩子的心中装进责任,装满责任,孩子无论学习、生活、工作,对己、对人、对社会,都会尽

3、心尽责,不遗余力。我们让各种良好的品质都成为孩子的习性,成为孩子肢体的延伸、自然的表现,孩子无论做事和做人都能习惯性的规矩和优秀。十年来,在市教科院科研室领导和科研员的指导下帮助下,我们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本文仅从一个方面的四个策略略作阐述。学生不是容器,灌输是做不成教育的。学会、养成、觉悟,都必须通过我们的有效引领,让学生投入其中,参予其中,在自己亲历的活动中体验、成长。一切教育都要寓于活动之中,一切活动都要努力让学生“动起来”,教育才能成正果。一、动,要全动。我们的教育不能满足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每个孩子都是唯一,失去了机会,就永远不可能重新再来,全员参加,才能全员受益。因此,

4、动,就必须努力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火炬的教育活动是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融入其中。刚才的激情校园大家唱,1300多名师生一起动了整整半个小时。2003年初,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期“激情广场大家唱”。当时,我们一看到这个节目就觉得这是一项种很好的、能够普及的、所有人都能参与的活动。于是,我们就把它引用到学校来,就把它变成“激情校园大家唱”,一个星期一场,每场都有主题。例如,到“三八节”时,唱献给妈妈的歌,把所有古今中外的、少年经典的、感恩母亲的歌都唱遍了,唱得所有的孩子心里充满对妈妈的爱,唱得所有的妈妈搂着孩子热泪盈框,唱得所有的年轻教师都想妈妈,从场上一下来,冲进办公室拿起手机给妈妈发条信息、给妈妈打电话这样的一种活动,没有说教的、没有空洞的大道理,有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震撼孩子的心灵、震撼所有人的心灵。无论是运动会,无论是当班长,甚至国旗下讲话,我们的教育活动都是全员参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