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镇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760853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河镇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银河镇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银河镇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银河镇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银河镇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河镇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河镇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河镇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汇报 市政协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谨让我代表银河镇政府向莅临我镇视察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先就银河镇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有关情况作个汇报,如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银河种养业概况 银河是一个农业大镇,地处XX市X县区东部,全镇面积96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形,总人口约3.9万,其中95%以上为农村人口,辖2个村,24个村小组,耕地面积2.2万亩,山塘水库水面600余亩。农业是该镇传统的主导产业,是萍乡粮食生产区之一,素有“萍乡粮仓”之誉。2X年农业总产值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1元。 全镇现有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1家,县级

2、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银河镇不断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无公害化,20X年河下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省无公害产地认证,其茄子、辣椒获无公害产品认证,为产品上市开辟了绿色通道。在银河流通协会组织下产品销往萍乡、宜春、南昌、株洲等地,现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600余亩。 全镇规模以上养殖户达23户,年出栏生猪5万头,存栏母猪9000头。家禽年出栏0万羽,牛70余头,山羊存栏80头。202X年成立了全县首家民间养殖业协会组织,协会为各养殖户提高养殖技术,交流经验,搞好防疫和流通提供了平台。另外,银河镇成立了动物防疫领导小组,由镇兽医站具体实施,建立动物防疫档案,做到时时监控,严格执行动物检

3、验防疫制度。 二、种养业遭受自然灾害情况 我镇遭受的自然灾害较多,从对种养业的影响来看,主要有雨雪冰冻灾害、干旱、山洪、风雹、病虫害等。 1.雨雪冰冻灾害。08年元月中旬,我镇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持续雨雪冰冻灾害,给我镇种养业造成直接损失450万元。一是农作物受损严重。全镇农作物受灾面积2.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600亩,经济作物2.32万亩)。二是养殖业受损严重。因灾死亡猪、牛、羊等大牲畜5493头(其中生猪500头、牛1300头、羊40头),死亡鸡、鸭、鹅等家禽8万羽。三是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基地受损严重。陇田供港蔬菜基地压垮冷库12间;银河杜仲公司养猪场冻死生猪0头;大富乳业公司冻死奶牛4头,

4、冻伤奶牛45头。 2.干旱。我镇常见的干旱为7月上中旬的伏旱和8至0月份的秋旱,个别年份也可出现冬旱。我镇出现过多次严重旱灾,不仅造成粮食、蔬菜减产,而且造成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特别是去年7月发生的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造成不少山塘水库干枯、渠道断流,全镇水库山塘蓄水总量大幅下降。据统计,全镇受旱面积达2.8万亩,造成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3.山洪。我镇地处袁河上游,境内丘垄相间,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四、 五、六月,占全年降雨量的0%,极容易引发山洪。其中202X年特大洪灾冲毁经济作物0X余亩,冲走、淹死生猪50头,造成经济损失00余万元。 、病虫害。

5、病虫害是一种发生频率高、分布广、季节性明显的自然灾害。不管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普遍存在病虫害。稻瘟病、棉铃虫等病虫害对我镇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频频发生,导致水稻用药过量,严重影响水稻品质。近年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对我镇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5.风雹。受台风影响,我镇种养业每年因遭受风雹袭击造成损失均在30万元以上。202X年4月,我镇遭受强风暴的袭击,损失惨重。 二、我镇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应急管理,规范抗灾救灾工作 为使防灾减灾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我镇制订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设立了应急管

6、理办公室。一旦种养业遇到重要灾害,便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按预案要求,组织群众抗灾救灾,为科学救灾提供了保证。 (二)科学处置,尽量降低自然灾害损失 1.全力以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积极应对,成立了救灾应急指挥部,召开了全县灾后重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农业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抽调镇机关干部成立灾后重建工作组,分赴各村核查灾情,帮助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努力降低自然灾害损失。一是加强技术指导。及时印发蔬菜瓜果牲畜抗冻技术措施至农户手中;指导农民开展清沟排渍、培土壅蔸、补充养分、防病灭虫,科学避灾。二是积极筹措救灾

7、物资。争取省农业救灾资金余万元、县财政配套万元,调配种子余公斤、速生蔬菜种子公斤、化肥吨、农用膜吨,用于农业灾后恢复生产。 2.抓紧抓实防汛抗旱工作。抗旱方面,我们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管理调度,确保生活生产用水需要。实行一把锄头放水、浅灌、轮灌制度,减少跑、冒、滴、漏,提高用水效率,化解用水矛盾,防止用水纠纷。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在抗旱过程中,全镇共新修渠道公里,疏通渠道公里,添臵抗旱抽水设备多台,打井口。加强农业生产指导和抗旱技术指导,引导农民调整农作物结构,推广种植耐旱作物和旱地龙保水剂、叶面喷施肥料等抗旱新产品、新技术

8、,取得了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防汛方面,一是突出险情排查,制定防汛预案,及时进行抢修,堵塞漏洞,确保万无一失。二是严防山洪灾害,确保群众安全。建立完整的防御体系;强化宣传培训,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逐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三是加强物资储备,建强防汛队伍。确保一旦有大洪灾发生,能够有充足的物资供应;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提高综合作战能力;强化抗洪抢险队伍的装备补充,积极建立装备精良、专业化程度高的机动抢险队,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设立畜牧兽医站,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我镇畜牧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在预防病虫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大

9、对稻瘟病、棉铃虫和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确保经济作物安全。另外,银河镇成立了动物防疫领导小组,由镇兽医站具体实施,建立动物防疫档案,做到时时监控,严格执行动物检验防疫制度。 三、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的意见和建议 .增强全社会的防灾避灾意识。种养业的防灾减灾避灾是全社会的事,各有关方面都要增强种养业的防灾减灾避灾意识,做好相关工作。要耐心引导和指导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唤起农民的避灾防灾意识。农民是农业防灾减灾避灾的主体之一,既要注意发展生产,还要将防灾避灾环节的工作纳入整个生产发展之中,减少和避免白干空干的现象发生。电视、广播等信息传媒,要争取更多的时间、

10、空间做好防灾、避灾和救灾工作。社会有关方面也要根据各自的能力和条件,积极投入到种养业防灾避灾工作中去,或提供相关信息,或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资金募捐。 2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努力改变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发展模式,加强对大气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严禁乱砍乱伐,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抗病虫害品种,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搞好病虫害测报防治、动植物检疫和防疫工作,防止畜禽疫情的发生。 3.完善农业灾害预警应急机制。制订农业防灾抗灾规划,完善农业防灾抗灾预防措施,提高防灾抗灾管理水平。建立农业灾害预

11、警系统与信息平台以及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对灾害天气进行监测与预测,及时向可能受灾的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报告天气监测信息。通过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及时向农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农民防灾抗灾。建立健全防冻、防洪、防病虫等防灾抗灾预警应急预案、应急队伍,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及农民的损害。 4.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保险机制。建议上级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撑保障力度,尽快建立起农业保险体系,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支持保险机构设立农业保险,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补偿农民损失,保证农业稳步而健康地发展。按照国家扶持、农民出资的原则,引导支持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建立和完善农业灾害损失补偿

12、机制,把农业灾害保险金的筹措纳入地方各级财政年度预算计划。建议设立农业产业建设的风险基金,特别是所有农业产业建设项目都要预留一定资金作为风险抵押,提高农业产业建设的抗风险能力。 5落实农业和农村各项防灾减灾措施。 一是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减少灾害的发生必须从保护环境入手,要严格控制农业农村污染源的产生,严禁乱采乱挖矿山,乱砍乱伐森林,破坏植被,污染大气和水等破坏农业农村生态系统现象的发生。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建立良性农业农村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和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是增加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水利是农业的生命线,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有利机遇

13、,争取国家、省、市、县水利部门项目资金,加强山塘、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维修配套等水利建设,提高分洪和蓄调水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参与水利建设,积极创办股份制水利,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水利设施的防汛抗旱能力和抵御洪涝灾害能力。 三是趋利避害,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农业抗灾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生态环境的优劣、水利建设的好坏,而且取决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因此,我们要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农业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农业自然灾害的特点,积极调整作物品种布局,选育、筛选抗逆性强的良种进行种植,以规避高温热害、干热

14、风、早霜、寒露风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种植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因此应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有效抗衡恶劣气候给农业带来的损失。 四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业生产单位基本上是一家一户,这种千家万户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凝聚人力、物力、财力,共同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为了增强“三农”防灾减灾能力,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倡导走专业合作社的路子,组织农民共同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减少农户单家独户走向市场的风险。 内容总结()银河镇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汇报 市政协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谨让我代表银河镇政府向莅临我镇视察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2)银河镇种养业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汇报 市政协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谨让我代表银河镇政府向莅临我镇视察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3)(二)科学处置,尽量降低自然灾害损失 1.全力以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