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研学案教师版精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76081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史诗研学案教师版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咏史诗研学案教师版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咏史诗研学案教师版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咏史诗研学案教师版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咏史诗研学案教师版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史诗研学案教师版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史诗研学案教师版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咏史诗主备人:阴迎新协备人:陈丽娜高_级_班第_组学生姓名:【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咏史诗三首是第二单元 唐诗之旅下”的最后一课。透过本课,我们可以感 受到诗人们借吟咏史事抒现实情感时,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研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过程与方法】掌握从诗人不同的着眼点分析 同史”类咏史怀古诗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在唐王朝日益衰败的历史背景下,诗人的社会责 任感。提高学生关注历史,关注国家命运的意识。【自主研学案】一、课堂导入:1、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咏史诗。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念奴娇

2、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 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回顾:什么是咏史诗?明确: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

3、事或历史人物的咏叹,抒发历史兴亡之 感、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一类诗歌。3、你认为鉴赏咏史诗要抓哪些关键内容?明确:史迹:景物特点史事:事件本质抓史实”一-予己志古人:人物经历二、长沙过贾谊宅赏析:1、初读诗文,整体感知。2、内容分析:(1) 长沙过贾谊宅中用到了什么史实?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终不得 大用,抑郁而死。(2) 是怎样的人生经历让刘长卿路过贾谊宅时写下这首诗的?刘长卿:善写 五律,以 五言长城”自负。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两次遭贬:一、唐肃宗至德三年,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南巴(广东电白)县尉;二、唐代宗大历八年,由淮西 鄂岳

4、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此诗作于诗人被贬经过长沙之时。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3) 你认为这首诗歌的总体感情基调是什么? 悲、独、怜悲伤”悲 凉”忧郁凄怆”诗人的 悲”情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宅”的特点:(此处按照意象 一一意象特点一一意境分析:萧瑟凄凉) 意象:秋草、林、日、江山明确:秋草:衰落,衰迷;林:寒林空落;日:斜日昏黄;江山:寂寥沉沉, 落叶飘零。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景象。当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萧 瑟凄凉的贾谊故宅时,内心怎能不 悲”!(4) 在充满了悲”情的长沙过贾谊宅中,作者要抒发什么感慨?诗人经 过长沙贾谊宅时,通过对

5、贾谊宅萧瑟凄凉景色的描写,表达对贾谊命运的感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金铜仙人辞汉歌1作者介绍:李贺,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以乐府诗著称。他的诗想象丰富,构 思奇特,具有极度浪漫主义风格。诗中反映出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强烈不满, 对劳苦人民的疾苦亦寄予关切。但也有一些作品流露出人生无常的阴郁情绪。其诗作中李凭箜篌引、秋来、马诗二十三首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皆著名,他为人文思敏捷,诗作在语言上十分讲究,修辞手 法极其多样,他以二十七岁英年离世,常与王勃等为后人引作天妒英才”之力例,然已成绩斐然,假能天赐凡寿,使有圆熟之机会,则我华夏当又添一李白矣,此诚 可喟也!2学生结合并

6、序,了解本诗的背景: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 目,民不聊生。诗人那 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 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 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 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 感情。3学生诵读品析,小组讨论比喻、对比、夸张、用典.IP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小长生不老.结IL还是1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像然离去 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

7、已.只剰下虚幻的马嘶.可:是,槨夜闻马嘶晓天迹笃在无穷无尽 的历史氏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r句承上启下,使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官殿内外.车马喧慎h如今物是人非.画 栏内高大的桂种依旧花繁叶茂尸香r駅逸.三十六宫翅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蘇布满 各处F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耳不忍睹.(h”魏官“估句,描写了什么事物.表现了事物怎样的情感?拟人.写金镉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还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主 观的fll和客观的物融合的手法来写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

8、落笔,描绘镉人四周的最物.给它们 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匕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 着f 轻愁”字.于參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供明四过陈琳墓1作者介绍: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 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 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 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 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 用。2、背景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事

9、何进、袁绍,曾为绍起 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 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3、学生诵读品情。4第一、二句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中,哪个词最能表现作者 的情感?试分析。飘蓬一一对比陈琳,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这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 章,今天在飘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常见其有关军国大事的文章,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今日飘蓬”正面点题。,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而这种感慨又 是紧密联系着陈琳

10、这位前贤来抒写的。5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忧怨悲愤之情难以排解,作者在结尾又有何感想?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 持剑从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 再历飘蓬。想到这里,怎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呢?这一结,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 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来了.五、学以致用: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 史的烟尘,剖析他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借鉴。比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和王安石的乌江亭。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

11、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 的角度分别是什么?明确:题乌江亭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乌江亭是从民心向 背的角度来评价的。(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明确: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 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 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 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可以说,杜 诗多少带有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

12、已失去人心,不会 再有成功的希望。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 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 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 见血。五、总结: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诗人创作怀古咏史的诗篇,常常选择和 自己息息相关的切入点,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怀人伤 己;或是评论社会时政,怀古伤今;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表明自己的 态度倾向。这节课后,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诗歌时能从诗歌本身出发,找准诗人写作 的切入点,籍此分析诗歌,鉴赏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