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76046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行政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行政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国行政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国行政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国行政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行政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行政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 论 文论文题目:我国行政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作者姓名: 王银辰 所学专业: 行政管理学 准考证号: 110110256202 指导教师: 庄蕾 二零一三年4月内容摘要:行政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并且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离开了行政环境就谈不上行政管理,因此正确认识行政环境是研究行政管理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行政环境的相关概念的阐述,简要分析了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国际环境的特点,结合这些环境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行政环境;行政管理;影响目 录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和分类4(一)行政环境的概念4

2、(二)行政环境的分类 4二、当前我国行政环境状况分析 4(一)自然环境4 (二)政治环境5 (三)经济环境6(四)文化环境7(五)国际环境7三、行政环境如何影响行政管理及我国行政管理的适应8(一)自然环境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8(二)政治环境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9(三)经济环境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10(四)文化环境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11(五)国际环境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12正 文一切行政活动都会受到行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方面,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并非只处于消极、被动的适应地位,它将根据自身的实践来影响环境、改造环境。实践证明,行政环境对于行

3、政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和分类行政环境就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环境,指的是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于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行政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国际环境等。从内容划分,可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从社会结构划分,可分物质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物质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物质技术和社会经济制度;政治法律环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法律制度;精神文化环境包括社会公众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状况。从地域划分,可分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从行政环境对行政主体的影响范围划分,可分宏观行政环境、微观行政环境和

4、中观行政环境。从管辖区域划分,可分国际行政环境与国内行政环境;也可分中央行政环境与地方行政环境。从不同行政结果分,可分良性结果的行政环境、恶性结果的行政环境、良性结果与恶性结果互相兼有的行政环境。二、当前我国行政环境状况分析(一)自然环境自然行政环境是指对行政系统的存在与运行起影响作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集合或统称,如天气、地质结构等。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幅员辽阔,陆疆广大,海岸线长,内陆深远。是优势与不足并存的自然环境(资源绝对量大相对量小;富矿少,开发利用难度大;分布不合理;不足与浪费并存);地形复杂,地貌多变,东西地势落差大;气象条件地区差别大,且气候悬殊多。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为社会经济发展

5、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但我国目前自然资源骤减、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已构成社会发展的危机。尤其是可耕地面积减少、水土大量流失、河流资源匮乏、沙漠蔓延等状况越来越严重等严峻问题已对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二)政治环境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个单一制的国家,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1政党制度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为我国的政党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6、共产党在执政理念、执政体制、执政方略、执政目标等方面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确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方略。2.国家结构形式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态。按照我国宪法确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坚持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也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法定的自治权。另外,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港、澳问题,我国实行了“一国两制”。3.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实践进一步扩大了党的执政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政府行政管理的

7、重要任务。4.政治风气政治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上,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组织上,发扬民主,坚持集体领导;工作上,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风上,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目前的政治风气而言,我国现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以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相统一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日益成为思想道德的主流。虽说我国政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腐败成为影响政治权力合法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总体上是协调的,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8、”的现象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政令贯彻危机;三是党政不分情况比较严重,行政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四是民族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相勾结,直接影响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三)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包括物质技术和经济制度两方面。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而我国现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国几代领导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有模式。1.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些年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一直在8%以上,在世界上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排名己跃居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2.经济体制变革这些年来,我国大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

9、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展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同时,实行了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完善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和方式,促进公平和效率。3.经济发展战略中共十三大确定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发展战略”,中共十五大,又将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到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二

10、十一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阶段。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次问题仍未完全解决,这是完善新体制面临的首要挑战;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未稳固,还存在不少漏洞。这些缺陷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政府职能与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国有大企业改革难度加大,垄断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三是金融体制改革仍有待深入;四是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五是市场秩序急需规范;六是城乡分割体制障碍依然严重。(四)文化环

11、境文化环境是指作用于行政系统的文化教育、历史背景、科学技术、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人伦关系(三纲五常),思想意识形态、道德等等各种要素的总和,直接关系到行政人员的素质、行政法制的完备、行政决策和方法的科学化程度和效率。我国现阶段的文化环境明显具有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特点:一是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有待大力发展,党领导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心同德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方面不平衡。在某些尖端技术和科学文化的某些领域有较高发展水平,但整个社会的文卫科教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三是伦理道德状况呈现层次差异,社

12、会主义道德风尚占主导地位;四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在交织,冲突和融合中并存,有待于在发展中整合;五是党和国家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繁荣学术、文艺和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在当代中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占主导地位,引导行政人员的逐步树立和巩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确立依法行政、为政清廉的观念。与此同时,我们中华民族有

13、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又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社会,因此封建思想还依然残留在我们的意识里,直接导致了 “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封建家长制这种“家庭中的君主制”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严重的阻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进程。(五)、国际环境就一国发展的外部条件而言,国际环境主要指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物质生产条件;二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舞台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和行为者;三是国际行为或相互行为的结构状态,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国际政治关系体系、国际军事力量格局、国际文化、信息传播体系等。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世界处于一个既对抗又合作的时期,国际政治力量开始呈现多极并存的状态。美

14、国、欧共体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生活中都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总体来说,我国目前的国际环境还是好的,是适合发展的。1.自然环境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危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条件。当今世界无论是局部性的自然生态平衡,还是全球性的自然生态问题,都要求各国政府相互合作、共同协调、采取统一措施,以共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2.政治环境当前国际政治环境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局部地区依然战乱不断,大国的强权政治和干涉他国内政等现象依然频繁,不过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已成为各国交往的主题,不平等关系正逐渐改变,世界格局正向合理化、民主化和追求公平的方向发展。3.经济环境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并存。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空间日益超越民族国家主权版图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生产要素的配置、联系、流动和互动的客观历史进程及趋势。任何国家或地区,如果不想被世界潮流所抛弃,就必须使本国经济融合于世界经济之中,即必须加入国际经济的分工与协作,从而提高本国的竞争力。4.文化环境当今世界精神产品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在新技术革命、新科学不断兴起的今天,各国政府均把发展文教科技作为本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