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公开课获奖教案_0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759495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公开课获奖教案_0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公开课获奖教案_0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公开课获奖教案_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公开课获奖教案_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鹳雀楼教材分析登鹳雀楼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上高处向远处望去看到的情景。诗人站在高处向西望去,看到太阳快要落山了,向东望,看到滚滚的黄河流进大海里。如果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等高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错读,不漏读,不重读,不打结。能读好停顿,读好重读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2、学生学会认诗中生字并会写,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能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壮阔雄伟的画面并能描述出来。4、学生能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诗

2、歌朗诵音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故事导入背景:在唐朝的时候,有一种长得很像仙鹤的鸟叫鹳雀,很喜欢停在山西省永洲市的一座雄伟高山上的楼旁,而这种久而久之这座高楼因这种鸟儿闻名了,被世人称之为鹳雀楼。2唐代就有这么一位诗人,叫(王之涣),他的诗朗朗上口经常谱成曲。这次他慕名而来登上了鹳雀楼,写下了千古传唱的登鹳雀楼,那他到底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初步感知课文:闯关一:初步感知诗歌,认清生字1、师范读古诗,生边听边勾出生字。认准生字。明确学习记生字的方法:1)加一加2)剪一剪3)猜字谜4)联系生活实际2、开火车学习生字:登、鹳、雀、楼、依、穷、欲、入、目、更3、学习

3、写“依”闯关二:初步感知诗歌,感受古文停顿美4、初步感知诗歌,感受古文停顿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讲解诗歌,深入感悟:闯关三:深入理解诗歌1、自由读,按要求读书:读通顺,不错字,不漏字,读出停顿。2、师明确理解古诗词句的方法。同座交流:你读懂了什么。()3. 用你的话想一想: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傍晚的太阳靠着中条山落下去了,滔滔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4. 小组讨论:你读懂了什么?5. 作者看到如此风景又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想要全部看到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全部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楼)填空引背。6. 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还需要?五、课堂总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应当高瞻远瞩,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千万不要坐井观天、鼠目寸光。六、吟诵传唱:听大家读的如此朗朗上口,王之涣确实是一才子,古人也被这首诗深深吸引。为它谱曲,今日我们也来做一回古人,传唱词金典吧。1)教读吟诵规律方法。2)学习吟诵唱法。3)小老师教。4)小组学习并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