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759441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湖南衡阳高中毕业班联考(三)语 文 试 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夜幕降临,界牌街头已是人潮涌动,_。_,_,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红红的篝火,点燃红烛,挂上火红灯茏,静( )火灯队伍的到来!男女老少用车推着寿佛雕像,高举着制( )精美的排灯。火灯如龙游行在小镇的大街小( ),照亮人们幸福而( )诚的表情。火灯经过之处,礼花齐放,鞭炮齐鸣,整个“瓷城”成了欢乐的海洋。 火灯节是一项衡阳界牌镇由来已久的民俗活动,也是南岳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活动在每年二月初七的晚上举行。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当地就有点火灯驱逐虫害、

2、祈求风调雨顺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1将下列汉字和拼音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侯 做 巷hng 虔qin B候 作 巷xing 虔qin C侯 做 巷xing 虔qin D候 作 巷hng 虔qin1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解析】等候 制作 小巷(xing) 虔(qin)诚2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镇上的男女老幼高举排灯走上街头,一年一度的火灯节如期拉开序幕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翘首等待着火灯节的开始 火龙队伍从圣寿寺出发,整条街上鼓乐喧天,鞭炮齐鸣 A B C D

3、2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层次为E(表达应用)。【解析】横线前是“人潮涌动”,“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正好与之衔接,故应排在前面。横线后面有“家家户户静候火灯队伍的到来”,而正写的是“火龙队伍”,故应放在后面。3第二段中加波浪线的四句话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B C D3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解析】句语序不当,另外主宾也搭配不当。4古人常通过大雁来传递书信,故后来常用“鸿雁”比喻书信,下列诗歌中的“鸿雁”,不具备此寓意的选项是( ) A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B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

4、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C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D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4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以及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B(理解)。【解析】A、B、D项“鸿雁”都比喻“书信”。C项用鸿雁悲鸣,渲染出凄清的氛围;以雁写思,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原 才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平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

5、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

6、可乎?否也。 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转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弃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 )存之,则将惴惴( )谨其心 ( )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戢戢(j):聚集、众多貌。雠(chu):应答,响应。翻:反而。一命:命,官阶。周代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级别。后泛指官职低微。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风民也皆以义 风

7、:像风那样快的 B而众人者势不能不昕命而蒸为习尚 蒸:兴起,含渐成之意C于是乎徒党蔚起 蔚:聚集 D而翻谢曰:“无才。” 谢:推辞5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解析】风:教育、感化。【举一反三】推断实词词义常见的方法主要有六种: 凭上下文推断词义; 利用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推断词义; 根据造字法进行推断; 根据语法(句子结构)分析推断; 成语联想推断; 课文迁移推断等。一轮复习不少学生已经掌握,现在是要强化。特别是语境分析推断,是最重要的。上题中“风民”,“风”后面是名词,从语法上看,“风“可以是名作状,但代进去与“皆以义”连起来理解,

8、就不知所云了。所以“风”只能是名作动。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士大夫得吾说( )存之,则将惴惴( )谨其心( )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 A而 焉 于 B者 焉 若 C而 乎 之 D因 乎 若6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解析】此题凭借语感可以正确选择。第一空“者”“因”填进去都不合乎它们的正常用法,第三空填“于”与“若”都很费解,“心之所向”很通畅。故选C。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

9、雠所从来久矣 B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C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D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7D【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理解文中的句子并加以句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解析】“有以仁义倡者”与“有以功利倡者”很对称,之间应该停顿。“水流湿”与“火就燥”对举,之间停顿,“所从来久矣”相对独立成句,前面应断开。故选D。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

10、以庸弱与贤智相对照,以突显人才之难能可贵;又以“赴义”与“赴利”相映衬,反映了人才对普通民众的两极影响。从而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B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改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这实在是自欺欺人。 C培养造就人才和移风易俗并非只是身居高位的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士大夫都要担负起这一责任。 D不管是主管国家政事的人还是士大夫们,只要采纳作者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几十年以后,都能收到成效。8D【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D项说法太绝对。原文是

11、: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作者是不很肯定的。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2分) (2)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4分) (3)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4分)9(1)(如果)有一两位贤能又聪明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2)众人所奔赴的,就是大势所趋向的,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3)如果他的智慧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特别优异的人来栽培成材。【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

12、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君”,意动用法,引申为尊崇、拥戴;“受”,接受、听从。(2)注意“所趋”,“虽”,“逆”,宾语前置句。(3)注意“移”、“拔”、“尤”、“材”。【参考译文】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又聪明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聪明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倾向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追逐

13、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是大势所趋向的,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思想的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都用仁义道德教化人民,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因此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而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

14、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回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贵显赫的地位,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 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慧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如果他的智慧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特别优异的人来栽培成材。然而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主宰国家行政的人如果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如果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就会认真小心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稍有闪失,就会败坏风尚摧残人才。照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江神子喜雨上麓翁吴文英 一声玉磬下星坛。步虚阑。露华寒。平晓阿香,油壁碾青鸾。应是老鳞眠不得,云炮落,雨瓢翻。 身闲犹耿寸心丹。炷炉烟。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