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75857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在个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语言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一)维果茨基(1987,转引自MitchellandMyles,2004)指出,正像人类作用与物质世界一样,人类通过符号工具调节与他人的关系,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些符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调节工具,是连接社会和个体的桥梁。(二)调节论早期主要用于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来看,儿童是在社会环境中和他人交流,学会知识与技能,其中语言是他们的交流工具,起到了调节语言交际和调解人际关系的作用。1、儿童认知阶段客体调控(完全被环境左右)-他人调控(别人协助)-自我调控(能够控制自己的高级认知功能:记忆、注意、高级思维)

2、-人类的高级认知是在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中通过语言的调节形成的。对于社会文化理论来说,学习过程也是在语言的调解下实现自我调控的过程。学习者通过第二语言与目的语者交流,参与外部的社会文化活动,不断地将外在的语言形式内化,直到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二、最近发展区(一)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水平有两个层面:1、实际发展水平:儿童已经具备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潜在发展水平:还没形成,可以在成人的帮助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最近发展区: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二)维果茨基的观点,这些处在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容易被习得,所以教学应该走在发展水平的前面,激活位于最近发展区内的语言知识。激活方

3、法:社会互动(语言为调节工具)(三)维果茨基认为,通过社会互动,学习者不断接触到知识,并在指引下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社会层面内化为为自己的知识。“支架”学习法:合作学习逐步达到独立学习的过程核心:交流和互动中,教师等有经验的人通过指导性的语言帮助学习者发现知识的特征,使学习者克服困难,逐步搭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第二语言习得,二者同样存在最近发展区:一些语言知识或技能学习这还不能独立运用,但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独立掌握。“支架”学习法:教师等有经验的母语者可以通过与学习者的交流互动,引导学习者关注语言的特征,并在交流中促进学习者把语言特征内化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对语言实现从他人调控

4、到自我调控。(四)“支架”作用:1、换回学习者的兴趣;2、使学习任务简单化;3、督促学习者始终保持自己的目标;4、对学习者的语言进行评判;5、调整学习者的情绪;6、想学习者提供最佳答案。三、个体话语和内在语言(一)高级认知功能形成过程(调节论)客体调控-他人调控-自我调控高级认知功能形成语言社会语个体话语内在言语维果茨基认为言语发展:开始阶段:社会性-以自我为中心-内部言语(二)第二语言:1、形成初级阶段:带有明显的社会性(为了实现和他人的交流)2、个体话语:学习者的自言自语(于他人互动增多,慢慢感悟到语言特征,还不能完全掌握)个体话语是学习者自我调节的表现,引导者学习过程。标志:语言从社会层

5、面向个人层面过度学习者掌握语言的能力正在提高。3、内在言语:成为学习者学习者语言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学习者思维的工具完全掌握语言,个体语言会自动消失,内化为内在言语。四、活动理论(一)创立:维果茨基发展:Leontiev和Engestrom社会文化环境中的集体互动、交流合作等社会实践。社会文化理论认为,1、活动是一种纽带(外部社会+内部个人发展)2、人的认知实现途径:活动(三)对二语习得者来说:社会性的活动为学习者提供了机会,使学习者能够接触语言的知识和技能,把外界的语言形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体系。(四)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活动”要素:1、活动的主体2、活动的目标和动机(尤为关键)(活动之间的主要区另1J)3、达到目标的行动4、行动的操作手段活动会因为以上要素的不同而不同(五)任务&活动任务活动计划个体完成任务时的实际表现静态性动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