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一考试性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75754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一考试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一考试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一考试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一考试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一考试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一考试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一考试性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 目 介 绍 为了贯彻经国务院批准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精神,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宗旨是: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

2、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该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分为培训和考试两大环节,其中考试部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计划决定从2005年开始,组织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先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到2008年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认证。该计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教育部部成立了由主管部领导担任组长,由师范教育司、中央电教馆、教育部考试

3、中心、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秘书处等共同组成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该计划实施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研究协调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央电教馆,负责该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河南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加强对我省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统筹,成立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要求将该计划实施工作纳入各地区加快推进教师网联计划的整体框架之下,积极协调和充分发挥有关教师教育机构、电教系统、考试系统等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和重要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该计划的实施;进一步理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

4、,形成有利于计划顺利推进的政策环境;建立计划实施的经费保障机制,坚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计划项目经费;要将正在实施和准备实施的相关项目纳入计划,避免重复培训;建立该计划质量监控和管理体系,加强计划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估,认真研究和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区域间实施计划工作的合作和交流,相互借鉴,共同促进计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启动实施该计划是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充分

5、发挥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保证该计划的实施达到预期目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简介一、考试性质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ationalTeachersSkillTestofAppliedEducationalTechnologyinSecondaryandElementarySchool,简称NTE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出,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属于教育部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组成部分。考试对象为全国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大类,教学人员又分为初、中、高三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各分为初级、高级两个级

6、别。NETE属于水平考试,不是选拔性考试。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中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建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由国家考试机构实施统一的国家级考试,这是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战略性措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ETE)代表国家对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价认证,考试的唯一依据是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二、考试目的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为目的,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认证体系,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最终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

7、发展。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考试实施的组织管理,由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考试的宏观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制定考试大纲、组织考试命题,考务组织与管理、研制开发考试平台、印制并颁发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等工作。 教育部考试中心领导下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ST)专家委员会”协助完成拟考试大纲、审核考试命题、评估考试结果等工作。 考试中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考试机构设立承办机构,负责本地区的考试工作的实施,根据规定,设置考点、组织评卷等。省级承办机构下设考点,负责考生的报名、考试及相关管理工作。四、考试

8、形式 考试方式为机考,考试及评分均在Windows平台上进行。 考试以学科教学为载体,考核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试卷中列举的教学案例和选用的素材针对不同学科、学段,并由此形成考试科目。应试教师可在报名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考试科目。考试素材分类与考试对象(教学人员初级)序号科目编号对应素材来源考生1 T101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师2 T102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3 T103 小学英语 小学英语教师4 T104 小学科学(自然) 小学科学.自然老师5 T105 小学品德、生活与社会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6 T106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教师7 T107 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教师8 T2

9、01 中学语文 初、高中语文教师9 T202 中学数学 初、高中数学教师10 T203 中学英语 初、高中英语教师11 T204 中学物理 初、高中物理教师12 T205 中学化学 初、高中化学教师13 T206 中学生物 初、高中生物教师14 T207 中学地理 初、高中地理教师15 T208 中学思想品德 初.高中思想品德教师16 T209 中学历史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高中历史教师17T210中学音乐初、高中音乐教师18T211中学美术初、高中美术教师19 T212 技术 信息技术教师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试题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以“任务导向”方式展开,题型包括教学

10、解决方案选择、教学内容填充、常见软件问题解决策略选择、视频教学片段分析、应用软件操作等。五、考试日期“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ST)”一般每年举行两次,时间分别在寒假和暑假,具体考试日期由考试中心在考试前6个月向社会公布。开始报名时间为考试前40天。六、考点 考点资格由省级考试行政部门按标准认定,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各省在考试报名前1个月,向社会公布考点信息。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参加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或由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它相关培训。七、合格证书 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合格证书”

11、。八、其他 该项目官方网站为:http:/wwwtetacomcn;考试网站为 http:/wwwntetcn 关于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的详细考务信息,可以咨询教育部考试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考试承办机构和考点。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总 体 要 求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参加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或由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它相关培训。具备初级教育技术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应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相应的要求。具体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意义。2.了解教学过程的基础知识,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

12、予以应用。3.了解教学资源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字教学资源获取、存放与整合应用的方法。4.了解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应用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给定的教学环境下,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完成教学设计方案。2.能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和利用已有的数字教学资源。3.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实施教学设计方案。4.能应用教育评价有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2.能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3.能够遵循和传授与

13、技术应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意识。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一、意识与态度(一)重要性的认识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二)应用意识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三)评价与反思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

14、的意识。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四)终身学习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二、知识与技能(一)基本知识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二)基本技能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三、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