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75493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130父亲留下的书香来源:奥数网整理 2011-04-06 19:38:36我家虽说不是书香书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我父亲别无嗜(sh)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to zu)_于其中。可是后来父母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景、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 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

2、,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专、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剪)药, 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jing ln)_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突然、忽然下床了!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 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他享受到( x)_ _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父

3、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1.根据文中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在文中( )里选择正确的字,用标出。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别无嗜好:_ (2)忧心忡忡:_4.用选择文中 里恰当的词语。这个词表示_的意思,也表现了全家人_的心情。5.读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一句话,填空:秉承指_父亲的精神指_ _6.读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为什么苦字加引号?这个词意思是什么?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129南海明珠南海明珠海南岛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f ro( )美丽的海南岛。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那里土壤肥沃,物产丰

4、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 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 咖啡 芒果 荔枝 在不同的季节里挂满了枝头 海参 海龟 大龙虾等名贵水产b j q sh( ) 铁矿 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蕴藏量也非常丰富海南岛上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岛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chng qng( )。由山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to to( )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丽zhung gun( )。旅游胜地牙龙湾海滩,有七千多米长,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眺望大海,风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溅起千万 朵白莲般的浪花,海潮哗哗,渔帆

5、点点,景色十分迷人。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逗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过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会高歌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1、 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括号里写词语。 2、 给文章第二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3、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赞美( ) 眺望( ) 反义词:喜爱( ) 丰富( )4、多音字组词。 参cn ( )shn ( )藏 zng( )

6、cng( )曲q( )q( )5、查字典,按要求填空。查带点的字 部首查字 音序查字 字典里的解释 应选部首 再查几画 音序 音节郁郁葱葱 树木丛生 忧愁有文采 形容香气果实累累 积累 疲功 屡次 接连成串一望无际 交界或*边的地方 彼此之间 时候当适逢其时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1)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讲了海南岛物产丰富。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讲的: (2)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写了海南岛 、 、 、 、 的风光,是围绕第 句话写的。这句话与其他几句是 关系。7、文章中第 自然段的结构相同,都是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段落。8、读文中划 的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逗人- 面对听着望着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128

7、石头做汤来源:奥数网整理 2011-04-06 19:35:53石头做汤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 一个士兵说 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 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 我们有一个诀窍 能用石头做汤村民们感到非常好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 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

8、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 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长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1、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珍贵()诀窍() 反义词:肯定() 缺衣少食()2、给

9、短文第二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 3、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4、引起村民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6、你从短文得到什么启示?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127瓦来源:奥数网整理 2011-04-06 19:34:59瓦雨,哗哗地下着,打在瓦的身上,它默默地忍受着;雪厚厚地压在瓦的身上,它以顽强的毅力承受着;风呼呼地刮着,多么残酷而又无情,然而瓦却不发出一声呻吟,多么坚强的瓦啊!世上有人喜爱美丽的鲜花,有人欣赏壮丽的山水,更有人流连精巧的亭台阁榭,却很少会有人注意平凡的瓦,因为它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世界上。春天,它阻挡了 点点雨滴;夏天,它遮挡了狂

10、风的袭击;冬天它又让我们免受暴风雪的侵袭一年四季,瓦用自己的身躯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却从不要求一声赞扬。我想:那些为人类幸福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人不就像这一片片不惹人注意的瓦吗?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强( ) 阻挡( ) 舒服(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意。 流连: 毅力: 呻吟: 惹人注意:3、想一想短文赞美了瓦的什么品质?4、用划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一个排比句。5、请用 画出自己认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句子边上写出自己的感受。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126一碗水来源:奥数网整理 2011-04-06 19:33:57一碗水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

11、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 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的远远的,不惊动这些

12、树林里的小主人。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给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选择下面各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树阴(yn yn) 爪(zho zhu)印 苔藓(xin xun)这篇短文围绕着什么来写的?_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一碗水的样子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文中写道: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想象一下,这些爪印是哪些动物的?体会体会,你觉得这篇短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你喜欢这一碗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