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播音发声学精华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75055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传播音发声学精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传播音发声学精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传播音发声学精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传播音发声学精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传播音发声学精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传播音发声学精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播音发声学部分:(1) 发声的含义发音是动力、振动、共鸣的综合运动(2)口语传播方式及发声特点(3)电子传播方式及对发声的影响(4)言语发音的心理过程(5)文稿播读的心理过程特点过程是看稿 理解、感受发声 由于播音发声的心理过程教复杂,如果有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可能发出无意之声、无情之声,使听者无法接受。草率对待看这个环节,容易出现与稿件不符的错漏播音员的大忌是把文字仅仅看成声音的符号,接字发音,而忽视了理解感受这一最重要的心理感知环节。第一单元:播音发声概说 一一个命题在说话人大脑中产生到被听话人理解,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 1。言语的产生 2.言语的传输。 3.

2、言语的感知二 发声的物理基础(6)声音的主要构成要素1. 所有的声音都可以用四种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来分析2. 不同音色产生的因素主要有: .发音体的不同 。发音方法的不同 。共鸣器形状不同。(7)人体发音器官的构成(8)声道(9)人体呼吸器官的构成 肺 胸腔 横膈肌(12)人体发声器官的构成(10)主要呼吸方式(13)发声原理三发声的生理基础:1.动力基础。(由肺呼出的气流是发声的动力) 2.生源系统。(由肺呼出的气流经过气管过喉部时,处于喉部的声带可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震动,发出声音。生源系统主要指喉和声带)3.成音系统(声带震动发出的声音叫做喉元音,喉元音很微弱,但经过共鸣后得到扩

3、大和美化,形成不同的语言音色,形成不同的声音色彩。声道喉腔咽腔口腔鼻腔是人类发声的共鸣器官。)四播音发声的特点是:以实声为主的虚实结合,声音清晰圆润;声音变化幅度不大,但层次丰富;表情达意的准确;接近口语用声,状态自如,声音流畅。【扩展:1.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播音员用声一般应该在自然隐喻内,中声区偏低的部分运用较多,音色要大方、明朗、干净,艺术夸张、装饰较少,很少使用假声。2.要求播音发声声音集中均匀,对比适度,纯净度高,音高、音强的变化不宜太大,但是在其他声音背景中应具有较强的穿透力。3.要求播音发声吐字清晰、准确,同时圆润、流畅。4.受众对她们的发声也有较高的要求:亲切、自如、优美、

4、动听,感染力强并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5.对音量的要求:强度不高,幅度不大,层次较多。】第二单元:呼吸控制(11)胸腹联合式呼吸一胸腹联合式呼吸法1.概念:指胸、腹所有呼吸器官都参与了呼吸运动,使胸廓、横膈膜及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得到合作,不但扩大胸廓的周围径而且扩大胸腔的上下径,因而能够吸入足够的气息,气息的容量大。另外,由于能够稳定地保持住两肋及横膈膜的张力和来自小腹的收缩力量所形成的均衡对抗,有利于形成对声音的支持力量。2.呼吸原理:.气压差原理。呼吸肌抗衡控制原理。3.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要领。【吸气要领:吸气要吸到肺,两肋打开,腹壁“站定”。】【呼气要领:第一步:掌握呼气的稳劲状态。其

5、中应以快吸慢呼为训练中重点。第二步:锻炼呼气的持久力。第三步:训练呼气与发声“挂钩”】二换气训练1.换气的总要求:句首换气应无声到位,句子当中应小量补充,句子间应从容换气,句子结尾应余气托送。2.换气的基本方法:偷气:以极其隐蔽的方式,不为人察觉的迅速进气,是播音是常用的补起方式。抢气:情感和内容表达需要时,不顾及有没有杂音,明抢气口。就气:听感上有停顿而实际上不进气,运用体内余气予以补贴。(18)吐字归音(19)吐字归音的方法第三单元:口腔控制。一播音发声对吐字的要求可以归纳以下几个内容:1.准确。(指的是字音准确规范,也就是字正。在符合语言规范的前提下,把字音发得更完美,更悦耳,而不能违反

6、语言规律。)2.清晰。(指的是字音清晰。是播音发声的一大特点,也是作为一名播音员的必备条件。)3.圆润。()4.集中。(声音集中)5.流畅。(我们发出的每一个字音,每一个音节,都是融汇在语流中的)二咬字和咬字器官。1.概念:咬字的过程:由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声带发出声音,经咽腔到达口腔,在口腔内收到各种节制而形成了不同的字音。这个节制的过程我们就叫做咬字的过程。而口腔内对声音起节制作用的各种部位,就是咬字器官。2.咬字器官包括:双唇,舌(舌尖,舌叶,舌面,舌根),上、下齿,上、下齿龈,上颚(硬腭,软腭)和下颚。三吐字归音的要领:1.出字: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头的处理。 要求:字头出字有力,叼住弹出

7、。2.立字:知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腹的处理。 要求:字腹立字饱满,拉开立起。3.归音: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尾的处理。 要求:字尾归音弱收到位,趋势鲜明。四什么是枣核形:枣核形是民间说唱艺人对吐字过程形象的描述。它是指头,腹,尾具全的音节吐字的状态而言,字头叼住弹出,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到尾弱收,合起来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五为什么口腔最灵活:1.口腔可以分为上下两大部分,而下颚可以有控制的开合,以改变口腔的容积。2.口腔下部有能灵活运动的舌,舌的形状的变化可以使口腔的形状发生变化。3.口腔上部的软腭能升能降,以阻塞或是打开鼻腔通道,改变口咽部的形状。4.口腔最前端是开闭、展撮自如的上下

8、唇,是声音的出口。5.由于口腔咬字器官的活动,使口腔能灵活的变换形状和容积,造成不同的元音音色,而它们对呼出气流构成的各种阻碍又形成不同的辅音,构成一个个音节。六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的要领:1.打开口腔。(提、打、挺、松)2.力量集中。3.应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声音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到硬腭前部;着力位置:硬腭前部。发音路线:中纵线。)第四单元:喉部控制一喉部控制的意义:1.改善发音。2.丰富色彩。3.防止疾病。、二的结构:1.环状软骨(基础软骨)2.甲状软骨(喉软骨中最大的。)3.勺状软骨(左右对称个一个【劈裂软骨】)4.会厌软骨(树枝状)三喉部控制要领:1.喉头相对稳定。2.

9、喉头相对放松。(P366)3.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配合。4.注意克服不良的发声习惯和动作。(20)嗓音保护的原则和方法(22)常见发声问题及矫正方法1挤捏喉部2嗓子横3声音过虚4喊5假音成分多(14)发音常用的音色类型(15)共鸣原理第五单元:共鸣控制【发声三大环节:呼吸-震动(喉部)-共鸣(集大成)】一:共鸣在发声过程中的作用:(看空填写)【2个空】1.对声音的扩大和美化。2.共鸣腔的调节直接参与语音材料的制作,在调节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语言,形成表情达意的不同色彩的声音。【3个空】1.扩大。2.美化。3.节制。(16)人体主要共鸣腔二共鸣器官:1。喉以上有:喉腔,咽腔(喉咽,口咽,鼻咽

10、),口腔,鼻腔(鼻窦,蝶窦,额窦)。2.喉以下:气管和胸腔。(17)播音共鸣特点三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它采取的共鸣方式:以口腔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要求声音朴实、大方、自然)四声道的共鸣作用:一方面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语音,另一方面还能使声音具有各种不同的色彩。善于控制声道共鸣,是使语音清晰、声音美化,色彩变化的重要方面。 第六单元:声音弹性的训练一弹性的概念,特点1:声音弹性的定义:是指播音时声音形式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2.声音弹性的表现特点:1.表现为声音的可变性;2。声音的变化呈现出对比性;3.这种对比具有层次性;4.声

11、音的弹性变化不是以单项对比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二如何获得声音的弹性:1.运动的情感,可变的情感,这2条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必要条件。2.思想感情的运动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内在依据。(要根据栏目、节目、稿件、话题的内容,深切的体会情感运动中的细微变化而将之行之于声。)3.要使声音富于弹性要注意气息随情感的运动,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是由情及声的桥梁。4.发声能力的各个环节中,对发声的调节,控制都要留有余地,这样才能有利于声音弹性的表现。三声音弹性训练的目的:为了扩展以声音色彩为主的声音变化能力。(21)感情、声音、气息的相互关系第七单元:情声气的结合一:情声气的定义。1情:指的是

12、在播音过程中,播音员服务于播讲目的,由具体稿件或是话题引发,并由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始终运动着的情感。【情是我们进行播音创作的依托。】2.声:指的是播音员依据稿件或话题,使用发声器官,运用播音技巧所发出的表达思想感情,包容大量信息,并通过电声设备进行传播,经过科学训练的,规范化,艺术化的有声语言。3.气:指的是在播音过程中,为使有声语言传情达意,播音员所控制自如的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所获得的发声动力。二情声气的具体要求:1.情:要具备最丰富的并能随时调动起来的思想感情。2.声:能够充分表达各类不同稿件所确定的不同层次、不同色彩的情感,能清晰明确地传递稿件所载有的信息,并具有各自声音形象的特点。3

13、.气:能符合播音员进行波音创作的要求,有一定力度,呼吸控制自如,完美地配合发声的气息。【总之,情要取其高,声要取其中,气要取其深(沉),已达到字正腔圆、清晰持久、刚柔自如、声情并茂的境地】三情声气的关系:情是内涵,是依托;声是形式,是载体;气是基础,是动力。 由此得出的结论:情是主导,思想感情状态的运动指导着气息的运动,冰组织发声器官的协同合作,才发出表情达意的声音来。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生于情而融于声。这就是情、声、气的关系。所以我们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而绝不能本末倒置以声造情。四情声气结合的境界:我们播音发声情、声、气结合的境界应该是:情声气交融,主客观的高度统一。五情声气的结合需要从播音发声中注意的问题:1.气息的控制。2.声音的运用。3。注重实践性。4.一定要动真情。播音员的发声只是为了传情达意情动于内,声发于外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要暖声,不要冷声对播音员的声音要求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