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6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748437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6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为有效促进公共场所自主规范管理工作,提高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一、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由专(兼)职人员负责;二、制定各公共场所卫生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三、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四、负责公共场所自主规范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并有记录及处理结果;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六、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督促患有有碍公共场所卫生疾病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七、接受和积极配合卫生监督人员对本单位公共场所卫

2、生的监督检查工作,并如实提供相关情况。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二)(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本制度仅作为参考条款,各经营场所要根据本单位情况具体另行制定)为预防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更好地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障公众健康安全,依据_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一、制定经营场所预防集中空调系统传播疾病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处理的责任人2、不同送风区域隔离控制措施3、最大新风量或全新风运行方案4、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方法5、集中

3、空调通风系统停用后应采取的其他通风与调温措施二、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由专人负责。管理人员必须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持健康证方可上岗。三、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开展检查、检测和维护,并建立专门档案。档案包括以下内容:(一)卫生学评价报告书(集中空调);(二)清洗、消毒及其资料记录;(三)经常性卫生检查及维护记录;(四)空调故障、事故及其他特殊情况记录;(五)空调系统竣工图(集中空调);(六)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四、空调通风系统应当保持清洁、无致病微生物污染,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挪为它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并按照下列要求定期清洗并记录:(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4、由合格的专业机构清洗消毒。1、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2、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3、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4、风管系统的清洗应当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二)分体空调通风系统。空气过滤网每1-_月清洗消毒一次。每次先清洗干净后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_mg/l)浸泡_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三)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五、新、改、扩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进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已投入运行的应当每两年进行一次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

5、,评价合格方可继续运行。六、空调系统的新风口和回风口_防鼠、防虫设施。新风口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新风量符合卫生要求(每人每小时_立方米)。七、新建和改建的空调系统应设有可控制关闭回风等应急处理设施或设备。八、空调系统的机房内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九、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爆发流行时,应按要求启动应急预案。公共场所内发现空气传播性传染病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及时关闭所涉及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依照_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报告疫情,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对公共场所及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经卫生学评价

6、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下列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一)开放式冷却塔;(二)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三)空气处理机组;(四)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和冷却水以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在处置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三)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制度(本制度仅作为参考条款,各经营场所要根据本单位情况具体另行制定)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经营场所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更好地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

7、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一、建立本经营场所传染病防治组织机构(具体名单、联系电话及分工)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安全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卫生的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三、按要求设置公共场所卫生设施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使用。四、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管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消毒,公共用品用具按要求更换、清洗、消毒,定期进行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和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五、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督促患有有碍公共场所卫生疾病的人员

8、调离相关岗位;六、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并做好疫情报告登记。疫情报告顺序为:顾客或从业人员部门负责人卫生管理机构(卫生管理人员)企业第一责任人(法人或负责人)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七、对发生疫情的场所应做到及时消毒,其他场所隔周用有效消毒药剂进行消毒。八、发现顾客患有传染病,立即进行隔离,配合卫生部门进行妥善处理。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四)(五)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制度(本制度仅作为参考条款,各经营场所要根据本单位情况具体另行制定)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经营场所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更好地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按照_传染病防治法、公

9、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一、建立本经营场所传染病防治_机构(具体_、联系电话及分工)明确_分工和职责。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安全健康教育,积极配合_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卫生的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三、按要求设置公共场所卫生设施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使用。四、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管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消毒,公共用品用具按要求更换、清洗、消毒,定期进行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和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五、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从事直

10、接为顾客服务,督促患有有碍公共场所卫生疾病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六、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并做好疫情报告登记。疫情报告顺序为:顾客或从业人员部门负责人卫生管理机构(卫生管理人员)企业第一责任人(法人或负责人)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七、对发生疫情的场所应做到及时消毒,其他场所隔周用有效消毒药剂进行消毒。八、发现顾客患有传染病,立即进行隔离,配合_部门进行妥善处理。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五)公用茶具消毒卫生管理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范公共场所公用茶具消毒卫生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的有关规定,制

11、定本管理制度。一、设置专用清洗消毒间,保持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污染物品和清洁物品分开,标识明显,消毒间内不存放个人物品和与消毒无关物品。二、配备专用清洗、消毒、保洁设施和有效消毒剂。并做好消毒记录。三、消毒流程合理。物理消毒法流程:一刷二洗三消毒四保洁。化学消毒法流程:一清洗二消毒三冲洗四保洁。四、茶具表面保持光洁、无污垢、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公用茶具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五、有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消毒设施正常运转。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本(六)(四)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为有效促进公共场所自主规范管理工作,提高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一、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由专(兼)职人员负责;二、制定各公共场所卫生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三、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四、负责公共场所自主规范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并有记录及处理结果;五、定期_从业人员学习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六、_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督促患有有碍公共场所卫生疾病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七、接受和积极配合卫生监督人员对本单位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并如实提供相关情况。第1页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