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748086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基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或填空。(10分)(1)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1分)(2)故人具鸡黍, 。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2分)(3)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渺,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的美景。(2分)(4)子曰:“默而知之,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1分)(5)请把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默写补充完整。(4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 。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1)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的、有意识

2、地前进的。没有png hung( ),没有矛盾。(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 d( )职业的神圣。(3)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n shn d g( )。(4)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k xn g y(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谈到上网,这个小学生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人们惊叹不已。(把“使”字去掉)B在甲型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在我省一套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正式启动。(“在我省”应调到“正式”的前面)C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

3、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应去掉“切忌”,或去掉“不要”)D创刊五年来,该报针对市场信息机制,灵活应变,取得了很大成绩,被新闻出版署誉为“导向好、品位高”。(在句末加上“的报纸”)4.从下面词组中至少用上两个词语,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述你得知某次成绩后的心理活动。(80字以内)(4分)睿智 困惑 当之无愧 坚持不懈 束手无策 充耳不闻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材料一:2012年10月10日,傲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

4、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口,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形同虚设。材料二:对当前走红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网上众说纷纭:甲:中国人一个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存侥幸。法制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乙: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1)探究“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2分) (2)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请你向交通部门提出两点建议。(2分) 二、阅读(45分)(一)鱼我所欲也(

5、12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下列加点的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二者不可得兼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译: 8.用课文原文填空。(3分)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的“是心”指的是向善之心,即“ , ”。(用原文语句回答)9.下列对选文

7、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于正面论证;“不辩礼仪接受万钟”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B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乡与今对比,这样互相对比,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文段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D在孟子看来,不仅贤人,就是一个普通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都会做出合乎义的选择。(二)决定成功的利器(10分)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

8、,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其实工匠的

9、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

10、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德才俱备谓之“圣人”;才德皆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10.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1.第段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

11、用?(4分)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语言富有哲理,如“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等,给人启迪,引人思考。B“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句中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强调了“德”在判定人才中的重要地位,试论证更深入。C本文告诉我们,德才相比,德更重要,因为“德”代表正确的方向,只要有“德”,我们就一定能成功。D文章运用李世民、司马光的故事作论据,说服力强,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三)暖冬(15分)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人蹿上去,兴奋地尖叫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满载着童年的快乐 照例是午后照例,他是唯一的舵手,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却突然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咔声低头一看,那冰已经破裂,在他的两腿之间,裂开一条半尺宽的口子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他急了,怪叫一声,扔掉竹竿,人却掉进河里冰水像无数把刀子,扎得他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