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第6课 荷塘月色学案 鲁人版必修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74361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第6课 荷塘月色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第6课 荷塘月色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第6课 荷塘月色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第6课 荷塘月色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第6课 荷塘月色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第6课 荷塘月色学案 鲁人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第6课 荷塘月色学案 鲁人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最大的苹果 一天,哲学家苏格拉底的3个学生向他请教:怎样才能得到幸福爱情。苏格拉底带着学生来到了一片苹果园,对他们说:“你们依次到果园里摘苹果,有两个要求:一是每个人只能摘一个苹果,摘了就不能丢;二是只能向前,不能往回走。最后谁摘到的苹果最大谁就能体会其中的道理了。”苏格拉底说完便到果园的对面等候他们。第一个学生走进果园,快速地在附近找了个最大的苹果摘了下来。可是当他越往前走就越是后悔,因为前面的苹果更大。到了终点,他痛苦地说:“我摘得太早了,好多机会都错过了。”第二个学生走进果园后看到好多大大的苹果,但是他在心里对自己说前面肯定还有更大的。就这样走呀走呀,眼看就要走出果园了,便在慌乱

2、的情况下随便摘了一个。他懊悔地说:“我摘得太晚了,好多都错过了。”最后一个学生吸取了前两个人的教训。他走进果园后,先用前1/3的路程观看,选出了1/3路程中最大的作为选择的标准;在后面2/3的路程里只要看到比之前的标准大的他就摘。果然没走多远他就见到比之前标准大的苹果,于是赶紧摘了下来,然后闭上眼一口气跑向终点,到了终点他才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第三个学生摘的苹果是最大的。微感言:_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赏读:自省之后,问心无愧,还有什么可忧愁和害怕的呢?这说明,我们自省之后,如果没有过错,心里当然很高兴,如果发现了过错,立即改正,心情也是愉快的。人有过而能自知者鲜矣,知过而能内自讼者为尤

3、鲜。能内自讼,则其悔悟深切而能改必矣。朱熹四书集注赏读:能够认识到自己有了过错的人是不多见的,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又能出自内心反省的人更少。能够进行自我反省,那么就会感到后悔并深刻醒悟,因而一定能改正错误。这说明,只有通过自我反省,才可能使人们真正地改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上赏读:圣人只有修养自己,然后才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这说明,“修养自己”是把事情处理好的前提条件。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礼记学记赏读:知道自己的缺点,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这要求我们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有充分的认识。一、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

4、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1920年自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昆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不顾生活清贫,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的倒行逆施,特别是1946年7月,好友李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

5、害,都使他震动和悲愤。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终于成为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严重的胃病,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6、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人如玉,温其人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可谓是大师璀璨,名家耀眼,其中,朱自清先生以其笔下繁富绚丽的物象和精致巧妙的构思,借助通感、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建构起新文学的标准美文。朱先生满身散发着诗人的书卷气,英俊儒雅潇洒中自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忧郁。先生的文章,不是曲高和寡,更不是小资情调的无病呻吟、士大夫式的故作高深闲情,而是一次心灵与智慧的洗礼与熏陶,扑面而来的是通俗明了的语言,风度翩翩、从容不迫地将各地人物风俗、奇趣异志以及个人的思想感情娓娓道来,温润如玉,平易近人,美不胜收。抗战的隆隆炮声打破了他宁静的书斋生活,闻

7、一多先生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更使得他彻底清醒,从一个彷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没有丝毫媚骨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先生的一生,有过苦闷彷徨感伤,更有过呐喊抗争战斗,他以独拔于世的散文创作,成为“美文学”的圭臬。毛泽东在他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给朱自清先生以高度评价:“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洁身自爱,铁骨铮铮,高风亮节,实为知识分子的典范。正因为如此,朱自清先生在世人和他的子女心目中一直被视为一位“真君子”。二、写作背景1927年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

8、。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然,处于苦闷彷徨之中,看不清前进的方向。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在创作本文之前,作者曾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热闹了一阵子之后,于1925年前后进入了低潮期。对此朱自清必然有所失落、有所彷徨。这一点也曲折地在荷塘月色中反映了出来。三、基础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煤屑()沾裳()蓊郁()踱着() 弥望() 袅娜()敛裾() 颤动() 脉脉()酣眠() 参差() 媛女()答案xichnwndumnionu

9、jchnmhncncyun2辨形组词答案僻/癖/辟/圮缀/辍/掇渺/缈谐/揩袅/枭/凫泄/泻/绁3近义词辨析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二者都形容姿态美好。不同的是:“亭亭玉立”形容女子修长的身材,也形容花木挺拔秀丽;“婀娜多姿”只形容轻盈柔美的姿态。例句1:白桦树享有“纯情树”的美誉,枝叶扶疏,姿态优美,犹如少女窈窕的身躯_。例句2:随着悠扬的乐曲声,舞动的喷泉像是_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幽僻偏僻二者都含有僻静的意思。但“幽僻”指昏暗而僻静。“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例句1:悠然漫步在一条条_的小巷,体味消失的旧时光。例句2:植物学家在_的山沟里惊喜地发现一个新的兰花物种。羞涩羞赧两者都有“害羞

10、”的意思。“羞涩”是指难为情,神态不自然。一般形容神情举止。“羞赧”是指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强调神情的变化。例句1:搭起爱心人士送的蚊帐,贫困女孩_地笑了。例句2:李老师身材瘦削,头发和胡茬都是花白的,说话和缓,两颊总带着_的红晕。答案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幽僻偏僻羞涩羞赧4词语解释幽僻:_蓊蓊郁郁:_弥望:_袅娜:_脉脉:_斑驳:_答案幽深、僻静。草木茂盛的样子。满眼。弥,满。柔美的样子。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一、文本助读【内容概览】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

11、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结构图示】二、小组合作1阅读第一段。怎样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答:_答案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所谓“文眼”,是我国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古人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有虚实,题旨才会有隐现。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

12、“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考点链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解读:一般说来,就内容而言,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在议论文中,表述中心论点、分论点的句子是重要句子;在记叙文中,揭示文章中心或主旨的句子是重要句子;在说明文中,点示话题或集中表述事物特征或事理的句子是重要句子。指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题。1抓关键词语来答题。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句中的特定称谓,(2)句中的指示代词,(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句子是怎样构成的?

13、如果是单句,哪是主干?哪是枝叶?如果是复句,有几个层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确认句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句子的含意。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从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4从分析表达特点入手。有些句子打破常规,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技巧,这就构成了表达的特点。对这些句子就要从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认定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这样,就会对句子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