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简洁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74340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简洁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简洁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简洁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简洁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简洁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唐四杰 即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合称“王杨卢骆”。主要活跃于唐高宗和武后时期。四人 的创作个性不同,所长亦异,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但他们有着相同且明确的追求: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继承了隋诗融贯南北两朝明丽爽健诗风的特点,并初步 创造出一些属于唐诗本身的独特面貌。代表作品有帝京篇长安古意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从军行等等。2,上官体 旧唐书:“(上官仪)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 官体。”上官体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六对”“八对”),题材以奉和、应 制、咏物为主,内容较局限,未能在诗歌的内质上有较大突破,但为后来的律诗的

2、成熟起到 了促进作用。3,沈宋 即沈佺期、宋之问,初唐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沈宋在文学史 上最为人称道业绩是以大量对偶严整、韵律规范的创作实践,使律诗在唐初得以进入成熟阶 段。代表作有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沈)、度大庾岭(宋)等等。4,燕许大手笔 盛唐之际的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的并称。因其文章而地位显赫,二人的声望齐名,因此 当时号称“燕许大手笔”。二人主张“崇雅黜浮”,以矫正陈、隋以来的浮丽风气,讲究实 用,重视风骨。朝中文诰多出其手,在当时甚是有影响。5,大历十才子 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钱起、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最初见于中唐 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3、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瞩目,齐名的重 要原因还在于诗风相近。他们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诗歌总表现出一种冷落萧瑟的 气象。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6、元和体(广义元和体的观点来自李肇国史补,是错误的。见教材297 页。) 是指元稹、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所形成的诗风,包括他们所写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 流连光景、浅切言情的“小碎杂章”,以及元稹的“艳体诗”。如东南行一百韵,舟中读 元九诗离思五首。7、长庆体中唐诗人元稹有元氏长庆集,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于是宋人称白居易、元稹诗为长 庆体,所指较为宽泛。清以后,其内涵所指逐渐确定下来

4、,成了以长恨歌、琵琶行、连 昌宫词为代表的那种叙事风情宛转、语言摇荡多姿、平仄转韵的七言长篇歌行之专用名词。8、郊寒岛瘦是苏轼对唐代诗人孟郊和贾岛诗风的评价,出自其祭柳子玉文。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 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 感,故称。9、孟诗韩笔 唐人赵磷因话录:“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 韩愈、孟郊诗风相近,皆好奇思硬语,后人论诗常以“韩孟”并举。而韩愈领导了古文运动, 与柳宗元同为当时文坛盟主,其散文成就尤在诗歌之上,因此有孟诗韩笔之说。10、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作者大多以记、

5、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其 名起源于唐末裴硎小说集传奇。唐传奇是我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意识的文学创作。 代表性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白行简的李娃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11、皮陆 皮日休、陆龟蒙二人并称“皮陆”,他们时相唱和,诗作数量很多,合编为松陵集。抒写 的是中唐以后文人那种较为尽速的闲情逸兴,带有潇洒游戏的成分。在淡于世事的同时,关 注个人生活,多摄取日常和身边的器具、景物、人事为诗料。12、秦妇吟秀才 指唐末诗人韦庄。韦庄在长安应举时,遇黄巢军攻占京城,作长诗秦妇吟,借一曾委身 黄巢部下的妇人之口,述乱离之景。全诗情节曲折生动,语言精丽流畅,在当时极享盛名, 时人呼韦庄为“秦妇

6、吟秀才”。秦妇吟全诗久失传,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重新发现 于敦煌石室。13、花间词派 晚唐五代时文人词派,因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词集花间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温庭筠、韦 庄、欧阳炯等,其中温庭筠被奉为花间派鼻祖。花间词多专注于描写裙钗脂粉,花柳风月, 艺术上表现为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气。14,南唐二主 指南唐中主李璟和南唐后主李煜。他们重视以词言志,偏重抒写情怀,拓宽了词的内容和意 境,境界较为开阔而又有深厚缠绵的情致,词风清丽淡雅、擅长白描。15、西昆体 宋初诗坛上影响极大的一个文学流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 钱惟演等等,多师法李商

7、隐诗,兼重唐彦谦。西昆体诗歌特征是极力表现个人才学,大量用 典;同时,除小部分作品意在讽谏当朝政事或表露个人心迹外,大多是纯粹的文字游戏,主 题不深。16、苏门四学士 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合称,均出于苏轼门下,故有此称。但四学士 造诣各异,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黄庭坚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与苏 轼并称“苏黄”,也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秦观是婉约派词人,作品内容多写抒情, 亦有感伤身世之作。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晁补之工书画, 能诗词,善属文,诗风与张耒相似,以乐府诗见长,与张耒并称“晁张”。张耒诗歌受白居 易 、张籍影响,平易流

8、畅,对社会矛盾有所反映。17、江西诗派 最早见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是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因黄庭坚籍贯 江西而得名。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陈与义等,共二十五人。他们的创作与黄庭坚 类似的众多特点,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是宋代 影响最大的诗派。18、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苏辙、曾 巩。因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整理和编选的八大家文钞得名。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 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19、南宋四大家 又称“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这四大家虽然早期

9、曾受江西 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其中陆游是著名的 爱国诗人,成就最高,而杨万里的诚斋体独具个性,而范成大的田园诗及纪行诗也很有影响。20、江湖诗派 南宋嘉定至德佑年间最为流行的诗派。该派无统一的风格,但因大都为浪迹江湖的社会地位 不高的文士的作品,又在其发展的前期遭遇了一次不期然而至的诗祸,而诗祸的起因即一部 专收此类诗人之作的总集江湖集,固有江湖诗派之称。代表诗人有戴复古、刘克庄等。21、永嘉四灵(是字中都有灵字,见181 页。) 指南宋后期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即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都出于叶适之门,字中都 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为

10、“四灵”,曾编选四灵诗选,为之揄扬。他们 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较单薄,多为咏物酬答。他们以贾岛、姚合为宗,试图超越江西派, 但没有明显的成果,诗多警句,但整体意境不完整。22、格律词派 南宋后期词坛,以姜夔为代表的,于辛词外别立一宗的词派。抗战救国内容减少,而代之以 离别相思和友朋酬赠的内容。有别于辛派词人的散文化议论化风格,讲究格律,注重炼字, 审音守律,主张典雅含蓄,形成格律词派,姜夔词以“清妙秀远”见长,用笔清劲峻雅,格 调清空高远,其他代表词人有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等。23、过片 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片、四片者。从上一片过到下一片,必须衔接贯串,不 能割断词意,其下片的起

11、句,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称为“过片”或“过 变”,又作“过遍”,也称“换头”、“过拍”。24、慢、引、令、近 令、引、近、慢是词的四种体制。它们之间的区别原本在于音乐节奏的不同,脱离音乐看则 可视为长短的不同。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 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令、慢是词的二大类别。从令词发展到慢词,还经过一个 不长不短的形式,称为“引”或“近”。明朝人开始把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 词列入长调。25、小令词的一种体式。词根据乐调上的变化,发展出长短不同的篇章,一般分为小令、中调、长 调三类。小令是其中最短的。清代毛先舒认为五

12、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但后人多不认同。散 曲的一种体式,散曲主要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元人称为“叶儿”。是一种短小单只 的曲子,相当于一首单调的令词。26、一祖三宗 是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由江西诗派的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因宋 末江西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方回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 义三人称为江西诗派之“宗”,故有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27、元祐体指宋哲宗元祐年间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诗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时 而论,则有元祐体”。严羽自注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诸公”然黄庭坚、 陈师道之诗反映江西诗派特点,苏轼诗则别具风格,并不相同。28、宫词 诗类名。亦称宫中词。古代以帝王宫廷日常生活琐事为题材的诗,一般为七言绝句。唐诗人 多有此类作品。王昌龄、王建、元稹、张祜以及五代花蕊夫人等的宫词尤有名,多写宫女抑 郁愁怨,或从侧面揭露皇室荒淫生活。其中,唐代诗人王建作有宫词百首,开创以“宫词” 作诗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