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古筝演奏要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74330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舟唱晚》古筝演奏要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渔舟唱晚》古筝演奏要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渔舟唱晚》古筝演奏要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渔舟唱晚》古筝演奏要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舟唱晚》古筝演奏要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渔舟唱晚 演奏要领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有着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是绝大多数乐器不可比 拟的。这样一件携带不便的乐器为何能几经兴衰,历时悠久的流传至今呢?为何能从两 百多种中国乐器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流传最广, 学习人数最多的民族乐器呢?这不能不 说古筝艺术有着它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而无穷的魅力。古筝音色优美,富有神韵,表现 力极强,可以说是所有民族乐器中风格特点最丰富的乐器了。 有激昂高亢的河南筝风格, 热情奔放的齐鲁筝风格,优美缠绵的潮州筝风格,古朴典稚、韵味悠长的客家筝风格等 传统筝风格,还有数不胜数的现代筝曲,令古筝音乐更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当代古 筝宗师曹正先生曾用 “ 茫茫九派流

2、中国 ” 来形容古筝风格流派的丰富多彩, 真是一语中 的。众多的风格流派有着丰富的音乐语言, 如果不能了解各流派的地域特点、 人文特点、 语言特点等,就没法掌握好各种风格的乐曲。演奏背景介绍娄树华先生的渔舟唱晚,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以古曲归 去来辞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的,它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声韵配合的妙用, 诗情画意,切题发挥,突破了地方风格的框子,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佳作。渔舟唱晚 创作于 1938 年 1939 年之际: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经过 5O 多年表 演证明,是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著名筝曲。渔舟唱晚的标题和意境来自唐代 王勃的骈文藤王阁序中 “落霞

3、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 之滨”中的“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众所周知的优美绝伦的乐曲。他用准确的音乐语言勾画出 波光鳞鳞、白帆点点的生动画面。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夕阳西下、湖光山色,风景 如画的时刻, 渔翁荡浆归舟的悠然低吟以及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 百舟竞归的欢乐场境。 也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舒缓的慢板,旋律给人们的感觉应该是比较平稳的。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景象:黄昏 的湖边,夕阳西下,微风拂柳,水波轻漾,湖光山色连成一片;此时人迹未见,渔船还 未归来,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安宁的无边美景。乐曲第一部分讲解音色要

4、求是优美的、如歌的,柔和的。右手落指要稳,出音要浓厚而含蓄,每音要准确 而力度沉稳,要给人舒缓而又实实在在的感觉;表现则需要落落大方而又内在,内心的 感受重于外在的表现; 很多初学者, 特别是小朋友们演奏这段时, 由于艺术修养的不足, 速度不够稳定,因为其旋律的优美流畅,容易造成速度的不自觉的加快,这样演奏的效 果就失去了乐曲的沉稳、浓厚、含蓄的韵味。当然就更没有第一段安静稳定的效果了。 所以无论怎样,首先要把速度稳定下来,心里要有黄昏湖边美好恬静的画面。第一部分 的左手演奏,是乐曲韵味的表现,左手的揉按很多,一定要准确到位,才能起对旋律的 润饰作用。我认为要先把难点抽出来单练,比如第一句的2

5、#l 2 就需要多练才能弹好;低音区的滑音, 对于学员也是一大难点, 要掌握方法, 左手稳定准确地按好每一个滑音, 才能真正的弹出韵味。乐曲第二部分讲解是两句用连抹演奏的五声音阶的下行摸进, 旋律要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 弹时手要放松, 用手腕带动手指在弦上滑行, 指尖不能太过用力抠弦, 且声音要平稳连贯, 如行云流水, 才能达到效果。乐曲第三部分讲解 是一段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五声音阶摸进。它一般分为基本相同的三段,第 一段是慢速起,力度也较弱,演奏时花指要优美连贯,手松弛而舒展;第二段、第三段 则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加速和加强,一定要有一个南慢到快、南弱及强的递进,才能 表现出渔船晚归,

6、 南远及近的喜悦和欢乐喧闹的场景。 演奏时要特别注意速度快的时候, 手要稳定,不能上下跳动,尽量靠弦近些,贴着弦走;手腕一定要松弛,尤其是最后一 段加上大指扫弦时,一定要用手腕带动手指,利用惯性才能达到应有的速度。当然,这需要有正确方法再加上苦练,才能做到真正的得心应手。有了正确的方法,再加上苦练,把握了乐曲的节拍音准,熟悉了乐谱,对于演奏来说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还要去体会乐曲的意境和韵味,谈乐曲的感情。真正的艺术,是能感动人的艺术,是能引起人的心里共鸣的艺术,这就是我们常强调用“心”去演奏的原因。只有用自己的“心”表现出来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心。从某一方面说,这正是艺术家和琴匠的区 别。古筝音乐是

7、一种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它除了要有与其音乐一样的音乐色彩、 音乐织体等外,还更需要有韵味、有风格、有意境。要想真正的学好古筝,就要在掌握好基本弹奏技术的同时,在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上下功夫。不但要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还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就 如我们前面所介绍的渔舟唱晚的来历、意境、表现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的修养才能 体会。这就是说:我们应该去较全面地学习,认真地弄懂一些历史、民俗、 人物、语言、 诗词、散文、古汉语、音乐知识、美学、书法、绘画等其它姐妹艺术,并运用于演奏之 中才能算是真正的弹筝。否则永远是仅知古筝的皮毛而已,演奏的最多也只不过是乐曲 的音符与节奏,更谈不上什么能用

8、“心”来演奏了。有些学筝者看到演奏家的表演出神入化,也模仿其动作摇头晃脑、手舞足蹈甚至张牙舞爪,这样不知所云的追求身体动作,最后只能是东施效颦地走入造作的误区, 想“雅”反而有失“大雅”。那么弹奏古筝时的表演动作如何才能洒脱自如呢?怎能一 招一式传情达意呢?古筝的流派众多,韵味各异,各派别演奏家和教师都有很多独到的 见解,虽然各自表达方式有差,但“以情动人”却是任何人都不可否定的共同点。古筝的弹奏要想能感动别人,首先要能感动自己。要想感动自己,首先用“心”去体会乐曲的思想内容,再用“心”去表达乐曲的思想内容, 这种表达可以说是演奏者情感的自然流露。 这 时所做的动作再大也不显夸张,动作再小也不觉拘谨。只有掌握好演奏技巧,全面的融会贯通多方 面的文化知识,用“心”去弹筝,才能做到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在他夜筝诗中所说的那样,“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也只有在练好基本功的条件下,用“心”去演绎渔舟唱晚, 才能真正让人感受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