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但愿人长久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742542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但愿人长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但愿人长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但愿人长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但愿人长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但愿人长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但愿人长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但愿人长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第_七_册 教案课题2、但愿人长久共( 2 )教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布置收集苏轼的有关资料及古人表达思念亲人的诗句教学过程复 备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一,简介背景资料,了解诗人生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

2、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思念弟弟,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1、同学们,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一首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谁能来背一背,说一说诗的意思。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我国的传统节目“中秋节”,当皓月当空的时候,家家户户围坐在庭院里,赏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 然而,越是这明亮的月亮,就更勾引起出门在外的游子或与亲人分离的人们的思念之情。你还记得哪首古诗是由月亮勾起了作者的思亲之情。 学生交流。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际,因思念自己已经七年没有见面的弟弟,而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水调歌头配乐朗读 2、这首词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

3、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来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过程,来了解苏轼当时的心理变化。揭示课题。(板书:但愿人长久) 引发: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但愿”是什么意思,“人长久”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但愿人长久”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注意生字词,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提出要求:(1)第一遍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词。(2)第二遍读课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3)第三遍读课文,读通全文,理解大意。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 官 念 屈 躺 睁 悲 隐 缺 虽 埋 慰 (2)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

4、么事? 组织交流。写作背景的介绍。 (3)仔细读一读课文,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来吗? (4)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苏轼的感情变化。 画出相关词语。(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六、 作业 背诵,并描红。 一、复习导入: 1、听音乐水调歌头 2、千年以前,同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他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思念起自己的手足情深的弟弟苏辙,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几句脍炙人口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了写苏轼感情发展变化的词语,谁来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 二、细读课文 (一) 感悟“思念” 过渡:情到深处意更浓,这首词就是作者思念弟弟的真情外溢。 让我们来用心的读一读课文的2、3两小节,相信聪明的你们肯定能体会出苏轼特别思念弟弟的原因。 (可以从中秋佳节,触景生情,手足情深三个方面去理解) 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行理解和体会。(其间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读,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伤感的语气。)再读第2、3小节,然后齐读。 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想象,苏轼会回忆起什么?(二)感悟“埋怨” 过渡:月亮渐渐西沉,它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

6、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此情此景,就像李白在静夜思中所说的,(引已学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眼睁睁地看着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 1、出示并引读:“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指导读。你平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2、为什么埋怨月亮呢?花好月圆,人不圆 ,月亮应该是有感情的,不应该对苏轼有什么怨恨,可偏偏这月亮无情,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却是更加的圆更加的亮,好像是在戏弄这些离别的人。 3、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一起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心情 4、“” 省略号说明什么?他还会对月亮说什么呢? 过渡:

7、诗人有太多的思念和太多的惆怅了。 (三)感悟“宽慰”。 学生看图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诗人在干什么呢?此时此刻,他又在想什么?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交流。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伤之情。配乐范读,指导读好“偏偏”一词。1、那么他后来是否一直在埋怨? 他又想到了什么?指名读 2、出示: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有十全十美呢!” 读读这一段,让你想到了什么? 你的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甚

8、至让你感到悲伤的事情吗?有快乐、幸福的时刻吗? 3、小结:是啊。有痛苦悲哀的时候,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刻,“喜怒哀乐”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4、所以苏轼就说:课件出示并引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过渡:苏轼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再读。 5、是啊,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既然事实如此,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必悲伤了,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一同欣赏这良宵美景吧!想到这些,一种美好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心间。 出示: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正所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想到这些,苏轼的心里也似乎宽慰起来。理解

9、这个词语。 6、让我们也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齐读这几句词。 配乐读、背诵。学生各自朗读第五、六自然段,圈画重点句段。先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级交流。(1)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2)小组问相互补充,充分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7、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 8、再读:轻轻抬起头,对着这轮皎洁的明月,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受,可以读读词,可以读那一段话,当然,也可以对月亮说说心里话。 三

10、、延伸 1、这几句词里,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且表达了美好的祝愿。猜!是哪两句? 2、在中秋佳节,月圆之季,还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想把这份美好的祝愿送给谁? 学生不会说的时候,师引导(解放军叔叔、海外学子、台湾同胞) 3、还有两句诗句也表达了这个意思: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婵娟”指的是什么?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明月触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怀,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吗?五、课后作业: 收集诗词并准备举行诗词朗诵会

11、。 范围:1、有关“月亮”的诗词 2、有关“苏轼”的诗词 3、有关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词删除删除三、初读1、2、3自然段1、指名读,其余同学仔细听,你有什么发现?2、交流:听明白了什么?3、哪个词写出了苏轼特殊的心情?4、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举例说明。四、初读4、5自然段指名读,思考:与诗有什么关系?五、齐读1、 收集苏轼的名句。2、 收集有关中秋的名句和我国传统节日资料。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重亲情 宽慰 通情达理教学反思在所有的借月抒怀的古诗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最经典的,诗句里流露出的博大胸襟和美好情怀像皎洁的明月一样,光照千古。 虽然整堂课还算比较流畅,但是

12、遗憾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对“心绪不宁”体会还不深。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我虽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是如何过中秋的,谈谈自己和亲人的分别感受,以这些比较来凸显苏轼的惆怅和伤感,但是对苏轼的内心还探寻的不够。原来教案上有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苏轼会回忆起什么?结果自己在上课时疏忽了,课后我想,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想象苏轼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方的弟弟说什么?这样就把苏轼那复杂纷乱的内心世界变得可感可知了。二、对诗句的吟咏运用还比较粗略。对于这篇课文来说,要多让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在吟诵中体味情感,积累名句。这一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后如果再细腻一些,效果会更好。总之,课堂艺术就像苏轼所说:这世上哪会有十全十美呢!课堂,是时间的艺术,也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还有其他的不足,不过,只要思考,就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