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742263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效果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传统上,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思维的培养;过分强调教学任务完成,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堂,首先应该是一节充满激情的、和谐的课堂,然后是一节大容量的课堂,最后是让学生能得到进步或发展的课堂。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浅显谈谈对有效数学课堂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课堂预设的有效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有效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对课堂教学是否有充分的预设,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是否准确,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是否到位,对教师角色是否摆正,都从某种程

2、度上严重制约着教学的成效。因此,准确把握教材、学生、教师角色是有效教学的基础。1、准确地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教师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理性且合理、合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要把握教材意图。我以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卡通语言。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2、有效地掌握学生情况统的数学课堂,

3、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一种知识的外部传递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初中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一定的知识、经验、解题策略等,忽视了这一点,低估了学生,必然导致简单的重复和时间的浪费;而高估学生,又必然导致教学因与学生实际脱节而失败。要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首先要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了解问题所在的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课前认真了解,分析学情,找准问题,为有效地加强针对性讲解和针对性的训练奠定基础。二、课堂

4、过程的有效性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打造有效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设置学生熟悉的、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知识内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案例1】“中位数与众数”的新课导入。在讲授“中位数与众数”一课时,设置了以下问题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小明是我校初中毕业的学生,由于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到市内打工。当他路过一家公司门前时看到了一则招工广告:由于业务扩展,我公司急需向社会招聘员工一名,我公司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2000元,有意者请速来面谈。看完这则广告后,小明非常动心。于是他找到该公司经理,经过简短面谈后与该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可一个月

5、后,小明仅领到500元的工资。小明感到很吃惊,随后他又了解周围员工的工资情况,竟没有一个人工资达到2000元的。他非常愤怒,找到公司经理说:“你骗了我,我要到法院告你们。”公司经理说我们公司月平均工资是2000元。请问:小明能打赢这场官司吗?故事刚一讲完,全班同学便议论纷纷,经过一翻讨论后,他们揭示了小明“受骗”的本质原因:算术平均数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进而向他们讲解算术平均数的优点和缺点。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趁热打铁开始引入新课,本节课课堂效果很好,很成功。【案例2】“用列举法求概率”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玩个游戏号吗?”同学们一听,兴趣马上高涨,我从一副扑克牌中抽2,3,5,94,6

6、,7,8这样的两组牌,同学们都不知道我会和他们玩什么样的游戏,都急切地期盼着,“老师宣布游戏规则:老师和同学们一人选一组牌,各自从中抽出一张,然后相加,和为偶数,老师赢,和为奇数,同学们赢。游戏开始”几轮游戏下来,我赢的次数都多?同学们有些纳闷了,借机我抛出了这样一串问题“你们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吗?如果不公平,能不能修改一下游戏规则,使这个游戏变的公平?”同学们经过讨论,有的直接列举出所有的情况,有的通过列表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列出,还有的画出了树形图,整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有意义的

7、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具体的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有效的教学氛围。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案例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后,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师:四人一组,请你们选用适当的学习用具,如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等,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度量、平移、旋转、折叠、拼图等方法,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此时各小组都在忙于找结论,老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并适当予以指导。几分钟后各组派一个

8、代表汇报。各组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相互补充探究出的结论。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将探究的结论按照边、角、对角线进行归类梳理,使知识的呈现具有条理性,同时也为后几课时的探究提供了探究的方法。这样通过合作探究,从多方面完善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也让学生体悟到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的本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以人为本,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案例4】中心对称图形。教师通过演示说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很多同学对这个概念还是感到迷茫,所以我就让同桌拿出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

9、五角星,将其中一个固定不动,另一个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观察是否能重回。这样学生亲手操作、互相交流后,很容易发现等边三角形、正五边形五角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其他都是。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形成学习“视觉疲劳”,否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反而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探究氛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程度,把握教学时机,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与要学习的知识之间建立良好的桥梁和纽带,促进新知识的生成。3、强化有效的思维训练数学思维

10、品质是指主体(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对客观事物数学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或水平,所以有效的数学思维训练,是形成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基础。【案例5】平方差公式。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便提醒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知识、例题为载体,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案例6】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在

11、分析得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证的结论后,教师并不急于给学生证明的思路,而是适时引导学生现有的条件是什么?(三边)没有角怎么办呢?学生提出“构建”一个直角,接着引导如何构建一个直角呢?与之类似的构建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见到过吗?有学生提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有,然后给时间让学生探究定理的证明方法。这样结合已有的技能,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很快解决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案例7】例: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变式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变式2:当一般四边形的对角线满足

12、什么条件时,顺次连接各边的中点是矩形、菱形、正方形?会是梯形吗?变式3:顺次连接何种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更好掌握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进一步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实际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好的训练学生思维方法,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或者多题一解等,都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三、课后作业检测的有效性要充分掌握数学知识,适当的作业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作业应当成为学生数学课外的一种生活过程、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作业检测应当教会学生获取信息、拓展视野,训练学生 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认识方法。1、每节课后根据本节内容知识设计几组题,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由浅入深分为不同层次的小题,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提升,形成一个知识链。2、作业训练应注重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适时的布置一些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