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74219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地税部门大力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征管信息化建设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中,笔者试就如何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谈一点粗浅的相识。一、当前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思想相识存在误区。税务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和理念还很淡薄,片面地相识和理解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内涵。部分税务人员把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仅仅理解为外在的机构和人员的重新组合,却忽视了对税收管理理念、方式和内容以及税收管理运作程序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变革要求。也有税务人员把税收信息化建设当成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来看待,技术开发和业务需求之间存在被割裂的现象。(二)基础数据采集不全面。在

2、征管和报税软件中,目前普遍重视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专用发票等涉税数据的收集,而对于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银行存款等大量相关数据基本没有或无法采集。因此对企业整体纳税状况的评估和对税源变更的因素分析缺乏依据,信息管理与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三)数据传递、存储技术不完善。一是数据传递不刚好。据了解,全国只有极少数地区实现了以地(市)级局为单位的数据库集中,绝大多数地区是以县级局或以基层局为单位建立数据库,大量而分散的小数据库须要通过网络并经数据库复制技术,才能将基层的征管数据逐级传到市地局,不仅时效性、牢靠性差,而且精确程度不高。二是数据平安隐患大。一方面由于各级在思想

3、上对数据平安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受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及系统内技术力气、管理体制、资金等条件的制约,无法形成完整、严密的管理体系;其三,税务系统目前尚未建立灾难备份中心,一旦遇到地震等严峻自然灾难,大量数据将彻底消逝。(四)信息不能共享。目前,国税、地税、工商、银行、国库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各不相同,尚不具备实现税务与相关部门间的网络互通和信息交换的条件,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此外,整个征管信息化系统大大小小的30多个应用软件在不同领域自成一体,形成了“信息割据”的局面。目前,除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出口退税专用缴款书数据外,大量的日常征管信息也无法实现跨区域沟通共享。二、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4、的对策(一)树立管理新理念。税务人员必需树立起信息化管理的新理念,消退在纸介质条件下去理解信息化的思想障碍,全面树立信息化税收征管理念。税务机关应当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究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平安”的原则和“一体化”要求,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理顺工作机制,将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一体化管理。(二)提高数据精确度。首先要加强税管员的责随意识,全面采集,税收征管相关业务数据的采集中,不能仅仅采集与税收征管干脆相关的数据,还要采集与税源监控与纳税评估相关的数据,包括纳税人的银行存款动用、商业往来、财务报表及金融信用等。其次要严把质量关,要把保证数据

5、的真实和精确性作为一项硬指标,在引导税务工作人员及干部充分相识数据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基础数据采集二级、三级审核和考核机制,进行严密考核,保证税收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工作的质量。(三)改进数据存储手段。一是搭建高质量数据平台,深化数据利用。一方面,要探讨制定一套系统完整的数据管理制度,规范一线操作人员及各级数据管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削减或者杜绝垃圾数据产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精确性;另一方面,在市一级地税机关内部设数据管理中心,负责信息系统的数据规划,监督数据的采集、加工的全过程,做好系统运行后数据维护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要与业务部门协作,加强对数据运用价值的探讨,深度开展数据分析,使系统数据能够

6、得以充分利用。二是尽快落实网络、数据平安措施。在落实防火、防盗、防雷电等相关初级爱护措施的同时,要通过建立各级技术层次的平安体系,利用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平安机制设置,拒绝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和合法用户越权操作,避开系统遭到破坏,防止系统数据被窃取和篡改;采纳具有容错功能的服务器和具有双机热备份技术的硬件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复原并有适当的应急措施;健全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实行身份认证、密码签名、访问限制、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加强内部网络和数据库平安管理。(四)实现信息共享。一是实现税务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必需走一体化道路,实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建立起一个包含网络、

7、硬件、数据标准以及软件一体化的建设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局两级的集中处理。应当尽快实现不同主体硬、软件的兼容性,提高信息系统应用的集成度,削减以至消退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实现与其他公共部门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采纳“逐级推动”的方式来完善我国信息交换的保障体系。要以登记信息交换为基础,构建登记信息的电子信息交换平台,重点是做好国地税之间、税务与银行、工商、国土等部门的信息交换。要以纳税人银行资金信息共享为重点,进一步实现储户实名制,使税务部门能抽取出全部银行的数据,利用金融部门的优势,发挥其对税源监控的协作实力。要以代码的唯一性为最终目标,实行公民和企业代码统一制

8、和代码终身制,从根源上强化税源监控、降低监管成本。(五)推动组织结构调整。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中的组织结构调整应以把传统的结构浩大的税务机构体系改造成一个以信息化支撑的扁平的税务机构体系,从而降低过去较高的税收征管成本、变更信息传递的失真现象。依据属地管理及分类划片管理的原则,在县区范围设立一个或几个直属于县区同城通办的办税网点、对于农村乡镇,依据机构收缩的原则,可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适度地保留设置一些同城通办的办税网点,以便对税收宣扬、税政询问及办理各项涉税事宜,为纳税人供应纳税服务。(六)推动业务流程重组。在规范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首先要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等相关制

9、度。其次要加强税源监控工作,严格税务登记、强化户籍管理,依据“一户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户籍档案。再次要统一内外部信息的业务标准和数据标准,规范征管流程中的信息载体表单证书,将内部运用的表单证书简化或者逐步取消及更新。(七)推动信息人才战略。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管人、用人机制,体现信息化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公允、公正,建立能级管理制度,并辅之于相应的收入安排制度,以激励基层干部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录用和培育高素养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税务干部计算机综合运用学问的培训等途径,汲取信息人才的簇新血液,改善现有税务人员及其学问结构,以满意和适应税收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作者系东安县地方税务局副局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