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三 (3)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741587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顾拓展三 (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回顾拓展三 (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回顾拓展三 (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回顾拓展三 (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回顾拓展三 (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回顾拓展三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顾拓展三 (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回顾拓展三课型:精读单元主题:语言艺术课时:一课时设计者:明港办事处吕槐小学 敬晓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2、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语言艺术作为专题进行研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

2、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3、学情分析学生要真正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精妙的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确实难度很大。但可以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适用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学习目标:1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第一课时)2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第二课时)3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能在生活中学语文。(第二课时)学习重难点:重点: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难点: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能在生活中学语文。评价任

3、务:任务一: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方式,使98%以上学生能交流自己对毛主席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习作,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交流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受.任务二:通过学生自读、交流诗句的意思、总结等方式使95%以上学生能达成目标。任务三:通过课堂交流、自主合作,使85%以上学生能达成目标。课前准备:课件 班班通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活动一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介绍资料时,做到脱稿,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完成目标一)环节二、读对话,交流感受活动一1.学

4、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2.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1)说话要机智巧妙、简练得体例1:晏子使楚中晏子三次回答都很机智例2:半截蜡烛中一家三口的说话都很巧妙,特别是杰奎琳说的“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很巧妙地迷惑了德军;“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更是迎合了德军的心理,实现自己的目的,保护了蜡烛。例3:打电话中的年轻人说话不简练,太啰嗦了:如:“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例4:请客一文中

5、不得体的语言表现:“该来的怎么还不来?”意思是“来的都是不该来”,得罪了到场的客人。“不该走的又走了。”意思是“没走的是该走的”,又得罪了没走的客人。“我说的不是他们。”意思“他说的是最后没走的”,于是他就得罪了所有的人。(2)剧本、相声的特点剧本: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相声: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给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迪。浏览时,做到速度快,不出声活动二1、.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

6、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2)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巧妙说话。2.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做到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环节三日积月累活动一1.引对联: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能谈谈对对联的了解吗?2.读对联: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先学生自读,再指名读,正音)3.想意思:读对联,想想它们的意思,然后交流。4.悟特点: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看有什么发现。(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

7、法。(3)全班交流讨论。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是一样的。数字联: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4)再读对联,加深认识,熟读成诵5.课外拓展:(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杭州西湖联)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回文联:楼望海海

8、望楼;水连天天连水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歇后联: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艄公捋橹打拱作揖讨船钱(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各种形式的对联都可以)6.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做到正确流利活动二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展示方式可以: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2.相声表演。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6. 朗诵、讲故事等。做到默读不出声,并能大致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说:举止大方 听:认真 声音响亮 作出思考与反应 能尊重对方 注意语言美教后反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