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语文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741579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语文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一语文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一语文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语文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语文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一语文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教案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听了联想集团的广告词“没有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后不知有何感想?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生活离不开联想和想像,其实,作文也离不开联想和想像。同学们,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像点燃思维的火花,尽情的感受生活,掘取生活的宝藏吧!二 知识梳理:1.学生背诵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出示朱自清的绿、莫泊桑的项链、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投影片段学生品读其中运用联想和想像的片段,体会其在打开思路,启迪创新中的作用。2.投影展示学生习作中富于想像和联想的句子妈妈的

2、头上下了霜,眼角被无情的岁月梨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沟渠老师,您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快高三了,我却像断了线的风筝,迷失了理想的风帆3.教师出示几组常见的标识图投影(如中国连通、中国信合、绿色食品标志等),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用一句话概括其象征意义。4.师生共同归纳:想像和联想的特点作文中运用想像和联想的方法三 借助想像和联想进行多角度立意训练:1.故事激趣:一位聋哑人到五金店里买钉子,先是左手作持钉状,然后右手作锤钉状。售货员便递过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指了指作持钉状的左手,售货员终于明白了他要的是钉子。这是,又来了一位盲人顾客请同学们想像一下他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一把剪刀?一般学生会回答:伸出

3、两个指头模仿剪布的动作。教师明确:开口说一声就行了。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xx年全国高考试题)启迪学生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蕴含的哲理,告诉学生立意不要受思维定势的干扰,要善于多角度发散,力求新颖、深刻。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文章的立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呢?2.出示

4、关于“蜡烛”的立意例句,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立意?(1)如果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2)宁可化为灰烬,也不弯下脊梁3.学生以“粉笔”、“橡皮”、“直尺”、“图章”为意象,进行仿写练习。4.小结:创新是作文的灵魂,联想和想像是使人茅塞顿开,文思泉涌的必由之路。其步骤是:审准话题,找出其限制的一面和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以话题为轴心,充分利用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进行发散思维进行聚合思维,遴选最佳立意,确立主题四 实战演练:1.以“水”为话题,启发学生多角度构思和立意出示多媒体江水、泉水、雪水、汗水教师旁白: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千百年来由此演绎出无数的悲欢离合;水是大自然的精灵,它蕴

5、含着多彩的人文意蕴。同学们,由“水”你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联想到多种有形之水和无形之水,再分小组讨论,多角度构思立意。示例:A孕育一切生命,哺育万物母爱B 认准方向,千回百折也不回头执著C 污水环保;汗水勤劳D 忘情水、泪水、滴水穿石2.阅读下面的材料,仿照人生AB剧的方式,进行口头续写的接力比赛。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发现有三个人正苦苦的等待公交车的到来:一个看上去濒临死亡的老妇,一个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一个你所爱的人。但你的汽车只能再容得下一位乘客,你会选择谁?提示: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进行大胆的想像和合理的联想,但一定要真实可感。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

6、文(课外完成)唐朝的刘禹锡在昏镜词诗的小引中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xx

7、年高考湖北卷)思路点拨:材料及提示语中包涵着相当丰富的启示。话题材料突出了“昏镜”与“瑕疵”,考生不妨以此为突破口打开思路:照“昏镜”有什么弊端?照“昏镜”怎么就不能看清“瑕疵”?看不清“瑕疵”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会有人怕照“明镜”看清“瑕疵”?买了“明镜”就一定能看清“瑕疵”吗?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买“昏镜”?怎样避免错买“昏镜”?甚至可以谈如何化“昏镜”为“明镜”,倘若只有“昏镜”如何尽量看清“瑕疵”行文不能就事论事,完全可以随话题扩展开去,由己及彼地洞察人生百态,借“买镜”一例探讨人性的弱点:不能正视自己、完善自己;爱听表扬话,听不进逆耳忠言;追求外表美而忽略了实质。如果视野开阔,还可以针砭时

8、弊,指出有许多人、企业、政府部门为了所谓的“完美”,宁可用“昏镜”的标准来看己看人,比如:假酒、假药、假奶粉曾遍布市场,不就是造假者用了“昏镜”而看不清良心吗?许多地方不思深入改革、振兴经济,却大搞形象工程,不正是有些政府部门在“昏镜”价值标准的驱使下忽视了内在美吗?有些毫无贡献可言的中小学教师,竟能与功勋赫赫的大科学家们并列于某些“名人录”上,不正是因为出版者拿了黑钱而以“昏镜”看世界,价值标准模糊不清而造成的吗?还有中国足球,遍树“昏镜”,一再跌倒却还不能看清自身发展体制的局限,反而是盲目追风什么巴西风格、法国风格、荷兰风格甚至韩国风格,一概眼红,朝令夕改,这是不是“昏”?对于材料中的“十人”“九人”,考生也不可忽略。这表明这种人性缺陷带有普遍性,于是也就凸显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考生还可谈谈那唯一选择“明镜”的贤者,指出他的高明所在。举例分析时要注意紧扣话题,并非所有与镜子相关的材料都可以写进作文。当然,李世民的“铜镜”“人镜”“史镜”论,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照镜的故事等是可以引用的,但要用得恰到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