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编辑出版史资料整理(共5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73916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编辑出版史资料整理(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资料整理(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资料整理(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资料整理(共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资料整理(共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编辑出版史资料整理(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编辑出版史资料整理(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求异1.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设为法定教科书,成为判断是非标准、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可儒家经典经秦焚书坑儒后极少存世,因此官方派人找到在世的能背诵经典的秦代博士,以当时流行的隶字纪录下来。连同一些经秦代书同文改革,和后来篆文隶书化改革而用隶属写定的经书,它们并称今文经。2. 先秦留下的以篆文和六国古文写的古文经书,代表作为“鲁壁藏书”。3. 古文经与今文经在篇章、文字上有较大出入,因此产生今文经与古文经两大学派的争论。4. 总体而言,今文经学派较保守,一味讲究“遵循师法”,缺乏创见,他们写出的

2、讲章繁琐且很多废话;而研究古文经的学者,由于必须精通古、今文,今古对勘,择善而从,才能在字义上作训诂,在章句上作校订,在史实上作考证,所以古文家大多是常识渊博的学者。他们的治学态度与方法被称为“汉学”、“朴学”。2. 宋版书特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和价值:特点:宋代刻印图书风格独特,从传世存本来看,书写与刻印技术都已臻成熟。神奇肃穆不板滞,刻板印刷不失书写原貌。纸墨精良。1. 从字体来看。宋代刻书多仿欧、颜、柳三家,尤以颜体最为时尚;2. 从墨色刀法来看。宋本用墨质料精良,色浓如漆,潮湿而无漂迹,干燥而无烟迹。宋书刻书要求严格,刀法认真细致,原样摹刻不加丝毫省略;3. 从用纸看。宋刻用纸品类

3、繁多,主要有:麻质、桑皮纸、罗纹纸、竹纸等,其中麻质用得最多。宋代刻书还用一种较特殊的公文纸,即用作废的官府公文的背面印书,它一般用于地方官府印书。一般来说,宋版书用纸最显著的是,纸质大多较厚较白,因年代久远,颜色略微发暗。4. 从板式来看。宋代早期刻书多半是四周单栏,后来,逐渐演变为左右双栏,上下单栏,且上下栏线细,左右栏线粗。有些宋版书还保持着卷子本的写式,即小题在上,大题在下。还有,宋版书每行字数虽然相同,但从横的方面看,字的间隔排列,大多是不整齐;5. 从避讳上看。宋代避讳范围大致为:宋代历朝皇帝名、宋代皇帝旧名、未做过皇帝的宋代帝王祖、父名、外戚家讳、刻书者私讳。其中第一类执行最严。

4、宋人避讳方式大致有:为字缺笔、小字标注、加墨围。避讳制度虽对刻书者造成麻烦,但却成为后来判定版本的重要依据。意义和价值:1. 宋版书是世所公认的善本,兼具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2. 从学术价值来看,因宋版书是雕版图书中刻印较早者,不少直接脱胎于写本,其内容精确,接近古书原貌。宋版书写、雕镌、印刷非常认真,错讹较少;3. 从艺术角度看,宋版书纸墨俱佳,字画讲究,既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技术,又富有喜人的艺术风格,因而深受人们喜爱;4. 宋版书还给后世书籍制度以深刻影响,如今的书籍形态仍可以找出宋版书的痕迹;5. 宋代刻书还对世界文化发展有深刻影响,如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全世界的出

5、版事业影响很大。3. A. 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如何形成:隋统一后,注意搜访图书,制定奖励办法,建立起规模宏大的政府藏书。1. 唐代政府特设使馆,树立了官修国史的编辑制度。2. 唐初设宏文馆,玄宗时设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院,专置修撰、校理、刊正、校勘等官,渐成正制。3. 魏徵等编撰隋书经籍制创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古时期图书编辑工作的概览,也成为后世图书分类的标准。B.图书按类别入四库何时开始:唐代初年,随带政府聚集起来的数十万卷藏书经战乱损失,至武德年间,只剩下八万多卷。唐代统治阶级对图书的搜集十分重视。太宗至玄宗一百多年间,社会比较安定、繁荣,图书事业发展良好。玄宗开

6、元年间,诏公卿士庶之家所有异书,借以缮写。又置弘文馆、崇文馆,设校书郎整理、校正图书,以聚书点缀生平。两都所聚图书,以甲、乙、丙、丁为次,分列经、史、子、集入库。从此有了图书以经史子集入库贮藏的制度,有了“四库”之称。4. 熹平石经在中国学术史、文化史上的意义:熹平石经,为汉灵帝熹平年间校勘儒家经文、刻于石碑上的经书。某种意义上,它可视为印刷术发行前的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在内容与形式上均产生了较大影响:1. 它订误证伪,平息纷争,为读书人提供了标准本的教材,为政府统一思想扼制了弊端,维护了儒家经典的权威性和规范性。采用了时下盛行的石刻方式,又具有了展示性和永久性;2. 熹平石经开我国历代石经先河

7、,在其影响下六部儒家石经问世,同佛教石经、道教石经、格言石经、法书石经等共同构成了我国独有的、极为丰富的石刻书籍林,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珍贵的文献资料;3. 石经的产生导致了捶拓方法的发明,捶拓技术又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所以石经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有间接影响。5. 后唐长兴年间,中央政府雕版印刷儒家经典,在中国雕版印刷史上的意义:1. 它标志着我国书籍流通和文字传播方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将由印刷方式代替过去的手抄、刻石等笨拙的方式;2. 五代刻书开辟了雕印儒家经典的先河。经人奏请,刻书范围由民间杂书上升到当时被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一方面提升了印刷术当时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直接促进了印刷术技术的发展

8、;3. 印刷术由民间进入官府,从此产生了政府的刻书事业,即官刻。6. 中国古代刻书系统的组成部分:共分为:官、私、坊三大系统。1. 官刻又分为中央官刻(以国子监为代表)和地方官刻;2. 其次为私人出资校刻图书的私刻(由于私人重视自身名望,私刻质量往往较高);3. 再次为以书坊刻书的坊刻7. 论述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出版中的地位和作用:1. 书院,是我国唐宋以来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教育基地。它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在设坛讲学、著书立说、修身养性、学术研究的同时,编辑出版图书也是书院一项较有影响力的经常性活动;2. 书院的性质属于

9、私学,但在发展中与各级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出现了不少官办书院。书院的这种性质决定了书院刻本与政府官刻及私坊刻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内容的广泛性,包括经史子集丛诸部,又有较强目的性,重点为本书院师生自用。其内容主要集中于学术性著作,尤重师承学派;3. 刊刻书院师生读书札记、研究所得、成果汇编,有推动著述之用。辛勤广求可靠资料,精密细致地进行比较分析,有见识地提出新的见解,是书院教学中总结出的读书治学经验;4. 书院一大特点是以自学为主,这就需要自学读本和参考书籍,因而书院会刊刻出教学所需名家读本,作为阅读参考书籍和典范本;5. 刊刻历代先儒大师的巨著和本院山长等人的名作,将这些学术性著作传

10、播于世,且书院刻本总体质量较高,精善本所占比例很大。8. 四库全书的编撰特点,如何评价:特点:1.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从清乾隆三十七年到乾隆四十六年编成。其收录图书体量庞大,为世界规模之最。大致分为:内府本、大典本、采进本、进献本、敕撰本、通行本六种;2. 对搜集来的图书,编者分为应刻图书、应抄图书、存目图书、禁毁图书四类。对于应刻图书,除了收进四库全书,还有刻印发行;对于有利于清廷统治和君主专制的图书,收进四库全书;不符上述标准又不在禁止之列的,列为存目图书;凡不利于清廷统治的,列为禁止流传和销毁图书。戏曲、小说皆不收录;3. 四库全书所抄各书均有一定格式,字迹工整、图画清晰,装订整齐;4. 四库全书是三千人经十余年共同努力结果。乾隆管理具体,赏罚分明本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评价:1. 这部巨作的完成,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体现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智慧和毅力,系统保存了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2. 部分丛书的开放,为再编新书创造了条件,使新的丛书频频出现,促进了我国出版、印刷事业的发展;3. 编纂四库全书是清代统治者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一项重要活动。他们利用编书之机,对古今图书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审查,凡不利于统治的,按轻重程度,或毁或改。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