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编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73913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编辑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编辑(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梅家学校六年级科技教案 吴仪升第一课、人造“雪景”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什么叫升华、凝华。教 具: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教学过程:一、导入 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模仿雪的形成,制造人工“雪景”。二、准备好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三、动手做 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

2、并用树枝和玩具小屋布置成景物。 2、用玻璃杯倒扣在整个景物上,杯口边缘围上一圈泥土。 3、将布置好景物的铁皮放在支架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火焰,使加热位置对准樟脑丸。 4、等樟脑丸变小后,熄灭蜡烛。 待杯中温度慢慢下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四、知道吗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雪”是从哪儿来的呢? 1、升华 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萘。实验中,蜡烛火焰给樟脑丸加热,是樟脑丸中的萘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漂浮于杯里的空气中,所以,杯中樟脑丸越来越小。 萘(固体) 受热 萘(气体) 科学上把某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

3、、凝华 熄灭蜡烛后,杯中的空气逐渐冷却,萘也由原来的气体状态受冷直接变成固体状态,附着在树叶、泥土、小屋及其他物体上,就好像下了一层薄薄的雪。 萘(气体)受冷 萘(固体) 科学上把某物质有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五、拓展训练在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其他物质是否存在升华和宁化的现象吗?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第二课:神奇的力量教学目的: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解释生活中人们利用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重点、难点: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教 具:乒乓球、广口瓶,两张一定距离的桌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乒乓球被一个广口瓶罩在桌上。不准把瓶翻过来,更不能用

4、手接触乒乓球,你能把乒乓球从这张桌子移到1米远的另一张桌上吗?你会使用什么方法?二、动手做把乒乓球放在桌上,上面倒扣一个广口瓶。握住瓶子贴着桌面做快速饶圈运动,带动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做旋转运动。在乒乓球不段旋转的同时,提起瓶子移到另一张桌子,乒乓球也被带过来了。在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旋转时,手有什么感觉?如果你用空瓶子做饶圈运动时,手有这种感觉吗?三、研究研究我们准备下面的材料,做一个轻物吊起重物的实验。一块橡皮(中间打孔)、一根牢固的绳子,一个线轴、一枝钢笔(或其他重物)。用绳子穿过线轴的孔眼。将橡皮和钢笔分别系在细绳的两端(橡皮在上端,钢笔在下端)。一只手握住线轴,另一只手握住底下的绳子。然

5、后开始在头顶上旋转线轴,旋转时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使上面的橡皮也旋转起来。(注意安全,千万别伤着别人和自己!)观察下面吊起的钢笔有什么现象?试一试,用橡皮旋转产生的力量最大可以吊起多重的物体?四、知道吗?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乒乓球在瓶内进行旋转运动时,瓶壁对它施加了摩擦力。当摩擦力大小等于乒乓球重力大小时,乒乓球就不会从瓶口掉下来,而可以被瓶带到任何地方。在线轴带动橡皮做旋转运动时,细绳中的拉力悬吊起钢笔等重物。当橡皮旋转速度减慢时,拉力变小,钢笔因为受到地球引力而向下运动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第三课:滚回来的乒乓球教学目的:1

6、、使学生了解乒乓球滚回来的原因。2、使学生明白乒乓球滚回来受到的两种力。重点、难点:乒乓球滚回来的原理。教具:乒乓球、呼啦圈、铁环、圆形瓶盖、足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平常,我们用力向前推某种物体时,被推动的物体会向前运动,运动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总是保持一致。可是乒乓球不一定听“使唤”,它滚出去后还能自己滚回来。你相信吗?二、动手做将乒乓求放在平整的地面,用手沿着它的边缘向下猛压。猜一猜:乒乓球会怎样运动?试一试: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乒乓球朝前滚了一段距离后,却自动地滚回来。难道乒乓球不受力的控制了吗?我们换一些方法把乒乓球弹出去,乒乓球自己会滚回来吗?三、研究研究a)这是不是乒乓球的特

7、性呢?别的物体也能这样滚回来吗?用呼啦圈、铁环、瓶盖、足球、篮球等物体试一试。想一想:怎样用力的?做一做:这样用力,它们滚回来了吗?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认为还有哪些物体能这样做?b)你能不能让乒乓球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后,又沿原路返回呢?四、知道吗?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乒乓球真的不受力的控制吗?原因在于我们对乒乓球的用力方式。当我们沿着乒乓球的边缘向下猛压时,使乒乓球受到了两个力:一是向前运动的力,二是向后滚动的力。乒乓球开始运动时,向前运动的力大于向后滚动的力,所以球向前滚动。在向前滚动的路程中,向前运动的力逐渐与接触面的摩擦力相抵消,力量逐渐减小。等到向

8、前运动的力小于向后滚动的力时,乒乓球就会向后滚回来。第四课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感受二氧化碳气体教学目的:1、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2、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教 具:小苏打水、醋、勺、玻璃瓶、图钉、一根约50厘米的木条,两个同样的塑料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氧化碳气体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可我们却看不见它,摸不着它。让我们用一些小实验来感受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二、动手做在木条的两端分别挂上一个塑料袋,把木条的中点架在图钉的钉尖上,借助桌子边角,组成一个简易小天平,并调整它的平衡。把一勺小苏打放进玻璃瓶,再倒一些醋,瓶中立即出现泡沫,

9、说明有气体产生这就是二氧化碳。把瓶子向其中一只塑料袋中慢慢倾斜(别让瓶中的液体流进塑料袋),观察天平有什么现象?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三、研究研究在3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中,分别按照水和雪碧的不同比例盛上等量的混合液。然后在各个杯中同时放入1颗葡萄,观察杯中的葡萄分别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四、知道吗?当瓶子里产生二氧化碳后,将瓶子往塑料袋慢慢倾斜时,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被倒入了塑料袋中。由于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天平失去平衡,向倒入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袋一端倾斜。在平时喝的雪碧、芬达等一些碳酸饮料中,充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把葡萄放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汽水时,二氧化碳气泡便附着在

10、葡萄的表面,气泡附的多的葡萄,浮力增大,就浮上来了。葡萄浮到水面后,二氧化碳气泡消失,浮力减小,所以葡萄就再次沉下去,等到蓄积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泡,它又会浮上来,如果不挪动它,这样的沉浮现象可持续一天左右。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第五课:舌的分工教学目的:1、了解舌的不同部位的味觉的敏感性2、了解舌哪些部感觉最敏捷。重点、难点:测试舌的不同部位感觉程度。教 具: 浓糖水、浓盐水、浓咖啡、醋各1小杯,冷开水2杯,干净毛笔1支(或筷子1根)教学过程:一、提问引入人的舌可以品尝食物中的各种味道。舌的各处所尝的味道都

11、一样吗?舌是不是也需要“分工合作”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仔细感觉吧!二、动手做把毛笔浸湿,蘸取浓糖水去碰舌尖、舌的边缘和舌的根部。1、你认为舌哪个部位对甜味感觉最灵敏?2、开水涑涑口,在另一杯冷开水中洗净毛笔,再蘸点盐水去碰舌的各个部位。3、分别用浓咖啡和醋重复以上实验。思考:根据以上实验,你知道了什么?三、知道吗?经科学观察,人的舌头上有四种基本味觉:甜、咸、酸和苦。在舌头品尝食物中的各种味道后,它要负责把味觉的信号传给味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分管这四种味道的味蕾,分布在舌头表面,但并不均匀。 分管甜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尖部位,而分管苦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根部位,所以我们舌尖对甜味很敏感,对苦味

12、却并不敏感,舌根部位则对苦味更敏感些。分管咸味的味蕾遍布舌面各处,而分管酸味的味蕾主要集中在舌的边缘。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第六课: 跳 狮教学目的:1、用易拉罐学做一只会跳动的狮子。2、学会制作的方法和原理。重点、难点:制作的方法和原理。教 具:易拉罐2只、木筷1根、铁丝、橡皮筋、剪刀、尖嘴钳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狮子号称百兽之王,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动物,利用废旧的易拉罐,我们就可以做成一只威武的雄狮。这节课我们就来制作一只会跳动的狮子。二、动手做1、截取易拉罐的三分之二段,在其正上方剪出一条10毫米宽的连接架,其余部分分别剪成3毫米宽的窄条。2、用铅笔

13、分别将剪成的窄条卷成上下间隔的卷毛状作为狮子的头。再在罐顶靠近中心的拉口两侧各扎一个小孔,孔距约为20毫米,作为狮子的眼睛。3、将易拉罐余下的部分按图分别剪、折成狮腿,狮尾和螺旋桨。4、用尖嘴钳将铁丝弯成一个“凸”形结构,将下面的方框固定在木筷的一端作为螺旋桨支架。用铁丝将螺旋桨安装在支架上,为了转动灵活,还可以在螺旋桨与支架之间装一个小垫圈。木筷的另一端装上尾钩,然后套上橡皮筋,做成动力部分。5、取另1只易拉罐,在罐上相应位置分别切出安装狮头、尾、腿的刀口。在罐底中心处挖一个与木筷截面相当的方孔,用来固定动力部分,然后在方孔下开一条供铁丝转动的小槽。6、拆开螺旋桨,将木筷从拉口处穿入,木筷尾

14、端插入罐底的方孔内固定。然后把螺旋桨上好。将狮头、狮尾及狮腿分别插入相应的刀口里,让螺旋桨稍长于后腿,这样,一只玩具“跳狮”就做成了。三、试一试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将玩具“跳狮”的橡皮筋饶紧,放在桌子上,让螺旋桨转动起来,因为螺旋桨长于狮子的后腿,当螺旋桨转过桌面时,“狮子”就会不断地跳跃起来。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第七课:投篮器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怎样才能使投篮的命中率高。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重点、难点:提高投篮的准确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教 具:易拉罐4-5只、弹性钢丝1根、瓶盖1个、瓦楞纸、海绵双面胶、小刀、小锉刀,胶带等。教学过程:一、动手做1、裁一块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瓦楞纸作篮板。把投篮板下端折出翻脚,并沾合好,以形成三角形支撑架,使篮板能够平稳地立在台上。2、把易拉罐从中间切成两截,用小锉刀把切口修光,再沿切口包一圈胶布,以防割伤手指。做成接球容器。3、将做好的接球容器用海绵双面胶分别固定在篮板不同的部位。再根据接球难易程度,在每个接球器下方标上不等的分值。4、把弹性钢丝弯折后用塑料胶带纸固定在易拉罐身上,在它的前端用海绵双面胶固定一瓶盖,做射球器。5、用泡沫塑料割成直径大约3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