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738519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导 言一、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主要围绕“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展开,关键的概念是:稀缺性、选择、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2、选择与资源配置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产生经济物品,以便更好的满足人类的需求。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选择是如何使用稀缺资源问题,即把稀缺资源用于那种途径,在不同用途之间分配稀缺资源就是资源配置。经济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则是对资源配置的具体化经济学产生于这三个问题,也就要

2、解决这三个问题。3、资源利用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它包括三个相关的问题,即“充分就业”问题、“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通货膨胀”问题。4、经济学的定义其定义是: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在西方经济学中这一定制度就是市场经济制度。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学的方法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之分。用实证方法研究经济学称为实证经济学,用规范方法研究经济学称为规范经济学。这一部分的关键概念是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价值判断。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3、。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三、实证分析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就是要形成一套理论,所以实证分析方法也就是形成理论的方法。具体来说,在运用实证分析法来形成理论时有四个步骤:第一、 确定经济变量的含义。经济学中研究的许多经济现象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第二、 提出假设。假设是理论适用的条件。第三、 假说。假说是对两个或更多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第四、 对假说的校验。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一

4、、需求理论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2、需求定理在微观经济学中需求分析的重点是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表述这一关系的则市需求定量。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3、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分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1、均衡价格的含义 2、均衡价格的形成 3、均衡价格的变动四、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均衡价格形成与变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价格调节经济的过程。在现实中价格的形

5、成及对经济的调节是同一社会经济过程。在现实中价格的形成及价格对经济的调节是同一社会经济过程。 1、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应该具备这样三个特点:第一、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第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第三、价格调节经济。2、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第一、各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 第二、存在市场 第三、市场竞争的完全与公平性。 3、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第二、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第三、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 第四、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五、价格政策 1、价格调节的不完

6、善性 2、支持价格 支付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3、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第三章 弹性理论一、需求弹性的含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二、需求弹性的分类 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五类:第一、需求完全无弹性。 第二、需求有无限弹性。第三、单位需求弹性。 第四、需求缺乏弹性。 第五、需求富有弹性。三、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第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即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第二、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第三、

7、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第四、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第五、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四、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一、欲望与效用欲望与效用都是人的心理感受。消费者行为理论出发点是欲望,归宿是欲望的满足效用。二、 基数效用论与边际效用分析法 基数效用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所谓效用可以计量,就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衡量。所谓效用可加总求和是指消费者消费几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加总而得出总效用。根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8、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以下两个理由来解释: 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3、消费者均衡实现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实现。三、序数效用论与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四、公共物品与税收第五章 生产理论 一、生产要素的投入、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9、又称收益递减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在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时,要区分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量的影响。 二、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规模经济、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1、规模经济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主要有:第一、 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第二、 可以实行专业化

10、生产。第三、 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第四、 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4、适度规模适度规模就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时就不再增加生产要素,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是:第一、 本行业的技术特点。第二、 市场条件。三、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1、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是: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应该使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生产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2、生产要素最

11、适组合的等生产量线分析等成本线: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一、 短期成本分析1、短期成本的分类(1)短期总成本(2)短期平均成本2、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3)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4)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5)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二、 长期成本分析经济学上所说的长期是指厂商能根据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1、长期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是长期中产生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2、 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是长

12、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3、 期边际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是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4、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a) 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b) 利润最大化原则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1、 完全竞争的含义与条件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3、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4、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二、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1、 完全垄断的含义与条件完全垄断,又称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

13、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主要有:第一、政府借助于政权对某一行业进行完全垄断。第二、政府特许的私人完全垄断。第三、 某些产品市场需求很小,只有一家厂商生产即可满足全部需求。这样,某家厂商就很容易实行对这产品完全垄断。第四、 某些厂商控制了某些特殊的自然资源或矿藏。第五、 对生产某些产品的特殊技术的控制。2、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3、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4、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三、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1、 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垄断竞争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2、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3

14、、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四、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1、 寡头垄断的含义与条件寡头垄断就是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2、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3、 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的决定4、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决定价格领先制:又称价格领袖制,指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的价格。第八章 分配理论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1、 生产要素的需求2、 生产要素的供给二、工资理论1、 工资的性质与种类工资是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2、 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1)劳动的需求(2)劳动的供给(3)工资的决定三、利息理论利息是资本的价格。1、 为什么要给资本支付利息2、 为什么资本能产生利息3、 决定利率的原则是什么四、地租理论地租理论要抓住两个问题:土地供给的特殊性,以及地租发展的趋势。地租的决定及发展趋势都是由土地供给的特殊性引起的。五、 利润理论在经济学上,一般把利润分为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1、 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2、 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