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736091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课教师:王颂华 工作单位:宜城市璞玉中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时三课时 教材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色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

2、温馨。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重点研讨第一部分。体味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了解朝花夕拾 、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

3、童趣。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课前准备学生 查出生字词做金牌练习课前预

4、习教师准备ppt 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导入(放一段音乐童年的小摇车)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歌曲童年的小摇车中唱到“那一天,妈妈问我,童年最难忘的是什么?在朦胧的记忆中,难忘那小小的摇车”。歌曲向我们展现了难忘的童年生活,是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体验,也会有小小的烦恼。无论怎样,只要我们打开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灿烂的春光中有无限的童趣,无味的寒冬中有亮丽的风景,自由的嬉戏中有烂漫的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缺乏快乐,让我们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初读感知一、作品及背景介绍 本文是一篇写

5、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当时鲁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就写下这篇散文,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 “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它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检查预习。常用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畦 敛 髓 罕 蜕 鼎 拗 辨析读音(要求掌握) :确凿 攒成 长妈妈 系一条长绳 宿儒 非常用字(要求会读、会理解) :葚 蛉 蝥 珊瑚 窦 厥 倜傥 叵 盔出示词语(要求会解释) :确凿 轻捷

6、鉴赏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1、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请学生说说初读后的感受2、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并找出这两个部分起止句中的过渡段。讨论后归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来不及走到中间去”)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从“出门向东”到完)写三味书屋情形3、听配乐课文朗诵,思考:一个的童年,并阐述理由。有趣、乐(园中美景、美女蛇传奇、雪地捕鸟)(未脱孩童稚气的鲁迅对三味书屋简陋而蕴含深意的陈设、简单而庄重的礼仪充满了新奇,对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充满了恭敬,对先生开明、宽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态、陶醉的吟诵也令作者极为欢心(诵读

7、摇摆),更不用说与众多伙伴在一起“偷乐的时光,三味书屋后园里无声的游玩,课堂上有口无心的唱读,老师入神时我们的“相宜而乐(偷偷描画)。 三、精读探究五、质疑问难:1、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有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说“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2、正因为

8、童年是如此有趣、快乐,作者才对这段经历产生依恋之情,请找出有关段落,并朗读,体会其当时心情。(过渡段)3、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后练习一3)(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拓展延伸三、体验反思:你的童年又是怎样的?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六、小结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年 月 日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写景、写

9、人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词句作用。教学重点掌握写景、写人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词句作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主要掌握写景、写人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词句作用。二、研读赏析:1、学生阅读第二段,思考: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作者如何来描写这些景物的?为何这么描写?(详略、顺序、感觉器官、多角度)(2)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讨论后归纳: A、从句式上看,用“不心说也不心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B、从描写的范围看:先写整体,

10、后写局部。 C、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植物,也有动物。 D、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乎乌的臃肿的根。 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E、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像和特殊的感受。 F、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盐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

11、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教师小结:第一部分描写百草园景色(写在大黑板上)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章处处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2、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捕鸟 。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手下捕鸟? 讨论的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

12、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小结 写百草园,作者抓住了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4、默读三味书屋部分,思考: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先生态度如何?你对先生的理解是怎样呢?(“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境”。先生态度“和蔼”,且又听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要求严格,教学认真,因此,“我”对先生的态度“很恭敬”。)5、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三、总结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幼年

13、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体味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练生活、准确传神,如在描写百草园的景物时使用的大量修饰词、准确、形象。在写捕鸟一节时,使用了很多准确生动的动词等。 四、拓展延伸:文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词。请学生当场进行写作片断练习,可选取游戏、活动或劳动的过程。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做第二课时补充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年 月 日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质疑问难2、 做作业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质疑问难1、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