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735594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时-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十五课时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考点解读】一览众山小真题回顾考点一目了然1.【2009年广东理基】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层被破坏可使阳光中紫外辐射到地球表面的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中I、口、W、IV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i、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典型问题】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例1.(2009年江苏调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A.I是初级消费者B.IV为分解者C.Ei为太阳能,E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依题意I是生产者,口是初级消费

2、者,W是次级消费者,IV三级消费者,E1为生产者利用的能量,应是太阳能,E2为各营养级的生物释放出的能量,应为热能,故C正确。2.【2009年山东高考】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答案】B.【解析】本题通过给予泥浆生物反应器的信息考查了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本题中的反应器中只有土壤、营养物质和菌种,不满足生态系统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

3、其无机环境)范畴,更谈不上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A、C、D均错误。题目中污染物的分解是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而被快速分解,故而推知是菌种进行有氧呼吸而分解有机物,故B正确。能量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链或食物网能量散失的过程是“光一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位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应比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就是要让能量都进入人体内A.C.B.D.【解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或粪便中的能量通过分分解作用散失,错误。位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解者的目不一定

4、比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多,如树与白蚁的关系,错误。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就是要提高能量的利使能量更多地流入对人类有益的部分,错误。用率,【心得】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能量流动的过程包括输入、传递、转化、散失,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例2.(2009年辽宁抚顺)右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5+s3.【2009广东高考】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BC.南极冰川融化D【答案】D【解析】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水体污染

5、.臭氧层破坏200300纳米(nm)的阳光A.2和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c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答案】C【解析】从图中分析可知:a为生产者,b为无机环境,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所以,a、c、d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多,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真菌等)。b可表示无机环境中的CO,其含量增加将加剧温室效应。【心得】物质流动具有循环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理解各环节的关系,要善于利用流程模式图。【考情分析及预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近几年的高考中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与

6、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将来的高考中,有关生态系统的实例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分析,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生态缸,以及环境问题、可持续性发展等材料信息分析题将会成为命题热点。破茧化蝶懂了,不等于会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

7、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差。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协调一致,也是其自我调节的一个方面,会使生态系统稳定存在。2. (2009年山东调研)下图为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限制因素图解,养四个方面B.在晴朗的夏天,CO浓度往往成为植物固定太阳能的主要限制因素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净生产量的10%-20%D.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能被植物再利用的有机营养【解析】B本题联系了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与能量流动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图中显示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有光、水、CO和营养外,还有温度;在晴朗的夏天,气孔部分关闭,进入叶片的CO减少,往

8、往成为植物固定太阳能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总生产量的10%-20%图中的“营养”是指矿质营养。3. (2009江苏扬州调研)某山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人们滥用农药和滥捕青蛙,导致农田中的青蛙几乎消失,虫害严重,粮食减产。近年来当地村民已逐渐认识到上述做法的危害,停止使用有害农药,同时在农科所科研人员帮助下,向农田内放养一小批青蛙;几年来,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农田内青蛙数目逐渐增多。有关科研人员对放养后青蛙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情况进行取样调查,获得结果如下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假设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最好在b点之前进行B.在图中e点是,青蛙种群数

9、量达到K值,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在图中ac段内,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D.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解析】C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将题中图与种群“S”型增长曲线联系起来,在c点,种群数量为K/2,在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在图中ac段内,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而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4. (2009年天津调研)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B.种群间的反馈调节均需通过化学信息传递来完成C.负反馈调节普遍存在生于态系统中,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甥虫与七星瓢虫是捕食关系,

10、它们的种群数量增长存在着负反馈调节【解析】B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负反馈使系统处于稳定。种群间的反馈调节可通过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传递完成。5. (2009年广东调研)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解析】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汞某种杀虫剂A水藻/36B水蚤水藻51

11、5C河蛀水水藻2560D鱼(乙)水蚤1032E鱼(甲)鱼(乙)7298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请写出表格中展示的食物链(网):,其中河蚌和水蚤的关系是。五年后,发现附近农民出现长期食用本地产大米和该河的鱼而出现汞中毒的现象。请解释这现象可能的原因?行为信息传递,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并没有应用到上述原理。6. (2009年江苏调研)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槃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

12、水稻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解析】D焚烧稻秆,以燃烧的方式将无机盐归还土壤,ON、S等元素返回大气圈,可促进物质循环,但并没有涉及对能量的利用。二、非选择题(共42分)7. (2009年广州调研8分)2009年3月,第五届世界水论坛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广州市因在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方面所采取的行动荣获“第五届世界水论坛水治理奖”第一名。近年广州市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整治严重污染的河涌,下图显示郊区某河涌及其岸边土地在多年前使用的情况:(1)检测发现B、C点含氧量相比A点低很多,请解释其可能原

13、因。【答案】(1)养猪场排出的大量粪便及食物残渣等有机物到B及其下游,导致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氧气大量消耗。(2)一一力河蚌水藻水蚤/鱼(乙)鱼(甲)捕食和竞争由于河水受到汞及农药污染,而使水生植物和农作物污染,并随食物链进入人体,不易分解,在人体内富集,导致人体中毒。【解析】(1)B、C两地位于养猪场的下游附近,猪场排出的大量粪便及食物残渣富含有机物,流入下游,导致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氧气大量消耗。(2)通过各生物消化道中的食物种类,可判断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书写食物链时注意用单向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河蚌和水蚤之间不仅存在捕食关系,还存在竞争关系。一些不易分解的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

14、网发生生物富集,使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该类物质浓度最高。8. (2009江苏省调研10分)下图A、B、C分别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某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某浮游生物群落的能量金字塔。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2)稍后,在接近地点A的空地上兴建了一间工厂。该工厂将含汞的废水排于入河。为了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河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河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在当地研究所对(1)用图中字母表示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2)在下面方框中用箭头(f)表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1)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的形式。(2)为什么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象?并说明当前地球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方面(至少(3)为什么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接受外部的能量输入说明两点)。;(4)图C中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有何特点(3)下表表示该生态系统营养级与能量流动情况。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图C表明分解者所占有的能量远比消费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