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73527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课程标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课程承担学院:制定: 制定日期:审核: 审核日期:批准: 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高职毕业或同等学历者 二、适用专业建设工程监理专业 三、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任务 主要针对监理工程师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程序和方法,掌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等内容。从而使学生学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并能够处理相应的质量事故问题,为今后的就业打定坚实的基础。(三)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建筑

2、制图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等相关课程,后续课程有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等课程。 四、学习目标通过任务驱动项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工程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方法和内容,掌握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方法;初步具备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比较好地适应施工现场各环节保证工程质量的工作需要。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和顾客沟通和与同事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1. 熟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工作流程; 2. 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内容、顺序及检测和验收要点;3. 具备紧跟工程进度组织有关质量控制能力; 4. 能根

3、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相关规范开展质量检测与验收工作的能力;5. 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检测与竣工验收的方法; 6. 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方法;7. 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8.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交流、沟通能力。 五、课程设计建议采用如下格式描述:本课程以建筑工程中的实际项目为载体,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了解实际建筑工程各环节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程序从而组织教学及考核。表1课程总体设计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计划学时:64情景名称情境描述参考学时: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过程

4、中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依据、工作程序及质量控制的手段与方法。18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工程质量验收专业规范,质量验收方法,施工质量验收层次划分,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的处理。12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事故处理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特点及分类,工程质量处理的依据和程序,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的确定,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12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质量数据的特征,统计分析方法的分类,抽样检验方案。12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和基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认证。10 六、教学设计指对某一个具体学习情境的实施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按学习领域(或任务或工作项目等)顺序描述课程内容及具体

5、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素质。表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一: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学时:18学习任务掌握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依据、工作程序及质量控制的手段与方法,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依据、工作程序及质量控制的手段与方法。学习目标了解质量控制的依据,掌握质量控制的对策,工作程序及控制方法。学习内容施工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对策,通过案例分析认识施工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施工质量控制参考的主要管理办法及技术标准,质量控制的一般程序。教学模式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学习过程1、质量控制概述(6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6、)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6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6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1、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2、现场监督检查的方式过程性评价:提问、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后作业、成果(作品)展示等;终结性评价:考卷判断题、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填空题等;答辩。 学习情境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学时:12学习任务了解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规定,掌握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学习目标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求,质量检验的抽样方法。掌握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层次。学习内容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分部工

7、程质量验收,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要求的处理。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学习过程1、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规定(2学时)(多媒体教学手段)2、 建设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4学时)(多媒体教学手段)3、 建设工程质量验收的方法和程序(4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4、各种施工质量不合格要求的处理(2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1、 施工质量验收的层次及各层次确定原则。2、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提问、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后作业、成果(作品)展示等;终结性评价:考卷简答

8、题、选择题、案例分析题等;答辩。 学习情境三: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事故处理学时:12学习任务了解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掌握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法和程序。学习目标掌握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和分类,掌握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及一般程序。学习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工程质量问题的常见成因,对成因加以分析,给出合理的事故处理方案。并总结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学习过程1、 常见工程质量事故成因(4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2、 归纳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和分类(2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3、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4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9、4、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1、工程质量事故成因分析2、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办法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提问、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后作业、成果(作品)展示等;终结性评价:考卷判断题、选择题、案例分析题等;答辩。 学习情境四: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学时:12学习任务了解质量数据统计的基本知识,掌握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掌握抽样检验方案。学习目标掌握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掌握抽样检验方案。学习内容质量数据统计相关概念,质量数据统计的分类,质量数据的特征值,质量数据的分布特征,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分类,常

10、用的抽样检验方案。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学习过程1、质量数据统计的基本知识(4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2、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4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3、抽样检验方案(4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1、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分类2常用的抽样检验方案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提问、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后作业、成果(作品)展示等;终结性评价:考卷选择题、分析题、等;答辩。 学习情境五:质量管理体系学时:10学习任务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和基础,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认证。学习目标掌握标准的

11、基本概念,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和基础。学习内容GB/T19000-2008族标准简介,GB/T19000-2008族标准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质量认证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学习过程1、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和基础(4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4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3、质量认证(2学时)(案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1、标准的基本概念2、GB/T19000-2008族标准质量管理原则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提问、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终结性评

12、价:考卷选择题、分析题等;答辩。 七、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本门课程成绩按过程性考核方式评定,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个项目成绩应由平时表现30%,出勤20%,实践操作应用20%理论考核30%组成。2.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和本专业学生实际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上岗能力相结合,与相对应的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八、学习资源1课程教材: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李峰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第一版2参考教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姚谨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第一版 九、编写依据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建设工程监理专业调研报告和建设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