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735177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城实验学校2017级历史学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教材序列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主备课人魏砚君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过程与 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

2、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教学媒体教材、教学光碟、7年级历史图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集体备课内容修订内容【情境再现】导入新课: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课堂进行时】一、元谋人: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二、北京人:要求学生阅读课

3、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三、山顶洞人: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

4、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课堂小结】【学习测评】练习册 板书设计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年代体质特征工具制作生活用火穿着教学反思执教者: 长城实验学校2017级历史学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教材序列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主备课人魏砚君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过程与 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态度与价值

5、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教学难点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教学媒体教材、教学光碟、7年级历史图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集体备课内容修订内容【情境再现】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课堂进行时】一、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

6、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 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二、半坡遗址: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三、大汶口遗址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课堂讨论】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

7、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课堂小结】【学习测评】练习册板书设计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水稻、杆栏式建筑半坡遗址:西安半坡、粟、半地穴式建筑小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教学反思执教者: 长城实验学校2017级历史学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教材序列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备课人魏砚君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1.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2.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3.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

8、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过程与 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教学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教学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学媒体教材、教学光碟、7年级历史图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集体备课内容修订内容【情境再现】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导入新课: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

9、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课堂进行时】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二、禅让的传说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三、治水的传说【课堂讨论】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

10、: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课堂小结】【学习测评】 练习册板书设计第3课远古的传说1、传说和史实的区别?被证实真实可靠的是史实,其他是传说。2、华夏族的来历:3、“禅让”实质:原始民主推选出德才出众、威望很高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教学反思执教者: 长城实验学校2017级历史学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教材序列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朝和商朝主备课人魏砚君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过程与 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

11、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教学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教学媒体教材、教学光碟、7年级历史图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集体备课内容-修订内容【情境再现】谈话导入新课: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课堂进行时】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的建立: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

12、2070年。(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2.夏朝的统治: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二、商朝的建立与迁都:1.商朝的建立: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三、商朝的盛衰:1.商朝的: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3.商朝的灭亡:【课堂讨论】找找夏、

13、商亡的共同原因。【课堂小结】【学习测评】 练习册 板书设计夏朝和商朝1、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禹、公元前2070年。传启,世袭制。桀亡。2、商朝的建立:汤、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3、商朝的盛衰:疆域( 四至方向 )。经济(手工业)长城实验学校2017级历史学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教材序列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5课西周的兴亡主备课人魏砚君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1.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2.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过程与 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

14、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媒体教材、教学光碟、7年级历史图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集体备课内容修订内容【情境再现】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课堂进行时】一、西周的建立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二、分封制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三、西周的结束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课堂讨论】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课堂小结】【学习测评】 练习册板书设计西周的兴亡1、公元前1046,周武王、定都镐京、牧野之战2、周的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